论王林倒台:是大师不靠谱还是弟子不着调?


网传王林在审讯室接受调查图片

王林涉嫌凶杀被捕,华藏宗门教主受审,“朝阳30万仁波切”去魅……这段日子成了“大师们”集中倒台的雷雨季节。随着各方“神坛”轰然垮塌,不少人匆匆来问笔者——要选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善知识,到底有没有个靠谱的参照系?

网传某女星跪拜王林图片

“大师们”为什么有市场:猎奇、旺运势、学神功的精英排队上当

理论上讲,一套“合格善知识说明书”很容易给出,《菩提道次第广论——清净道论》等大论都有现成的明文规定。然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些偏重于道德标准的“量化”参照系往往是失效的。你照着说明书按图索骥,大师们也可以照着说明书道貌岸然。两厢即使合拍,你的慧命依然没有保障。

以凡夫心来揣度圣人相,原本就是一个无解的伪命题。道德只有真正践行了道德的人才知道标准。光说不练的“道德伪君子”“道德卫道士”“道德贩卖者”遍地都是,光说不练的学人也同样量不准什么才是一个“有道有德”的人。

恐怕站在各方神坛的废墟上,真正亟待要谈的,不是如何鉴定大师的问题,而是当代人在试图接近信仰和宗教时的心理特征和如何用心的问题。历史像一个钟摆,当“物化”到一个极端上,就开始向“心性”的另一端回摆。在“大师们”的朋友圈中,我们看到了以商界文体界政界精英为代表的第一批抢占“信仰资源”的人群。然而这个高端人群追逐信仰的心态,却仍停留在好奇甚至猎奇、旺运势、学神功这些个低洼档次上,而真正的生命大道——套用佛教的话语体系叫“寻求证悟”,却根本不在他们的主题域里。

有怪力乱神的需求,就有怪力乱神的市场,更有吃亏上当的下场。看到他们,也应该看到自己,如果你所求的,恰好就让你掉进坑里,到底是坑不对还是你不对?是大师不合格还是你们不合格?

王林早年“发功”影像

当怪力乱神占据上风,社会心态就出问题了

怪力乱神的方士术士自古有之,浩然正气的生命大道同样自古有之,到底哪一方能够占据民心,尤其是占据影响国家运势的中上阶层的注意力,实际上就是一个时代社会心态的风向标。

黄龙慧南禅师曾讲:“凡操心所为之事,常要面前路径开阔,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若也险隘不通,不独使他人不能行,兼自家亦无措足之地矣。” 路径开阔,大众可行,乃是“有道者”所铺设的接引之道,才是货真价实的“求道者”应当踏上的正道。当你和你身边的人们普遍所追求的,是一种宽坦平正的做人之道,而不是谋求剑走偏锋、“一招鲜吃遍天”的急功近利,自然就会与真正的大道和坦途对接,而那些江湖术士们即使异能煌煌,也难以大摇大摆上得厅堂。

这里不想讨论特异功能真真假假的问题。最起码在佛门——“预言吉凶,妄现神通”这些是明确违背具体戒条的,也为世界上正统传承的各大宗教所不屑。那些所谓的神秘主义的“过人之处”,往往就是鱼龙混杂的险滩,它们正如僵化的“道德标准”一样,无法成为你是否能托付终身的参照系。有学者也曾进一步阐述其危害性道:“方士横行、方术泛滥,催发社会腐化、人心出现紊乱,特别是主流信仰出现混乱的环境中。作为小道、异端、甚至旁门左道的方士方术,一旦成为民众尤其是社会精英的选项,又会大大加速国运的衰微……”

“大师”王林

数落“大师们”不靠谱,别忘了检点自己的不着调

你的投奔和投资,如果是为了实现投机,那么骗局的出现无疑就是投你所好——你约的本来就是一个“求求你骗我吧”,那么如约而至。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关于初发心的命题,一个最初价值导向的命题。你所追寻的“道”、所追逐的“神迹”,到底希望它在你的生命里起什么作用?是起到发现自我的作用,还是起到让俗世妄想神奇兑现的作用?

如果希望大道能够起到发现自我的作用,那么可以说“文以载道、法以载道”,灿若星河的古今文化,宗教大家们所指引的道路,都可以让我们触及自我、发现生命本身的价值,根本没有必要拐弯抹角地走进羊肠小道里去窥视。而在俗世妄想之道上和你对接上的“大师们”,他们也许不是发现自我的人,他们或许和你一样是在追求生活中的一些虚妄价值,他们或许只是在假我上作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让功利化的串习装点门面,以虚假的贪欲来作为“自我”。或许,走错门庭跪错人,并不能算作无辜和运气差,是因为你压根儿没有想求一个不会让自己上当受骗的道。

先前我们说“挑选善知识”很难有速效标准,实际上行文至此已经凸显了一个界限,那就是在如今这样一个末法时代,在所谓“不笑不足以为道”的时代,道大多只会存留于和功利无关的环境里,勇于到这样的环境里去求的,才有可能求得到道。而到黄金铺地,钞票横飞的场合里,既然能够满足世间的名利之欲,那么大道定然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只能遥望不可亵玩。

就像《楞严经》中所说的——犹如“蒸沙做饭”,你们到最难以找到道的地方,却希望一把赚个大的来个“真理在握”,希望把沙子蒸成米饭,希望在沙堆里榨出油来,这是可笑的妄想叠加妄想。然而可悲的是,即使骗局被揭穿,遮羞布被扯掉,人们也还没有真正看得清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一上来就数落“大师们”的不靠谱,忘记了检点自己的不着调。

选择师父,要考量他的宗教情操

挑选大师的标准:看大师的信仰情感和宗教情操

王林事发后有一个现象,那些曾经登门拜师、过从甚密、为他站台的各界名流们,如今像不认识王林一样,一声不吭。难道以“慧命相托付”的信仰,轻易就这样树倒猢狲散么?是否可以说,这些弟子们对于“大师”的淡漠,来源于大师对自己信仰的淡漠?先前门庭的凝聚力所依赖的七七八八里面,唯独没有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的传承。如果说道德和神通都无法成为筛查善知识的可靠标准,那么“大师”对于自己所信之义是否忠诚、笃定、热忱,有没有起码的信仰情感和宗教情操,这算是一个可以把捉的、务实的参照值。

因为这一点是装不出来的,它是要在长期的生活当中去验证的,也是我们从生活的细节里面最容易了解的。一个江湖骗子不管怎么能够装成大师,但其宗教的情怀之浅薄却是无法装饰的,其对于信仰轻薄的儿戏和敷衍之感却是可以一眼就出来的。

宗教情操是一位参学者可以掌握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可以防范一个人病急乱投医,世事无常、贪求难测,如果一名参学者无法自制地要顺从习气和业力去“大师们”那里寻求安全感、庇护、世俗功利,那么宗教情操的有无应该是一个底线。

所以孔老夫子当年推崇性情的教育,他从六艺的方面陶冶人的情操。情操是共同的,无论是对于生死、对于学问、还是对于宗教信仰。一个人对于自己所执着的信仰有了情操,有了情怀,就不愿再去追求庸俗短浅的和功利化的目标,他也不可能会受那些伤,上那些当。

同样,一位“大师”、一个宗派、一个门庭,如果有着起码的信仰情感和宗教情操,也不会像“王林们”那样只贪图混迹于权贵朋友圈,走一条“无利不起早”的精英路线。俯身慰众生——群众路线是佛教发展的基本远见,也是一条饱含情感的信仰之路,同样也是一块简别真假“大师”的试金石。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新闻资讯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新闻资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