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意无意地难免会造作一些恶业。如果恶业很大,我们就会觉得很紧张,赶紧忏悔;但若是恶业比较小,我们往往会觉得无所谓。这种心态是错误的。

俗话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确如此,我们不能因为恶业小就忽略它、纵容它,要知道恶行再小也可能生成巨大的果报。这就好比有一种树,它的种子比芝麻还小,但长出来的枝叶却能达到几千米高。我们不能因为事物看起来微小而轻视它、忽略它。

以吸毒者为例。他们第一次吸食的毒品可能只有指甲盖那么一点点,但几年之后却倾家荡产、众叛亲离,乃至最终断送性命。比如说,如果我们内心对善知识、对高僧大德生起一丝丝邪见,对众生生起一点点伤害之心,哪怕只是瞬间即逝,这个恶因也会导致我们在无穷无尽轮回中受苦受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很多的坏毛病,比如飞来一只蚊子,我们顺手“啪”地一下把它打死;或是说话不够谨慎,常常让他人难堪,甚至惹他人伤心。如果忽视这些小小的坏毛病,就会慢慢养成严重的恶习,将来承受严重的果报。

因果业报,不要说我们凡夫逃不掉,就连菩萨也同样无法逃脱。龙树菩萨的故事,相信会让大家更有感触。

龙树菩萨在印度时,有一位很好的法友,叫乐行国王。

乐行国王有一件天衣,此衣未经裁缝而自然天成。乐行国王的太子对这件衣服特别感兴趣,就向母亲祈求:“我一定要穿这件衣服。”但是母亲却告诉他说:“这不行,这件衣服只有当国王时才可以穿。但你是没有机会继承王位的,因为你父亲的寿命跟龙树菩萨的寿命相同,龙树菩萨什么时候圆寂,你父亲才会在什么时候去世。现在龙树菩萨已经成就了,证得了寿命自在,他想活多久就能活多久,所以你父亲的寿命也会永久持续下去。你的哥哥们都没能熬到继承王位就老死了,恐怕你也将会是同样的命运。”

太子很惊讶,继而问道:“难道就没有办法能让我继承王位吗?”王后说:“那你只有去求求龙树菩萨,请他圆寂。龙树菩萨是大菩萨,非常慈悲,他有可能会答应你。”太子果真去找龙树菩萨,请求他圆寂。龙树菩萨平静地回答说:“为了满足你的要求,我可以答应你。”于是,太子抽出一把宝剑,对准龙树菩萨的头砍下去。没想到,刀砍下去就像砍到空气一样,龙树菩萨毫发无伤。试了好几次都是这样。

龙树菩萨对他说:“武器的恶业我在五百世以前就已经清净了,所以你无法用武器伤害到我。但是,很久以前我割吉祥草的时候,不小心杀死过一只小虫,这个业还没有清净。你拿一株吉祥草做武器,就能把我的头砍掉了。”太子按照龙树菩萨所说,找来了一株吉祥草,果然一下子就把龙树菩萨的头砍掉了。伟大的龙树菩萨就此圆寂。

龙树菩萨的修证如此之高,却也要承受误杀一只小虫的果报。所以,我们对于小小的恶业切不可轻视,因为谁也不知道它们将会形成怎样不可思议的果报。我们在生活中对蜘蛛、蚂蚁等这些微小的生命都要爱护有加,不能因为小而轻视和伤害它们。

同样道理,我们也不要认为善业小功德就小,而不愿投身于小小的善业。其实,我们在做饭、穿衣服,甚至刷牙时,若能念上一遍百字明咒,功德也是不可限量的。

给大家讲个“一个‘擦擦’成就三个人”的故事。

擦擦是藏文,是指两三寸高的小泥塔,它代表三宝,里面也可以装藏。

第一个人发心造了一个擦擦,供在路边。因为他发心很清净,后来以此功德获得了成就。

某天,第二个人路过供着擦擦的地方,天正好下起雨。因为擦擦是泥土所做,淋了雨就会损毁。这个人看到擦擦被雨水打湿,而他身上又没有什么可以遮雨的物品,很是着急。忽然,他瞥见路边一只他人丢弃的鞋,情急之下就把这只鞋恭恭敬敬地放在擦擦的上方用来挡雨,保住了擦擦。由此保护擦擦的功德,他也获得了成就。

雨过天晴后,第三个人路过这里,见到居然有一只鞋放在擦擦上方,心想:擦擦代表着三宝,鞋是不净之物,怎么可以这么放呢?!于是他把鞋拿了下来。后来,这个人也以此功德成就了。

从这个典故我们看到,这三个人所行之事虽只是微小之举,但他们都一心守护三宝,最终以此善成就。

释迦牟尼佛曾度了一位八十余岁的老人,而老人得度的善因,是无数劫前身为一只小虫时,趴在漂于湖面的干牛粪上,而湖中有一座佛塔,由于干牛粪被风吹着环绕了佛塔一周,小虫也就随之绕塔一周。以此微小的功德,最终也获得解脱了的果报。

还有我乳王的故事。由于他前世以恭敬之心供养佛陀一把绿豆,其中四颗落在佛陀的钵里,两颗碰到佛陀的胸膛。我乳王最终以此功德统一了四大部洲,在四天王天当了八万年的国王,并且在三十三天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我乳王以如此小的善业,获得如此大的善报,是因为他行善的对境是十分殊胜的。

如果把善业比作干草,恶业比作火星,干草虽堆积如山,却非常容易因为微弱火星而燃烧殆尽。正如寂天菩萨在《入行论》忍辱品里所说:“千劫当中所积累的六度善行,能被一刹那的嗔恨毁灭。”

即使我们学了几十年佛法,做了很多善业功德,也丝毫不能自傲自负,对身口意之恶业有片刻松懈。如果我们纵容那些看似微小的恶业,不谨慎地断除恶念,那么我们累生累劫修行的功德,很可能因刹那的嗔恨而毁于一旦。

我们对于任何微小的善念善行,都要尽力护持、积累,如同守护每一滴落入容器的水珠,积少成多,直至装满巨大的容器。我们要明白,佛陀的成就并非只因菩提树下的六年苦修而得,而是在三大阿僧祗劫中,经历了无数的转世与无数的苦修,累积了无量的功德,圆满了各种菩萨的道地,才终获成就。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