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因人而异
佛弟子问:“念经不如持咒,持咒不如持名号。”这样的观点对吗?
答:没有究竟的对与错,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
也许有人会追问,那么,诵经﹑持咒﹑持佛菩萨的名号到底需要吗?重要吗?
从某个角度来说,诵经很重要。就如汉地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如果没有听到诵经的声音,他绝不会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因为有人诵经令他听闻而开悟了。持咒、持佛菩萨名号也是如此。
大家不难发现,在经中往往把“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放在开篇,而所有经里的精髓就是咒语。经就像是藏地的牛奶一样,咒就像是牛奶里取出来的酥油一般,酥油既有牛奶的营养和精华,又能做成酥油灯以带来光明。由于一切咒语是金刚真言,所以在藏地非常重视持咒。就如同观音法门中的六字真言“嗡嘛呢贝美吽”是精髓一样,而其他的一切咒也同样是精髓。我们可以透过持诵短小的咒净化自己的恶业,慢慢感悟,开启智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因缘。有些人持咒开悟;有些人持佛菩萨名号开悟;有人诵经开悟;有些人修持禅定而开悟;有人修持菩提心而开悟。佛法很难用一句话来阐述。佛法是针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根器、不同的因缘、不同的意乐而言的。不同的根器中有小乘、大乘、金刚乘之分。譬如:同样的一句话对十个人宣说,如果十个人的根器不同,那么他们的受益自然不一样,领悟也有所不同。再譬如:我讲了十句话,有些人觉得第一句有帮助,有些人觉得第二句有帮助,有些人觉得第三句的帮助最大。所以,十句话里哪句最重要,要看对谁来讲。
佛法绝不可以一概而论。因为佛法从开始入门皈依的引导,直至大彻大悟之前的整个过程都是方便法门。在没有开悟之前一切的显现都是真的,开悟之后什么都不是真的。所以,佛陀在四十几年的传法中,传播的法门大部分是方便法门。
佛法中有“了义”和“不了义”之分,也有“依义不依语”之说。所以诵经﹑持咒﹑持佛菩萨名号哪个最重要?我们要去看内容是什么?哪一个内容比较究竟?哪一个内容比较透彻﹑圆满?经有浅深的分别;咒里面有内外密的分别,有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的分别,越往上,咒语的含义更深,内容更广。同样,有些佛号是属于化身佛的佛号;有些是属于报身佛的佛号;有些是属于法身佛的佛号。佛号的意义内容不一样,其加持和境界也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想要了解佛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佛法需要智慧来通达,也需要善巧来圆融。这里的圆融并不是指心胸开阔,而是我们要了解这句话佛法是对谁说的?在什么环境下宣说的?意义或内容是属于哪一种等。有些是佛陀对一个人传了一部经,对这个人来说,这部经很重要,对其他人也许并不重要。“拈花一笑”就是佛陀一个微笑令摩诃迦叶彻底开悟了。
总而言之,佛法是因人而异,而不是一概而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