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常,终会衰败,应当舍弃自私,无私奉献;名气无常,终会失去,应当舍弃我慢,传递爱心;亲人无常,终会离散,应当舍弃报怨,和睦相处;身体无常,终会衰老,应当舍弃贪执,勇猛精进。无常的观念里诞生永恒的真理,生活的点滴中发现觉醒之道。

财富再多,总有用尽的时候;地位再高,总有衰败的时候;名誉再大,总有失去的时候;亲人再多,总有离散的时候;身体再好,总有衰老的时候。只有内心的觉醒才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至高无上境界

每个人都愿意享受快乐,不希望遭受痛苦。然而,人人选择快乐的标准和目标却大不一样。凡夫为了追求暂时的快乐而失去长久的快乐,而行者为了长久的快乐而选择暂时的苦行。真正的修行人绝不会沉迷名利,更不会羡慕金钱和权威。因此,修行者的选择是积极的,心态是乐观的,精神是充实的,人生是灿烂,且光明的。

世上唯一能给我们带来长久快乐的事,就是内在的修行,而不是外在的物质。无论高官厚禄,还是家财万贯,都无法保持永恒长久的快乐。这就是我们追求精神解脱的充分理由。

如果我们紧紧抓住此生的名利不放,表明我们还根本谈不上是修行者;如果我们深深地被轮回所诱惑,表明我们仍未踏入解脱之道;如果我们不能舍弃对自我的珍爱,表明我们还未生起菩提心;如果我们不彻底断掉对生命和宇宙所起的假相之见,表明我们心中并没有树立正知正见——缘起性空。

很多人盲目追逐钱财,却很少有人去体会钱财是一把“双刃剑”。懂得善用钱财,钱财就是修行的助缘,钱财越多,就越会帮助到更多的众生,种下广大的福田;若出于自私而滥用钱财,钱财就是造恶的工具,钱财越多,就越会伤害更多众生,种下让自己堕落地狱的种子。人如果缺乏善良,最好还是不要成为一个富裕之人!

我们只是拥有钱财,福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钱财的智慧,否则钱财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就像有些人,没有钱财的时候盼望得到钱财,得到了钱财又觉得烦恼,既不知道如何管理,又不懂得如何善用。所以大多数人的最终结局就是“人财两失”。

当你住着宽敞舒适的房子,开着豪华昂贵的轿车,身着华丽时髦的美衣时,你是否想到过偏远山村的孩子们没有钱读书,路边可怜的乞丐还不能享有足够的温饱,很多穷人看病、买药都很困难……我们的确不该自私、贪婪,也不该过度地享有奢侈、浪费,而应该怀着爱心和利他之心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感恩您!

现代社会有很多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拥有多处房产却只能住在一处,买了数辆车子却只能开一辆,准备许多衣服却只能穿几件,有很多钱财却不懂善用,有大学问却缺乏道德,有高的地位却很少做得到无私,学佛后却不能真正修行,修行佛法的人中有成就的人却少之又少。

有几个熟悉水性的人乘船渡江,浪打翻了船,他们竭尽全力游向岸边,水性最好的那个人却怎么也游不快。岸边的同伴问他怎么啦?那人说:“我腰上缠着千金,太重了!”同伴着急道:“命都快没了,扔掉吧!”但这人坚持不扔,结果被淹死了。那种过分贪图钱财,甚至把钱财置于生命之上的人,必然葬身其中。

从古至今,凡夫俗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求金银财宝和名闻利养,最终却没有一个人是满足于荣华富贵而死亡的。因为心的力量是无限的,欲望也是没有限制的,因此对于物质的贪欲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

少欲知足非常重要,轮回中的痛苦及生死疲劳都来源于贪欲。譬如你一直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这表示你心里一直不满足,有了还要更多,多了还要更好……结果会达到一个极限,最后你就会变得和现实抗争。如果你的抗争失败了,你就会跌入失望的深渊,变得沮丧不已。这就是欲望最可怕之处。

对于智者而言,钱财是积功累德的一种资粮;对于凡夫而言,钱财是诱惑,是迷惑,成为流转轮回的因素。古人云:“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我们需要用一颗觉醒的心来看待物质与钱财,善用钱财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有些人为了钱财和名利而引发亲人之间的纠纷、朋友之间的背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些人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善用钱财、广结善缘,忍让和包容。你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自己。

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一种极度扩张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实际的期盼。想要矫正贪婪,只能从内在的满足开始。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没有痛苦、无有疲劳,还会获得身心自在

世界上不明理的人,他想多得钱财用来布施,得到福德,于是以做生意为职业,经营之时做了许多不道德和违法的事,这样做虽暂时也能赚来些钱,但所得到的利益补偿不了害人的祸业。这样的人,将来还要坠入地狱,就像《百喻经医治脊偻喻》中的病人,被压得双眼迸出一样的危险。

当我们拥有很多钱财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面对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懂得感恩之人变得更加珍惜,并善用它来做更多的好事,其结果是良性循环;私欲膨胀之人变得更加贪婪,并利用它来做更多的坏事,其结果是恶性循环。

钱财,如果妥当使用,能让我们迈向幸福;如果使用不当,会让我们趋向痛苦。钱财乃一切善与恶的媒介,具有爱心和智慧之人,能善用钱财;自私和愚昧之人,则会使用不当。

人们总在年轻时卖命赚钱,又在有钱后花钱买命。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一系列身体与精神问题,其实是日积月累的赚钱过程所导致的。很多疾病是花再多钱也治不好的,可见钱财并不是万能的。心才是万能,“诸法唯心造,万物唯识现”。快乐从内心寻找,由内而外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通过一生的努力,我们或许能得到名车豪宅等令人羡慕的世间利益。我们曾以为拥有这些,就会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真正拥有钱财之后,才发现因此而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更令人沮丧的是,现在拥有的幸福未必比以前多,而健康的身体却一去不返,纯净的思想已被染污,快乐幸福已消失不见。

即使我们拥有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财产,或者是我们面前天天降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珍宝雨,凡夫的欲望仍然无法满足。如《因缘品》中所说:“虽降珍宝雨,贪者不满足。”如果随着贪欲放任自流的话,不但生死疲劳,还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在轮回的苦海中无有出期。

当人们暂时地获得了期望中的物质财富时,却发现青春年华已经消逝,身体健康已离我们而去,心情也经常闷闷不乐……这时即便付出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回原来的青春与健康。

我们往往习惯于将所有的一切寄托在家庭、金钱、名闻利养等外在的因素上,并不知道幸福与快乐、真理与觉悟来源于内心的本性,这是很可惜的事。现在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加稳定富足的生活而忙碌地工作,拼命地赚钱,往往忽略了超负荷工作带来的身体疾病和精神压力,这更加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不是物质富裕,而是精神充实。因为有了爱心,才会有真正的和谐;因为有了智慧,才会有真正的文明。

一个人无论多么威严,多么排场,如果没有爱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一个人无论多么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没有智慧相随,也只会是名利的仆人。

作为凡夫的我们,虽然从无始轮回以来到现在,从来没有休止过,一直在为自己的利益而繁忙奔波,然而很可惜,一点也没有往觉悟的方向发展,反而更加陷于迷乱的轮回苦海之中。这就好比广阔的河流并没有休止,但它从来没有往雪山的方向上流,而是距离大海越来越近一般。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