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华借尸还魂纪实(一)
自序
--------《今日佛教》杂志记者李玉环小姐麦寮专访:
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我要告诉您这个借尸还魂的故事,并不是让你觉得奇异,而是证明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这件事,而且这件事就发生在今日的台湾。
麦寮乡下奇事发生
记得是今年的二月间(一九六一年),星云法师应邀到虎尾讲经,那时候同来的还有煮云法师,因为白天没事,我们几位居士就陪着两位法师到虎尾附近的乡下去玩玩。
也是在星云法师讲经的同时,智道尼师有事在麦寮,我因没有去过麦寮,所以就动了到麦寮去玩玩的念头。麦寮是个靠海的地方,交通不方便,而且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们在紫云寺拜访过智道尼师以后就想赶回虎尾。可是紫云寺的住持坚留我们吃午饭,而且班车已过,我们就留下来在大殿上聊天,现在,我们所讲的奇事也就是在聊天的时候由一位许庇右先生透露出来的。
海丰岛上初遇亡魂
这一个故事,就是「借尸还魂」的故事,本来已经发生多时了,可是因为这个故事的主人一直都不愿意渲染这件事,所以知道这个事实的人只限于麦寮附近的居民,至于外地的人,虽然偶尔听到过传闻,但都把它当作是神奇怪诞的事,或者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一直都没有人去注意它。
在我起初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因为叙说的人说话没有条理,听起有些乱糟糟,我们只知道有一位吴先生在海丰岛工作,遇到一位金门小姐的魂灵,现在这位朱秀华小姐借尸还魂了,其余的,这位先生虽说了许多,但我都没有听明白,可是,仅听到「借尸还魂」这回事就已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就打消了吃过午饭马上回虎尾的主意,决定去访问故事中的主角。
中山路是云林县麦寮乡较为整齐的一条街道,这一位被视为神奇的人物就住在这一条街上,门牌九十五号,是一家建材行,故事的主角就是这一家得昌建材行的主人吴秋得先生的太太吴林罔腰女士。我们一行人到达这一家建材行时,吴太太下田去了,主人吴秋得先生正在忙着办公,当他知道我们的来意时,先是一脸的难色,后来又经过我们再三的询问,他才带着无可奈何的神情告诉我们事情的一些经过:
“那是民国四十八(1959)年的事了,因为我们经营建材生意,所以参加了台西乡海丰岛工事的建筑工作,在那段时间我很少回家,偶而一回家,我太太就生病,可是当我再去海丰岛的时候,她的病就好些。后来,我回家的次数越多,她的病就越重,等到海丰岛的工事全部完工,我就回到家来,我太太的病就厉害到不可收拾了,她的病不是什么致命的病,而是精神不正常,闹到最厉害的时候,我们本来要把她送到精神病院去,可是她不愿意,而且我们几个人合力抓她都没办法,而且她还大声嚷着:『不要抓我到神经病院去,我没有神经病,我是金门人,我叫朱秀华,我是借尸还魂的,...』我的太太本来叫林罔腰,她竟说她是什么朱秀华,而且说话的口音已完全改变了,我简直不相信我太太的身体已被另一个灵魂所占据。”
吴先生好像已沉缅在回忆之中,他凝神的望着办公桌旁那张夫妇合摄的照片,深深的叹息了一声,然后接着说:“我实在没想到世界上竟会有这种事,更没想到会发生在我们家里。”稍微停顿了一下,他说:“在我筑工事那段时间里,我每次从海丰岛骑脚踏车回家,总感到肩膀上有点重重的,但我想那是因为路太颠簸的关系,所以一直没留意,事后才知道,每次我回家时,那位金门姑娘总是坐在车子后面载货架子上,跟着我回家。”说到这里,吴先生就借着给客人倒茶结束了他的谈话。
那位带我们去的许先生,在我们谈话的时候,就跑出去找吴先生的太太去了,他还告诉我们,有许多人要来看她,她都不肯见,这一次是否愿意见人,他还不敢保证,不过,他策应我们尽力找她。当吴先生倒茶的时候,他的外甥就陪着我们谈话,当然,我们的话题都集中在「借尸还魂」上,这位年纪已有二十开外的先生说:
“舅妈生病的时候,我一直陪着舅舅守住她,舅妈有时候口里念念有词,但我们都不知道舅妈说些什么,有好多次她从床上坐起来,我和舅舅想把她压倒在床上,可是她的力气真大,不仅我们没办法把她推下去,她反而把我们推开了,我想一个女人的力气那会那么大,那准是她那一班『朋友』在帮着她...”说到这里他做了一个神秘的表情,我知道所指的朋友是那些孤魂。他又继续他的叙述:“当我们知道了舅妈的魂儿已换了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莫可奈何了,只好让她好好养病,起初她好像对什么都不习惯,例如:舅舅叫她阿罔时她会说:『我叫秀华,我不叫阿罔。』她的姐姐和妈妈来看她时,她会楞楞的说:『我不认识你们,你们是谁呀?』当然,我们的邻居,她也全不认识了。”说到这里他向房门瞟了一眼,他深怕他的舅舅听到了他的话,他压低了声音接着讲下去:
“舅舅是个对家庭很负责任的人,虽然他和以前的舅妈(指吴林罔腰女士)意气不大相投,但他从来不在外乱找女朋友。可是那一次在海丰岛建筑工事的时候就有好多工人看见有个女孩子老跟在舅舅身旁,因此那些人就常说:『想不到吴先生这位老实人也这么不老实!』有时候,年纪较长的老工人,就在休息和舅舅聊天时,老把话扯到女孩子身上去,又说舅舅艳福不浅,舅舅对这些人的话简直是莫明奇妙,他一直否认他曾带女孩子到工地里来过。可是尽管舅舅否认,那些工人们还是谈个不休,舅舅认为他们是无聊了,故意拿他开玩笑,所以也就不理大家的话,没想到那时我们这位舅妈(指朱秀华)早就天天跟着他了。”燃了一支烟,他又接着说:
“说起来也是不可思议,海丰岛的工事已经有好多人去做过,可是以前每一个包工都亏了本,或者是有工人在工地摔伤,可是舅舅承做这个工事时不但赚了钱,而且工人们也都很平安,这也许是那些海丰岛的孤魂在默默的保佑吧!”
吴先生这时已端出几杯茶,我们一面喝茶,一面听讲下去:
“也许你们不会相信,可是那是我亲自见到的事,讲起来我还有些心悸,当这位舅妈(指朱秀华)刚刚病好些的时侯,她常说有朋友来找她,要我们准备凳子和香烟招待客人,每次我们照她所说的话准备了香烟、茶,但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人来,只是听见舅妈在和客人讲话,而且有说有笑,更奇怪的是那些竹凳子真是像有人坐下去一样,会吱吱作响,还有,我们点燃了香烟,放在烟灰缸上,香烟竟会没有人抽它而自已燃到一点都不剩,姑妈在说送客的话时,那些板凳又是吱吱作响,想来准是那些孤魂怕舅妈寂寞,所以老是来陪陪舅妈,可是过些时日,他们也就不来了。”
“自从舅妈病好了以后,她真是什么都会帮着做,和以前的舅妈完全是两个人了。以前,舅妈只是会烧烧饭,其余的什么事都不会做,可是自从病后,她和以前完全不同了,现在她只是会下田,会做粗重的工作,至于煮饭,她却说是不会做,这就很怪了,不仅如此,连平常的嗜好、走路的动作也都不一样了,当然啰,最大的改变是她讲话的口音,她现在讲的话完全是金门腔!”
说到这里,这位先生喝了一口茶,看了看正在全神贯注听着他讲话的我们,又指了指供桌上正中所供奉的观音菩萨画像和地藏菩萨的塑像,继续告诉我们:
“舅舅本来是只供奉祖宗,这些都是舅妈(指朱秀华)来了后才新供的,告诉您吧,以前舅妈是鱼肉都吃的,可是自从换了一个人以后,不但不去吃它,连碰都不愿去碰它一下,这两年多来,她都是与家人分开吃哩!”
说到这里,那位带我们来的许先生刚好从外面进来,我们盼望故事中的主角会跟着他进来,可是他摇了摇头,告诉我们:“唉!她不肯进来,她哭了!”我们都沉默了下来,大家都有些失望,最后,还是智道法师想出了办法:由她及宝凤小姐和我跟着许先生到外面去劝她回来。
因为我们的来访,又深深伤了这位女士的心,当我们看到她时,她正无力地靠在邻居门口的一条柱子上,双目微闭,两行泪水正汪汪流下来,我想,她一定坐在这里哭了很久了,我们安慰了许久才把她劝了回家。
这一次因为我们的来访,又使她想起了金门的家,她止不住心里的悲伤,虽然想好好的跟我们谈话,可是话讲不到两句就又泣不成声了。
那天她只断断续续的告诉了我们:她的名字叫朱秀华,是住在金门的新街,父亲叫朱清,母亲叫朱蔡蕊,当她十八岁那年,因为金门有炮战,所以她就跟着别人坐渔船逃离,后来因为船在海上漂流过久,大家没有粮食,所以都饿死了,最后她也晕了过去,不知经过多久,渔船漂到本省台西乡的海岛,她曾被救活过,可是后来,那渔夫又把那艘船带到海里让它漂流......。
说到这里,她又掩面跑进屋去了,虽然,我们想多知道一点,可是看到她这样悲伤,我们再也不好追问下去了。因为时间也已经不早,而我们还须赶回虎尾,所以就站起来向主人告别,临走时,我曾答应下次如果我有机会来麦寮,我要为她送来一串念珠。
谋财害命报应不爽
那位陪着我们来的许先生仍然陪着我们出来,在我们去车站的途中,他告诉我们说:“朱秀华本来是可以活命的,当她被渔夫救起的时候,她曾说过:『祗求您救我一条活命,不管做您的太太,媳妇,或者是婢女都可以,而且船上的金子都可以送给您,...』可是,那个渔夫太没良心了,竟然抢了金子,把人又推下海。可是他究竟不能安安稳稳的享用这些不义之财,听说没多久,这一家人一个个的接着死去,现在只剩下一个神经病的孩子,疯得很厉害,唉!佛教说的因果报应实在一点也没错。”说到这里,他向我们扫视了一下,又接着说:“说起来也真奇怪,在「朱秀华」刚刚病好后,有人把讯息传到台西乡,台西的人知道了这回事,感到很惊奇,有人知道多年前疯子的家人曾害过一个女孩的事,于是特别把疯子带来看「朱女士」,想不到他才到门口,「朱女士」就不许他进来,而且哭着说:『你们家人还害我不够吗?你还要来逗我伤心!』以前,阿罔从没到过台西,而带这疯子到来之前也没有预先讲,而「朱秀华」就能知道,这不是很怪吗?”
为送念珠再访麦寮
今年七月间,熊炬居士来虎尾教莲友们唱佛赞,在一次闲谈中煮云法师又提到「借尸还魂」的事,熊居士也感到很有兴趣,再加上我曾答应送给「朱女士」一串念珠,所以我决定趁此机会送念珠去,也可以顺便陪熊居士到麦寮玩玩。
熊居士曾经在金门居住过一段时间,所以对金门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一路上,熊居士曾经告诉我有关金门的许多事情,譬如:金门的建筑物,农作物以及风俗民情等等,这都是我和「朱秀华」见面时谈话的资料。
那天天气很坏,车行途中一路都是下着蒙蒙的细雨,我很担心雨会下得很大,没想到车到麦寮时,雨竟停了,我不禁在心中默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金门往事仍能记忆
因为下雨,「朱秀华」没有下田,当我知道她在家里时,心中像放下了一块大石。
也许因为我带了几个人一起来,朱秀华犹豫了许久才出来,不过,这一次她显得平静多了,见到我们时她笑着点了头,但她的笑总是显得有些儿勉强。
我先把带来的念珠送了给她,然后,我们不着边际的闲聊了一下,有了上次的经验,我不愿直接了当的提出了我的问题,所以我一直是绕着圈子讲话,我们先谈到信佛的事。
朱秀华说:“我自小就信佛,而且一直都是茹素的,现在不管工作多忙,我早晚都要拜佛,我知道,佛说的话一点都不错,一个人要做好事,绝不可做坏事,做坏事绝对不会得到好报!”远在上次来时,我早就听到朱秀华的邻居说她每天拜佛拜得很勤,我想这是她今番能够重来人间的原因吧!
我趁机问她:“您说您小时候就信佛,金门有没有佛堂?”
她思索了一下,说:“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家里供观音佛祖,我只是在家里拜拜,我们一家人都是拜佛的!”
我说:“您现在还会记得金门的事吗?”
她叹息了一声说:“唉!记得是记得,可是事情已经过去了,还谈它做什么呢?”
“如果现在有人要帮您找您的父母,您愿意吗?”我问她。
“当然,我是高兴的,可是谁愿意帮我找,就是找到了,恐怕他们不会认得我了。”她苦笑着继续说:“我现在的身体并不是我离开金门时的身体了。”说到这里,我看见她紧抿着嘴,眼圈有些红了,可是她尽力的克制着,不让眼泪在客人面前掉下来。
我指了一下坐在旁边的熊居士说:“这位先生在金门住了很久,而且他也是信佛的,他知道金门的许多事,而且他现在还有许多朋友在金门,如果您愿意,他可以帮您打听。”
她的眼圈又红了,有许久都低着头,为了打破沉寂,我笑着告诉她:
“如果找到了您的父母,妳就可以回金门去和他们见见面了,如果回去,您还会认识吗?”
“当然认得!如果可以回去,我倒想让您陪着我去金门一次,您敢去吗?”她彷佛回到了金门,眼睛亮了起来,说完这句话,她直盯着我,等着我回答。
“当然,如果能去,我是想到金门去走走的,能陪您去,这就更好了,”说到这里,我就要求她告诉我们她离开金门的经过。
缕缕叙述蒙尘经过
“事情发生的那一年是民国几年我不知道,那一年我是十八岁,因为那时有谣言说驻金门的军队要撤退,所以许多百姓都乘渔船逃离金门,我也带了东西跟着别人上船一起逃难。”
我问她:“你的父母没有一起来吗?”
她摇摇头说:“喔!没有,那时大家都很慌乱,我们家是做生意的,我们没有渔船,我走时是附搭别人的渔船走的,那时我和爸爸他们分开了,况且我也不会料到我们一分开就再也不能见面了。”她有些黯然,但仍然继续着她的叙述:“我们逃难那天,共军的炮轰得很厉害,我被爆风所伤,可是仍然勉强上船,船到大海中我们也不知该向何处,大家平时都在近海捉鱼,所以出了海就迷失了方向,后来,我们在海中任水漂流,有许多人受不了饥饿而死了,我在海中也很痛苦,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日子,船漂流到海丰岛边,别的船只也漂了来,许多有气力的都弃船游上了岸,我还是昏昏沉沉的在近海漂浮。后来有渔船来,有人发现了我,就把船靠近,他们把我弄醒时,我才知道这里是台湾的台西乡,他们问我在海上漂流的原因,我老老实实的告诉他们,后来...”说到这里,她的眼眶里出现了两颗晶莹的泪珠,但她很迅速的把它擦去。
我再次打断她的话,问她说:“听说他们夺了妳的钱,又把妳推到远海去了,所以后来他们全家都死光,现在只剩下一个患神经病的孩子,是不是您将...?”
没等我把话说完,她就抢着说:“唉!你也听到这话了,其实这是误会,船上那些黄金并不全是我的,而是许多逃离的人带出来的。他们夺了黄金,后来全家死的是事实,我虽然觉得他们没有良心,但我是信佛的人,我不愿结仇,那是与我同船的人死后,心抱不平而予报复的!”
我又问她:“那么,妳还没来到吴先生家里以前一直是住在那里的?”
提到这问题,她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她终于说:“我一直是在台西乡的海丰岛,那里都是绿色的树木和绿色的海,很美!”
“妳喜欢那地方吗?”
“嗯!我在那里住了不少年。”
我想,那里不只她一个孤魂,一定还有许多鬼魂在,我想问她,可是我想她一定不愿意提到那些事,所以我另外又换了一个话题,我说:“麦寮有没有金门好?”
“麦寮?这儿怎能和金门相比,金门的房子都是用红砖建造的楼房,街道也相当整齐,我们住的那条街都是生意人住的,热闹极了,麦寮的房子和那儿一比,实在显得太乱了。”熊居士同意了她的话。
根据熊居士的揣测,朱秀华是民国四十三(1954)年逃离的,因为在那次曾有许多人看到军队在运火药箱到海滨,所以他们就胡里胡涂的在共军的炮轰中冒险逃出金门。我向「朱秀华」描述着熊居士告诉我的情景,她说:“我就是在那种情形下逃出来的。”
接着,我又问了许多金门的风俗民情,想不到她讲出来的竟然和熊居士所说的完全相同。
在我第一次到麦寮时就听说过,吴秋得先生和以前的太太林罔腰感情并不太好,可是自从换了「朱秀华女士」后,他们的感情非常不错,而且她对林罔腰所生的孩子也像母亲照顾亲生儿子一样的照顾他,不但如此,吴家自从朱秀华来了之后一直是在赚钱,如果她认为不可做的生意一做准会亏本,这是屡试不爽的!
除此,她还会下田耕作,甚至于晚上看水田都是她一个人去,有时候建材行里搬水泥包或是整理许多粗重的建筑材料,这些吃力的工作她是照样的去做,只是她不愿意下厨房去料理炊事,原因是她不愿去摸荤腥的东西。
我又问她:“妳在麦寮已住了近两年了,现在习惯了吧?”
她的脸上呈现了一片莫可奈何的神色,深深叹息了一声:“唉!您想,我现在借到的这个房屋(指身体)是个旧房子,我住起来实在很不自然,况且,为了借人家的身体还要替人挑起料理家庭的担子,我真有点懊悔我不该来!”她的声音是够凄楚的。“我已告诉过你,我是信佛的,在我没到吴家之前,我还是个姑娘,我很厌倦现在的生活!(我知道她的意思是指她现在是人家的太太)我曾经要吴先生让我住到佛堂去,可是他不肯,我心里实在难过,可是他们一家人都对我不错,所以我只好代人担起家庭的担子,不过,如果他以后要是肯答应的话,我还是住到佛堂里去比较清净些!”
我说:“听说妳对妳的儿子和婆婆那很好,大家都在夸赞妳呢!”
“那里,那是他们对我好,就说胜彦,虽然他不是我所生的孩子,可是他很懂事,他对我很好,我怎能对他坏呢?有时候,他父亲常常骂他,我总会劝告说:『孩子还小,有事也不必大声呵责他,应该好好的解释给他知道,我想他一定会接受的。』当然,我也会劝胜彦听父亲的话。我既然住在人家家里,我就希望这家庭能很和乐。”说到他儿子的事,她脸红了,当然,如果依着「她」现在的年龄来计算,她还是十分年轻的,骤然间有一个与她年岁相彷的年青人叫她妈妈,她一定会感到不惯的!
珍重道别摄影留念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聊了一个多小时,我想,我们也该走了,所以我站了起来,拉着她的手安慰她说:“既然大家对妳都很好,妳也应该放下心来,佛教说一切都是因缘所成,也许妳是和吴家有缘,所以才会从老远的金门来这里和他们住在一起。”她点了点头,我又说:“反正妳每天都很诚心的在念佛,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并不一定要住到佛堂里去,佛菩萨还是一样的会保佑妳!况且,佛教精神有的是要先利他然后再求自利的,妳帮忙了他们一家人,使他们都能过得很好,这也是很有功德的呀!”她还是默然,我又告诉她:“如果妳想去佛堂,以后我有空的话,可以来带妳到虎尾去玩玩的,我希望妳从此安下心来,不要常常觉得难过!”她感激的握着我的手,一直向我道谢。
临走,我请她合拍一帧照片留念,她好像有些为难,后来还是吴胜彦先生把她劝动了,她才点头同意。
脱胎换骨似假实真
我们告辞时,吴胜彦先生特别把我们送出来,在路上我曾问他,关于他母亲的事,他说:“我妈妈从小就生长在麦寮,从来也没去过台西或金门,当她病后,已完全换了一个人,我实在有些不相信,可是这身体仍然是妈妈的,她却坚说她不是阿罔,亲戚朋友们来探望她,她都不认识,连外婆和阿姨她都不认识她们,这事大家都感到很吃惊,我的心里也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我真不知我该怎么叫她!”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我问他说:“那么现在呢?”他苦笑了一下说:“当然我还是叫她妈妈。”
“你相信「借尸还魂」这件事吗?”
“以前我是完全不相信的,妈妈从来没有去过海丰岛,可是现在她能说出海丰岛的情景,而且就在那年(民国四十八(1959)年)我曾经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童军露营,在我们队上,有个金门人,他讲话是另一种腔调,我回来后,妈正生病,后来她病好了,讲话的口音正和那金门人一样,而且她还能说出许多有关金门的事,所以,她说是金门人,我相信是事实!我所以愿意告诉各位这个故事,并不是希望各位抱着好奇心去看她,而是以这个故事来说明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这些道理,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末了,在这里,让我们共同为她祝福!
〈麦寮妇人「借尸还魂」〉
----斗六军医院院长亲访,研察究竟。
[征信新闻报:斗六16日下午9时20分电话]
------------------------------------------------------------------
麦寮四十三岁妇人吴林罔腰「借尸还魂」消息,引起医学人士重视。此间八一五一军医院院长刘海波,特由云林县府主计室杨主任,业检室赖主任,及记者等诸人陪同前往麦寮乡麦津村中山路95号得昌建材行,访问「借」吴林罔腰之「尸」还魂的朱秀华,就医学的观点,研究此一不可思议之怪事。
刘院长于三月十六日下午三时抵达麦寮后,即至得昌建材行找到老闾吴秋得,说明来意后,即会见「朱秀华」。
杨主任首先问「朱秀华」在金门之家庭情况,再问她的父母,又问她,当年随船漂流在台西海丰岛被人伤害,此仇报了没有。「朱秀华」点头,表示仇已报了,说到此处,「朱秀华」悲伤哭泣,并表示不要问下去,免得增加她心中难过。
杨主任接着改口问她,何以会找到麦寮吴家来呢?「朱秀华」答,系在海丰岛上逗留时,听「莫府王爷」说,麦寮吴秋得的太太林罔腰,寿命已到数限,不久将离人世,可以借她的肉身还魂,于是,就跟吴先生来到吴家的。
以上这些话,均由「朱秀华」亲口回答,刘院长则在旁默默观察,注意「朱秀华」之言行举止是否有异于常人的地方,刘海波院长并将「朱秀华」「借尸还魂」后,一切生理状况是否正常询问吴秋得,吴老板答:一切正常,且健康情形比林罔腰好。吴老板并说:「朱秀华」曾拜见林罔腰之生母,她见到林母时表示陌生,称老人家为阿婆,林母察知女儿口气有异,且说的是厦门口音,一时伤心痛哭,「朱秀华」安慰她说:“阿婆不要哭,你女儿虽然死了,但是她的身体还在,假使连肉体也不在了,岂不是更伤心吗?我就算是妳的女儿好了。”
记者向「朱秀华」表示,台大医院愿意为她免费健康检查,她表示并没有病,不需要。
刘院长于辞出吴家之后表示,他观察的结果是:
(1)「朱秀华」精神表情自然,言语也很清楚,并无异状。
(2)「朱秀华」的眼光神情,不像精神病的样子。
(3)照观察尚难作出病理的判断。
杨主任也表示,他家住彰化鹿港,鹿港口音和麦寮口音相同,但「朱秀华」口音却有厦门口音,这一点,他认为很奇怪。
记者等一行,离开麦寮后,即转往台西乡访问,在台西乡长处,获告知「借尸还魂」确有其事。
〈信不信由你「借尸还魂」真有其人确有其事〉
李瑞烈
----------------------------------------------------------------------
世风日下,科学由原子时代进入太空时代的今天,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层出不穷,笔者读《今日佛教》与《征信新闻报》之借尸还魂的报导,应友人之邀,为要证实其事,拨忙专程往访「借尸还魂」的主角。
笔者等到云林县麦寮乡之后,即刻赴麦津村中山路95号得昌建材行找访吴秋得先生,说明来意,吴老板似有讨厌情绪,但表面上雅意接待。
吴老板说:“妻子林罔腰四十岁那年(民国四十八(1959)年),我承标海丰岛工程,罔腰就卧床不起,我在筑工事那段时间,常回家探望罔腰之病,当我从台西骑脚踏车回家时,所骑脚踏车似有载负重物之感,我虽有如此感觉,但因乡路崎岖不平,因此未曾注意,但常被工人取笑说:『老板艳福不浅,常载美女出入!』我总以为是工人对我所开的玩笑。后来,该工程完毕,罔腰病情渐趋恶劣沉重,有一天终告不省人事,延医急救,终难苏醒,但阳气未灭,延后二十多天,并无进食任何茶汤,于无意之间,突然自己下床行走,与家族及邻居见面很感陌生,所说的话语口腔与前不同,我莫明其妙,误为病后精神失常,要送她往精神病院治疗,而她说:『我非神经病,送我到精神病院何用?我非你妻,我是金门人朱秀华来借尸还魂的。』当时我疑信参半。”
吴老板停了一下,又说:“我一生对传说中荒唐怪诞之事,极不采信,无奈如此戏剧性的「借尸还魂」事件,竟然发生在自己家里。有一次,我岳母来家探望,罔腰觉很陌生,向她称呼:『阿婆来坐!』使岳母很伤心。我对罔腰说:『她是妳母亲,如何唤她阿婆?』罔腰说:『我的母亲在金门。』当时我岳母放声大哭,罔腰安慰她说:『妳的女儿虽然已死,但肉体尚存,我的肉体是妳女儿的,我完全还是像妳的女儿一般,妳亦不用如此伤心才好。』”
吴老板说话至此,自内室步出一位年岁四十开外的妇人,身穿白底红绿点花短衣,一如外省籍女人的装束,行动有着少女般的娇态,脸上不染丝毫脂粉,很礼貌地向大家打招呼,轻声说道:“劳驾各位,请坐,我很忙,失陪了。”说讫,向外就走。吴老板指着说:“她就是「借尸还魂」的朱秀华。”
笔者为要见卢山真面目,即追出屋外,见她在一广场,手握一约四十余台斤的铁槌,正做截断铁条工作,随后吴老板亦来到,他向她谦逊地称呼:“秀华!他们(指笔者等)自远方来的,要访问妳,请妳与他们谈几句。”朱秀华便停手,放下铁槌,含着微笑点头,走回店里坐下,很谦逊地说:“今天因忙,不得奉陪,很失礼了。”笔者乘机问:“今天我们专程拜访,是为明了小姐「借尸还魂」的过程,请小姐将一切经过情形细说给我们听。”
朱秀华微笑,带着踌躇,慢慢地说:“我住在金门新街,父亲朱清,母亲朱蔡蕊。”朱秀华说了这几句,突然珠泪盈眶,很伤心的样子,继续又说:
“我十五岁就持斋拜佛,当我十八岁那年,共军盲目炮击金门,使岛民惊惶交加,为求安全计,租渔船疏散往台湾去,我们携带细软及干粮上船,经过一段时间,小船遇上风雨,浪涛冲天,失却了航向,船在激浪大海中漂流了数十天,所有干粮已食用完尽,饥迫灾厄降临我们的身上,由于饥寒交加,大部份相依为命的同行人,因饥饿而丧命于船中,我亦渐渐支持不住,终于不省人事,随风浪漂流,当我苏醒张开眼睛时,见船已靠在岛屿,有五、六名陌生大汉下船,抢走所带细软,我无法抵抗,后被他们投掷落水,命丧海中,魂游于海丰岛,在此徘徊十天,被五条港(海丰岛)张李莫三府王爷收为门下,经王爷公指示,说我阳寿未尽,可借麦寮乡吴秋得之妻林罔腰的尸体还阳,乃暂住王爷庙。不久吴秋得来五条港承造工程,期间与吴秋得来往,在吴秋得工程完竣之后,跟着他回乡等待,在这几天,林罔腰病危,命殒之际,我便「借尸还魂」,但借尸还魂不太容易,最感痛苦的是自己的灵魂要投入他人的肉体,是非常困难的,幸得王爷公协助,经二十多天,方才成功还魂。”
笔者又追问:“借尸还魂后妳有何感想?”
她说:“一切还好的,但因借人旧屋(按:指借林罔腰的身,因为朱秀华是少女),稍感不自然,而对家人及邻居觉很陌生,幸得吴先生对我很好,亦得安乐过日。”说后便起立向我们很有礼貌说:“今天我忙,不能与各位多谈,很失礼,请各位原谅吧!”说完就往外走了。
笔者转向吴老板问:“秀华小姐有无要求回金门认亲。”
吴老板答:“事后有托友人到金门查访秀华双亲的下落,据友人说,秀华所言的地址,确有朱清其人,但自那年共军盲目炮击金门之后,朱清一家人就失踪了,所以无法回金门认亲。”
笔者再问:“林罔腰未被借尸还魂以前有无念过书,借尸还魂之后身体是否正常?”
吴秋得说:“罔腰是文盲,不识字,还魂之后,她能整理帐项;以前她身体衰弱,除在厨房烧饭外,其它工作一点都不能干,还魂之后,一切形态大变,所操口音变成金门腔,身体较以前健壮,厨房方面的工作她就做不成,只在店里帮忙,身体正常。”
笔者此时见吴老板很忙,所以不好意思再问下去,便向吴老板打招呼告辞,离开得昌建材行。
这段「借尸还魂」的故事,在此科学发达的社会,谈起来,会使人怀疑,讥笑为荒唐怪诞,但笔者是次采访,得出以下几点,确信借尸还魂是真的,信不信则由你了:
(1)林罔腰系四十外岁的徐娘,「还魂」之后,行动却有十七、八岁少女的娇态。
(2)林罔腰乃麦寮人,麦寮说话腔口和鹿港的腔口相同,但自「还魂」之后,其说话腔口是厦门的腔口。(按:金门说话腔口和厦门的腔口相同)
(3)林罔腰从前乃系文盲,不识字,自从「还魂」之后,能写能算,又讲得一口流利的国语。
(4)林罔腰以前是荤食的(鱼、肉都吃),自「还魂」之后,不但不食荤腥,连碰都不敢碰,这几年来,她都是茹素(素食,不吃鱼、肉、荤菜),和家人分开吃。
(5)林罔腰以前体弱,除烧饭外,其余什么事都不会做,「还魂」之后,身体健全,会做粗重的工作,厨房方面的工作却不会做,完全在店里帮忙。
(6)吴秋得先生并非神棍之流,绝不是利用「借尸还魂」事件,谋取利益;反之,为要招待访客,却花了不少烟茶费。
笔者离开得昌建材行之后,再到邻近地方探查「借尸还魂」的实证,得悉当年朱秀华遇难时,曾有一位林清岛先生,亲历其事,林先生于事发当时曾说:“救人要紧,不要抢东西啊!”但众渔民不听劝告,反过来辱骂林清岛,事后,众渔民皆受了报应,发狂而亡,林清岛却是事业如意。
笔者为要证实此事,离开麦寮之后,即转赴台西乡访问。
那位林清岛先生,现年五十二岁(民国五十五(1966)年),家住台西村,他见到我们时,颇有陌生局促之感,我们说明来意之后,林先生才面露笑容,笔者询问他当年目睹海丰岛所发生的事,林先生说:“当年有一条大船漂来海边,当时有十多名渔民在场,见船上有财物,图占为己有,我曾劝众人不可做伤天害理的事,但众人不听我的劝告,反骂我是傻瓜,又逼我不得声张,否则就要我的命。”
笔者再问:“当时船上有女人被害吗?”林先生说:“确有此事。”
我又问他:“你知道那船是从何处漂来的?”
他说:“好像是从福建一带漂来的。”
我再问:“听说,抢财害命的渔民皆发狂而亡,是真的吗?”他说:“是真的,这些人一个接一个发狂死去,现在只剩下一个神经病的孩子,疯得很厉害。”
说话到此,时间也不早,而我们还要赶车班,所以就向林先生告辞,结束了这段「借尸还魂」的访问。
在此科学昌明的今日,还要来谈「借尸还魂」的故事,一般人都会怀疑,但一切贵在求实证,若有人不相信,可亲到麦寮查证其事。
俗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的不错。朱秀华小姐不杀生换得了再生,泯没良心的渔民,因为谋财害命而得到发狂死亡的恶果,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力证。奉劝世人,切莫泯灭良心,造诸恶行,此实天地所不容,如林清岛先生,心怀善念,上天赐其福泽,贫苦变成富有,足证善恶之报应不爽也。
-全文完-
自序
--------《今日佛教》杂志记者李玉环小姐麦寮专访:
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我要告诉您这个借尸还魂的故事,并不是让你觉得奇异,而是证明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这件事,而且这件事就发生在今日的台湾。
麦寮乡下奇事发生
记得是今年的二月间(一九六一年),星云法师应邀到虎尾讲经,那时候同来的还有煮云法师,因为白天没事,我们几位居士就陪着两位法师到虎尾附近的乡下去玩玩。
也是在星云法师讲经的同时,智道尼师有事在麦寮,我因没有去过麦寮,所以就动了到麦寮去玩玩的念头。麦寮是个靠海的地方,交通不方便,而且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们在紫云寺拜访过智道尼师以后就想赶回虎尾。可是紫云寺的住持坚留我们吃午饭,而且班车已过,我们就留下来在大殿上聊天,现在,我们所讲的奇事也就是在聊天的时候由一位许庇右先生透露出来的。
海丰岛上初遇亡魂
这一个故事,就是「借尸还魂」的故事,本来已经发生多时了,可是因为这个故事的主人一直都不愿意渲染这件事,所以知道这个事实的人只限于麦寮附近的居民,至于外地的人,虽然偶尔听到过传闻,但都把它当作是神奇怪诞的事,或者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一直都没有人去注意它。
在我起初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因为叙说的人说话没有条理,听起有些乱糟糟,我们只知道有一位吴先生在海丰岛工作,遇到一位金门小姐的魂灵,现在这位朱秀华小姐借尸还魂了,其余的,这位先生虽说了许多,但我都没有听明白,可是,仅听到「借尸还魂」这回事就已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就打消了吃过午饭马上回虎尾的主意,决定去访问故事中的主角。
中山路是云林县麦寮乡较为整齐的一条街道,这一位被视为神奇的人物就住在这一条街上,门牌九十五号,是一家建材行,故事的主角就是这一家得昌建材行的主人吴秋得先生的太太吴林罔腰女士。我们一行人到达这一家建材行时,吴太太下田去了,主人吴秋得先生正在忙着办公,当他知道我们的来意时,先是一脸的难色,后来又经过我们再三的询问,他才带着无可奈何的神情告诉我们事情的一些经过:
“那是民国四十八(1959)年的事了,因为我们经营建材生意,所以参加了台西乡海丰岛工事的建筑工作,在那段时间我很少回家,偶而一回家,我太太就生病,可是当我再去海丰岛的时候,她的病就好些。后来,我回家的次数越多,她的病就越重,等到海丰岛的工事全部完工,我就回到家来,我太太的病就厉害到不可收拾了,她的病不是什么致命的病,而是精神不正常,闹到最厉害的时候,我们本来要把她送到精神病院去,可是她不愿意,而且我们几个人合力抓她都没办法,而且她还大声嚷着:『不要抓我到神经病院去,我没有神经病,我是金门人,我叫朱秀华,我是借尸还魂的,...』我的太太本来叫林罔腰,她竟说她是什么朱秀华,而且说话的口音已完全改变了,我简直不相信我太太的身体已被另一个灵魂所占据。”
吴先生好像已沉缅在回忆之中,他凝神的望着办公桌旁那张夫妇合摄的照片,深深的叹息了一声,然后接着说:“我实在没想到世界上竟会有这种事,更没想到会发生在我们家里。”稍微停顿了一下,他说:“在我筑工事那段时间里,我每次从海丰岛骑脚踏车回家,总感到肩膀上有点重重的,但我想那是因为路太颠簸的关系,所以一直没留意,事后才知道,每次我回家时,那位金门姑娘总是坐在车子后面载货架子上,跟着我回家。”说到这里,吴先生就借着给客人倒茶结束了他的谈话。
那位带我们去的许先生,在我们谈话的时候,就跑出去找吴先生的太太去了,他还告诉我们,有许多人要来看她,她都不肯见,这一次是否愿意见人,他还不敢保证,不过,他策应我们尽力找她。当吴先生倒茶的时候,他的外甥就陪着我们谈话,当然,我们的话题都集中在「借尸还魂」上,这位年纪已有二十开外的先生说:
“舅妈生病的时候,我一直陪着舅舅守住她,舅妈有时候口里念念有词,但我们都不知道舅妈说些什么,有好多次她从床上坐起来,我和舅舅想把她压倒在床上,可是她的力气真大,不仅我们没办法把她推下去,她反而把我们推开了,我想一个女人的力气那会那么大,那准是她那一班『朋友』在帮着她...”说到这里他做了一个神秘的表情,我知道所指的朋友是那些孤魂。他又继续他的叙述:“当我们知道了舅妈的魂儿已换了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莫可奈何了,只好让她好好养病,起初她好像对什么都不习惯,例如:舅舅叫她阿罔时她会说:『我叫秀华,我不叫阿罔。』她的姐姐和妈妈来看她时,她会楞楞的说:『我不认识你们,你们是谁呀?』当然,我们的邻居,她也全不认识了。”说到这里他向房门瞟了一眼,他深怕他的舅舅听到了他的话,他压低了声音接着讲下去:
“舅舅是个对家庭很负责任的人,虽然他和以前的舅妈(指吴林罔腰女士)意气不大相投,但他从来不在外乱找女朋友。可是那一次在海丰岛建筑工事的时候就有好多工人看见有个女孩子老跟在舅舅身旁,因此那些人就常说:『想不到吴先生这位老实人也这么不老实!』有时候,年纪较长的老工人,就在休息和舅舅聊天时,老把话扯到女孩子身上去,又说舅舅艳福不浅,舅舅对这些人的话简直是莫明奇妙,他一直否认他曾带女孩子到工地里来过。可是尽管舅舅否认,那些工人们还是谈个不休,舅舅认为他们是无聊了,故意拿他开玩笑,所以也就不理大家的话,没想到那时我们这位舅妈(指朱秀华)早就天天跟着他了。”燃了一支烟,他又接着说:
“说起来也是不可思议,海丰岛的工事已经有好多人去做过,可是以前每一个包工都亏了本,或者是有工人在工地摔伤,可是舅舅承做这个工事时不但赚了钱,而且工人们也都很平安,这也许是那些海丰岛的孤魂在默默的保佑吧!”
吴先生这时已端出几杯茶,我们一面喝茶,一面听讲下去:
“也许你们不会相信,可是那是我亲自见到的事,讲起来我还有些心悸,当这位舅妈(指朱秀华)刚刚病好些的时侯,她常说有朋友来找她,要我们准备凳子和香烟招待客人,每次我们照她所说的话准备了香烟、茶,但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人来,只是听见舅妈在和客人讲话,而且有说有笑,更奇怪的是那些竹凳子真是像有人坐下去一样,会吱吱作响,还有,我们点燃了香烟,放在烟灰缸上,香烟竟会没有人抽它而自已燃到一点都不剩,姑妈在说送客的话时,那些板凳又是吱吱作响,想来准是那些孤魂怕舅妈寂寞,所以老是来陪陪舅妈,可是过些时日,他们也就不来了。”
“自从舅妈病好了以后,她真是什么都会帮着做,和以前的舅妈完全是两个人了。以前,舅妈只是会烧烧饭,其余的什么事都不会做,可是自从病后,她和以前完全不同了,现在她只是会下田,会做粗重的工作,至于煮饭,她却说是不会做,这就很怪了,不仅如此,连平常的嗜好、走路的动作也都不一样了,当然啰,最大的改变是她讲话的口音,她现在讲的话完全是金门腔!”
说到这里,这位先生喝了一口茶,看了看正在全神贯注听着他讲话的我们,又指了指供桌上正中所供奉的观音菩萨画像和地藏菩萨的塑像,继续告诉我们:
“舅舅本来是只供奉祖宗,这些都是舅妈(指朱秀华)来了后才新供的,告诉您吧,以前舅妈是鱼肉都吃的,可是自从换了一个人以后,不但不去吃它,连碰都不愿去碰它一下,这两年多来,她都是与家人分开吃哩!”
说到这里,那位带我们来的许先生刚好从外面进来,我们盼望故事中的主角会跟着他进来,可是他摇了摇头,告诉我们:“唉!她不肯进来,她哭了!”我们都沉默了下来,大家都有些失望,最后,还是智道法师想出了办法:由她及宝凤小姐和我跟着许先生到外面去劝她回来。
因为我们的来访,又深深伤了这位女士的心,当我们看到她时,她正无力地靠在邻居门口的一条柱子上,双目微闭,两行泪水正汪汪流下来,我想,她一定坐在这里哭了很久了,我们安慰了许久才把她劝了回家。
这一次因为我们的来访,又使她想起了金门的家,她止不住心里的悲伤,虽然想好好的跟我们谈话,可是话讲不到两句就又泣不成声了。
那天她只断断续续的告诉了我们:她的名字叫朱秀华,是住在金门的新街,父亲叫朱清,母亲叫朱蔡蕊,当她十八岁那年,因为金门有炮战,所以她就跟着别人坐渔船逃离,后来因为船在海上漂流过久,大家没有粮食,所以都饿死了,最后她也晕了过去,不知经过多久,渔船漂到本省台西乡的海岛,她曾被救活过,可是后来,那渔夫又把那艘船带到海里让它漂流......。
说到这里,她又掩面跑进屋去了,虽然,我们想多知道一点,可是看到她这样悲伤,我们再也不好追问下去了。因为时间也已经不早,而我们还须赶回虎尾,所以就站起来向主人告别,临走时,我曾答应下次如果我有机会来麦寮,我要为她送来一串念珠。
谋财害命报应不爽
那位陪着我们来的许先生仍然陪着我们出来,在我们去车站的途中,他告诉我们说:“朱秀华本来是可以活命的,当她被渔夫救起的时候,她曾说过:『祗求您救我一条活命,不管做您的太太,媳妇,或者是婢女都可以,而且船上的金子都可以送给您,...』可是,那个渔夫太没良心了,竟然抢了金子,把人又推下海。可是他究竟不能安安稳稳的享用这些不义之财,听说没多久,这一家人一个个的接着死去,现在只剩下一个神经病的孩子,疯得很厉害,唉!佛教说的因果报应实在一点也没错。”说到这里,他向我们扫视了一下,又接着说:“说起来也真奇怪,在「朱秀华」刚刚病好后,有人把讯息传到台西乡,台西的人知道了这回事,感到很惊奇,有人知道多年前疯子的家人曾害过一个女孩的事,于是特别把疯子带来看「朱女士」,想不到他才到门口,「朱女士」就不许他进来,而且哭着说:『你们家人还害我不够吗?你还要来逗我伤心!』以前,阿罔从没到过台西,而带这疯子到来之前也没有预先讲,而「朱秀华」就能知道,这不是很怪吗?”
为送念珠再访麦寮
今年七月间,熊炬居士来虎尾教莲友们唱佛赞,在一次闲谈中煮云法师又提到「借尸还魂」的事,熊居士也感到很有兴趣,再加上我曾答应送给「朱女士」一串念珠,所以我决定趁此机会送念珠去,也可以顺便陪熊居士到麦寮玩玩。
熊居士曾经在金门居住过一段时间,所以对金门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一路上,熊居士曾经告诉我有关金门的许多事情,譬如:金门的建筑物,农作物以及风俗民情等等,这都是我和「朱秀华」见面时谈话的资料。
那天天气很坏,车行途中一路都是下着蒙蒙的细雨,我很担心雨会下得很大,没想到车到麦寮时,雨竟停了,我不禁在心中默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金门往事仍能记忆
因为下雨,「朱秀华」没有下田,当我知道她在家里时,心中像放下了一块大石。
也许因为我带了几个人一起来,朱秀华犹豫了许久才出来,不过,这一次她显得平静多了,见到我们时她笑着点了头,但她的笑总是显得有些儿勉强。
我先把带来的念珠送了给她,然后,我们不着边际的闲聊了一下,有了上次的经验,我不愿直接了当的提出了我的问题,所以我一直是绕着圈子讲话,我们先谈到信佛的事。
朱秀华说:“我自小就信佛,而且一直都是茹素的,现在不管工作多忙,我早晚都要拜佛,我知道,佛说的话一点都不错,一个人要做好事,绝不可做坏事,做坏事绝对不会得到好报!”远在上次来时,我早就听到朱秀华的邻居说她每天拜佛拜得很勤,我想这是她今番能够重来人间的原因吧!
我趁机问她:“您说您小时候就信佛,金门有没有佛堂?”
她思索了一下,说:“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家里供观音佛祖,我只是在家里拜拜,我们一家人都是拜佛的!”
我说:“您现在还会记得金门的事吗?”
她叹息了一声说:“唉!记得是记得,可是事情已经过去了,还谈它做什么呢?”
“如果现在有人要帮您找您的父母,您愿意吗?”我问她。
“当然,我是高兴的,可是谁愿意帮我找,就是找到了,恐怕他们不会认得我了。”她苦笑着继续说:“我现在的身体并不是我离开金门时的身体了。”说到这里,我看见她紧抿着嘴,眼圈有些红了,可是她尽力的克制着,不让眼泪在客人面前掉下来。
我指了一下坐在旁边的熊居士说:“这位先生在金门住了很久,而且他也是信佛的,他知道金门的许多事,而且他现在还有许多朋友在金门,如果您愿意,他可以帮您打听。”
她的眼圈又红了,有许久都低着头,为了打破沉寂,我笑着告诉她:
“如果找到了您的父母,妳就可以回金门去和他们见见面了,如果回去,您还会认识吗?”
“当然认得!如果可以回去,我倒想让您陪着我去金门一次,您敢去吗?”她彷佛回到了金门,眼睛亮了起来,说完这句话,她直盯着我,等着我回答。
“当然,如果能去,我是想到金门去走走的,能陪您去,这就更好了,”说到这里,我就要求她告诉我们她离开金门的经过。
缕缕叙述蒙尘经过
“事情发生的那一年是民国几年我不知道,那一年我是十八岁,因为那时有谣言说驻金门的军队要撤退,所以许多百姓都乘渔船逃离金门,我也带了东西跟着别人上船一起逃难。”
我问她:“你的父母没有一起来吗?”
她摇摇头说:“喔!没有,那时大家都很慌乱,我们家是做生意的,我们没有渔船,我走时是附搭别人的渔船走的,那时我和爸爸他们分开了,况且我也不会料到我们一分开就再也不能见面了。”她有些黯然,但仍然继续着她的叙述:“我们逃难那天,共军的炮轰得很厉害,我被爆风所伤,可是仍然勉强上船,船到大海中我们也不知该向何处,大家平时都在近海捉鱼,所以出了海就迷失了方向,后来,我们在海中任水漂流,有许多人受不了饥饿而死了,我在海中也很痛苦,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日子,船漂流到海丰岛边,别的船只也漂了来,许多有气力的都弃船游上了岸,我还是昏昏沉沉的在近海漂浮。后来有渔船来,有人发现了我,就把船靠近,他们把我弄醒时,我才知道这里是台湾的台西乡,他们问我在海上漂流的原因,我老老实实的告诉他们,后来...”说到这里,她的眼眶里出现了两颗晶莹的泪珠,但她很迅速的把它擦去。
我再次打断她的话,问她说:“听说他们夺了妳的钱,又把妳推到远海去了,所以后来他们全家都死光,现在只剩下一个患神经病的孩子,是不是您将...?”
没等我把话说完,她就抢着说:“唉!你也听到这话了,其实这是误会,船上那些黄金并不全是我的,而是许多逃离的人带出来的。他们夺了黄金,后来全家死的是事实,我虽然觉得他们没有良心,但我是信佛的人,我不愿结仇,那是与我同船的人死后,心抱不平而予报复的!”
我又问她:“那么,妳还没来到吴先生家里以前一直是住在那里的?”
提到这问题,她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她终于说:“我一直是在台西乡的海丰岛,那里都是绿色的树木和绿色的海,很美!”
“妳喜欢那地方吗?”
“嗯!我在那里住了不少年。”
我想,那里不只她一个孤魂,一定还有许多鬼魂在,我想问她,可是我想她一定不愿意提到那些事,所以我另外又换了一个话题,我说:“麦寮有没有金门好?”
“麦寮?这儿怎能和金门相比,金门的房子都是用红砖建造的楼房,街道也相当整齐,我们住的那条街都是生意人住的,热闹极了,麦寮的房子和那儿一比,实在显得太乱了。”熊居士同意了她的话。
根据熊居士的揣测,朱秀华是民国四十三(1954)年逃离的,因为在那次曾有许多人看到军队在运火药箱到海滨,所以他们就胡里胡涂的在共军的炮轰中冒险逃出金门。我向「朱秀华」描述着熊居士告诉我的情景,她说:“我就是在那种情形下逃出来的。”
接着,我又问了许多金门的风俗民情,想不到她讲出来的竟然和熊居士所说的完全相同。
在我第一次到麦寮时就听说过,吴秋得先生和以前的太太林罔腰感情并不太好,可是自从换了「朱秀华女士」后,他们的感情非常不错,而且她对林罔腰所生的孩子也像母亲照顾亲生儿子一样的照顾他,不但如此,吴家自从朱秀华来了之后一直是在赚钱,如果她认为不可做的生意一做准会亏本,这是屡试不爽的!
除此,她还会下田耕作,甚至于晚上看水田都是她一个人去,有时候建材行里搬水泥包或是整理许多粗重的建筑材料,这些吃力的工作她是照样的去做,只是她不愿意下厨房去料理炊事,原因是她不愿去摸荤腥的东西。
我又问她:“妳在麦寮已住了近两年了,现在习惯了吧?”
她的脸上呈现了一片莫可奈何的神色,深深叹息了一声:“唉!您想,我现在借到的这个房屋(指身体)是个旧房子,我住起来实在很不自然,况且,为了借人家的身体还要替人挑起料理家庭的担子,我真有点懊悔我不该来!”她的声音是够凄楚的。“我已告诉过你,我是信佛的,在我没到吴家之前,我还是个姑娘,我很厌倦现在的生活!(我知道她的意思是指她现在是人家的太太)我曾经要吴先生让我住到佛堂去,可是他不肯,我心里实在难过,可是他们一家人都对我不错,所以我只好代人担起家庭的担子,不过,如果他以后要是肯答应的话,我还是住到佛堂里去比较清净些!”
我说:“听说妳对妳的儿子和婆婆那很好,大家都在夸赞妳呢!”
“那里,那是他们对我好,就说胜彦,虽然他不是我所生的孩子,可是他很懂事,他对我很好,我怎能对他坏呢?有时候,他父亲常常骂他,我总会劝告说:『孩子还小,有事也不必大声呵责他,应该好好的解释给他知道,我想他一定会接受的。』当然,我也会劝胜彦听父亲的话。我既然住在人家家里,我就希望这家庭能很和乐。”说到他儿子的事,她脸红了,当然,如果依着「她」现在的年龄来计算,她还是十分年轻的,骤然间有一个与她年岁相彷的年青人叫她妈妈,她一定会感到不惯的!
珍重道别摄影留念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聊了一个多小时,我想,我们也该走了,所以我站了起来,拉着她的手安慰她说:“既然大家对妳都很好,妳也应该放下心来,佛教说一切都是因缘所成,也许妳是和吴家有缘,所以才会从老远的金门来这里和他们住在一起。”她点了点头,我又说:“反正妳每天都很诚心的在念佛,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并不一定要住到佛堂里去,佛菩萨还是一样的会保佑妳!况且,佛教精神有的是要先利他然后再求自利的,妳帮忙了他们一家人,使他们都能过得很好,这也是很有功德的呀!”她还是默然,我又告诉她:“如果妳想去佛堂,以后我有空的话,可以来带妳到虎尾去玩玩的,我希望妳从此安下心来,不要常常觉得难过!”她感激的握着我的手,一直向我道谢。
临走,我请她合拍一帧照片留念,她好像有些为难,后来还是吴胜彦先生把她劝动了,她才点头同意。
脱胎换骨似假实真
我们告辞时,吴胜彦先生特别把我们送出来,在路上我曾问他,关于他母亲的事,他说:“我妈妈从小就生长在麦寮,从来也没去过台西或金门,当她病后,已完全换了一个人,我实在有些不相信,可是这身体仍然是妈妈的,她却坚说她不是阿罔,亲戚朋友们来探望她,她都不认识,连外婆和阿姨她都不认识她们,这事大家都感到很吃惊,我的心里也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我真不知我该怎么叫她!”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我问他说:“那么现在呢?”他苦笑了一下说:“当然我还是叫她妈妈。”
“你相信「借尸还魂」这件事吗?”
“以前我是完全不相信的,妈妈从来没有去过海丰岛,可是现在她能说出海丰岛的情景,而且就在那年(民国四十八(1959)年)我曾经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童军露营,在我们队上,有个金门人,他讲话是另一种腔调,我回来后,妈正生病,后来她病好了,讲话的口音正和那金门人一样,而且她还能说出许多有关金门的事,所以,她说是金门人,我相信是事实!我所以愿意告诉各位这个故事,并不是希望各位抱着好奇心去看她,而是以这个故事来说明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这些道理,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末了,在这里,让我们共同为她祝福!
〈麦寮妇人「借尸还魂」〉
----斗六军医院院长亲访,研察究竟。
[征信新闻报:斗六16日下午9时20分电话]
------------------------------------------------------------------
麦寮四十三岁妇人吴林罔腰「借尸还魂」消息,引起医学人士重视。此间八一五一军医院院长刘海波,特由云林县府主计室杨主任,业检室赖主任,及记者等诸人陪同前往麦寮乡麦津村中山路95号得昌建材行,访问「借」吴林罔腰之「尸」还魂的朱秀华,就医学的观点,研究此一不可思议之怪事。
刘院长于三月十六日下午三时抵达麦寮后,即至得昌建材行找到老闾吴秋得,说明来意后,即会见「朱秀华」。
杨主任首先问「朱秀华」在金门之家庭情况,再问她的父母,又问她,当年随船漂流在台西海丰岛被人伤害,此仇报了没有。「朱秀华」点头,表示仇已报了,说到此处,「朱秀华」悲伤哭泣,并表示不要问下去,免得增加她心中难过。
杨主任接着改口问她,何以会找到麦寮吴家来呢?「朱秀华」答,系在海丰岛上逗留时,听「莫府王爷」说,麦寮吴秋得的太太林罔腰,寿命已到数限,不久将离人世,可以借她的肉身还魂,于是,就跟吴先生来到吴家的。
以上这些话,均由「朱秀华」亲口回答,刘院长则在旁默默观察,注意「朱秀华」之言行举止是否有异于常人的地方,刘海波院长并将「朱秀华」「借尸还魂」后,一切生理状况是否正常询问吴秋得,吴老板答:一切正常,且健康情形比林罔腰好。吴老板并说:「朱秀华」曾拜见林罔腰之生母,她见到林母时表示陌生,称老人家为阿婆,林母察知女儿口气有异,且说的是厦门口音,一时伤心痛哭,「朱秀华」安慰她说:“阿婆不要哭,你女儿虽然死了,但是她的身体还在,假使连肉体也不在了,岂不是更伤心吗?我就算是妳的女儿好了。”
记者向「朱秀华」表示,台大医院愿意为她免费健康检查,她表示并没有病,不需要。
刘院长于辞出吴家之后表示,他观察的结果是:
(1)「朱秀华」精神表情自然,言语也很清楚,并无异状。
(2)「朱秀华」的眼光神情,不像精神病的样子。
(3)照观察尚难作出病理的判断。
杨主任也表示,他家住彰化鹿港,鹿港口音和麦寮口音相同,但「朱秀华」口音却有厦门口音,这一点,他认为很奇怪。
记者等一行,离开麦寮后,即转往台西乡访问,在台西乡长处,获告知「借尸还魂」确有其事。
〈信不信由你「借尸还魂」真有其人确有其事〉
李瑞烈
----------------------------------------------------------------------
世风日下,科学由原子时代进入太空时代的今天,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层出不穷,笔者读《今日佛教》与《征信新闻报》之借尸还魂的报导,应友人之邀,为要证实其事,拨忙专程往访「借尸还魂」的主角。
笔者等到云林县麦寮乡之后,即刻赴麦津村中山路95号得昌建材行找访吴秋得先生,说明来意,吴老板似有讨厌情绪,但表面上雅意接待。
吴老板说:“妻子林罔腰四十岁那年(民国四十八(1959)年),我承标海丰岛工程,罔腰就卧床不起,我在筑工事那段时间,常回家探望罔腰之病,当我从台西骑脚踏车回家时,所骑脚踏车似有载负重物之感,我虽有如此感觉,但因乡路崎岖不平,因此未曾注意,但常被工人取笑说:『老板艳福不浅,常载美女出入!』我总以为是工人对我所开的玩笑。后来,该工程完毕,罔腰病情渐趋恶劣沉重,有一天终告不省人事,延医急救,终难苏醒,但阳气未灭,延后二十多天,并无进食任何茶汤,于无意之间,突然自己下床行走,与家族及邻居见面很感陌生,所说的话语口腔与前不同,我莫明其妙,误为病后精神失常,要送她往精神病院治疗,而她说:『我非神经病,送我到精神病院何用?我非你妻,我是金门人朱秀华来借尸还魂的。』当时我疑信参半。”
吴老板停了一下,又说:“我一生对传说中荒唐怪诞之事,极不采信,无奈如此戏剧性的「借尸还魂」事件,竟然发生在自己家里。有一次,我岳母来家探望,罔腰觉很陌生,向她称呼:『阿婆来坐!』使岳母很伤心。我对罔腰说:『她是妳母亲,如何唤她阿婆?』罔腰说:『我的母亲在金门。』当时我岳母放声大哭,罔腰安慰她说:『妳的女儿虽然已死,但肉体尚存,我的肉体是妳女儿的,我完全还是像妳的女儿一般,妳亦不用如此伤心才好。』”
吴老板说话至此,自内室步出一位年岁四十开外的妇人,身穿白底红绿点花短衣,一如外省籍女人的装束,行动有着少女般的娇态,脸上不染丝毫脂粉,很礼貌地向大家打招呼,轻声说道:“劳驾各位,请坐,我很忙,失陪了。”说讫,向外就走。吴老板指着说:“她就是「借尸还魂」的朱秀华。”
笔者为要见卢山真面目,即追出屋外,见她在一广场,手握一约四十余台斤的铁槌,正做截断铁条工作,随后吴老板亦来到,他向她谦逊地称呼:“秀华!他们(指笔者等)自远方来的,要访问妳,请妳与他们谈几句。”朱秀华便停手,放下铁槌,含着微笑点头,走回店里坐下,很谦逊地说:“今天因忙,不得奉陪,很失礼了。”笔者乘机问:“今天我们专程拜访,是为明了小姐「借尸还魂」的过程,请小姐将一切经过情形细说给我们听。”
朱秀华微笑,带着踌躇,慢慢地说:“我住在金门新街,父亲朱清,母亲朱蔡蕊。”朱秀华说了这几句,突然珠泪盈眶,很伤心的样子,继续又说:
“我十五岁就持斋拜佛,当我十八岁那年,共军盲目炮击金门,使岛民惊惶交加,为求安全计,租渔船疏散往台湾去,我们携带细软及干粮上船,经过一段时间,小船遇上风雨,浪涛冲天,失却了航向,船在激浪大海中漂流了数十天,所有干粮已食用完尽,饥迫灾厄降临我们的身上,由于饥寒交加,大部份相依为命的同行人,因饥饿而丧命于船中,我亦渐渐支持不住,终于不省人事,随风浪漂流,当我苏醒张开眼睛时,见船已靠在岛屿,有五、六名陌生大汉下船,抢走所带细软,我无法抵抗,后被他们投掷落水,命丧海中,魂游于海丰岛,在此徘徊十天,被五条港(海丰岛)张李莫三府王爷收为门下,经王爷公指示,说我阳寿未尽,可借麦寮乡吴秋得之妻林罔腰的尸体还阳,乃暂住王爷庙。不久吴秋得来五条港承造工程,期间与吴秋得来往,在吴秋得工程完竣之后,跟着他回乡等待,在这几天,林罔腰病危,命殒之际,我便「借尸还魂」,但借尸还魂不太容易,最感痛苦的是自己的灵魂要投入他人的肉体,是非常困难的,幸得王爷公协助,经二十多天,方才成功还魂。”
笔者又追问:“借尸还魂后妳有何感想?”
她说:“一切还好的,但因借人旧屋(按:指借林罔腰的身,因为朱秀华是少女),稍感不自然,而对家人及邻居觉很陌生,幸得吴先生对我很好,亦得安乐过日。”说后便起立向我们很有礼貌说:“今天我忙,不能与各位多谈,很失礼,请各位原谅吧!”说完就往外走了。
笔者转向吴老板问:“秀华小姐有无要求回金门认亲。”
吴老板答:“事后有托友人到金门查访秀华双亲的下落,据友人说,秀华所言的地址,确有朱清其人,但自那年共军盲目炮击金门之后,朱清一家人就失踪了,所以无法回金门认亲。”
笔者再问:“林罔腰未被借尸还魂以前有无念过书,借尸还魂之后身体是否正常?”
吴秋得说:“罔腰是文盲,不识字,还魂之后,她能整理帐项;以前她身体衰弱,除在厨房烧饭外,其它工作一点都不能干,还魂之后,一切形态大变,所操口音变成金门腔,身体较以前健壮,厨房方面的工作她就做不成,只在店里帮忙,身体正常。”
笔者此时见吴老板很忙,所以不好意思再问下去,便向吴老板打招呼告辞,离开得昌建材行。
这段「借尸还魂」的故事,在此科学发达的社会,谈起来,会使人怀疑,讥笑为荒唐怪诞,但笔者是次采访,得出以下几点,确信借尸还魂是真的,信不信则由你了:
(1)林罔腰系四十外岁的徐娘,「还魂」之后,行动却有十七、八岁少女的娇态。
(2)林罔腰乃麦寮人,麦寮说话腔口和鹿港的腔口相同,但自「还魂」之后,其说话腔口是厦门的腔口。(按:金门说话腔口和厦门的腔口相同)
(3)林罔腰从前乃系文盲,不识字,自从「还魂」之后,能写能算,又讲得一口流利的国语。
(4)林罔腰以前是荤食的(鱼、肉都吃),自「还魂」之后,不但不食荤腥,连碰都不敢碰,这几年来,她都是茹素(素食,不吃鱼、肉、荤菜),和家人分开吃。
(5)林罔腰以前体弱,除烧饭外,其余什么事都不会做,「还魂」之后,身体健全,会做粗重的工作,厨房方面的工作却不会做,完全在店里帮忙。
(6)吴秋得先生并非神棍之流,绝不是利用「借尸还魂」事件,谋取利益;反之,为要招待访客,却花了不少烟茶费。
笔者离开得昌建材行之后,再到邻近地方探查「借尸还魂」的实证,得悉当年朱秀华遇难时,曾有一位林清岛先生,亲历其事,林先生于事发当时曾说:“救人要紧,不要抢东西啊!”但众渔民不听劝告,反过来辱骂林清岛,事后,众渔民皆受了报应,发狂而亡,林清岛却是事业如意。
笔者为要证实此事,离开麦寮之后,即转赴台西乡访问。
那位林清岛先生,现年五十二岁(民国五十五(1966)年),家住台西村,他见到我们时,颇有陌生局促之感,我们说明来意之后,林先生才面露笑容,笔者询问他当年目睹海丰岛所发生的事,林先生说:“当年有一条大船漂来海边,当时有十多名渔民在场,见船上有财物,图占为己有,我曾劝众人不可做伤天害理的事,但众人不听我的劝告,反骂我是傻瓜,又逼我不得声张,否则就要我的命。”
笔者再问:“当时船上有女人被害吗?”林先生说:“确有此事。”
我又问他:“你知道那船是从何处漂来的?”
他说:“好像是从福建一带漂来的。”
我再问:“听说,抢财害命的渔民皆发狂而亡,是真的吗?”他说:“是真的,这些人一个接一个发狂死去,现在只剩下一个神经病的孩子,疯得很厉害。”
说话到此,时间也不早,而我们还要赶车班,所以就向林先生告辞,结束了这段「借尸还魂」的访问。
在此科学昌明的今日,还要来谈「借尸还魂」的故事,一般人都会怀疑,但一切贵在求实证,若有人不相信,可亲到麦寮查证其事。
俗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的不错。朱秀华小姐不杀生换得了再生,泯没良心的渔民,因为谋财害命而得到发狂死亡的恶果,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力证。奉劝世人,切莫泯灭良心,造诸恶行,此实天地所不容,如林清岛先生,心怀善念,上天赐其福泽,贫苦变成富有,足证善恶之报应不爽也。
-全文完-
这是两组没有联系的不同的采访人马,对相同事件的采访。图片选自一部纪实片,纪实片是由一组采访人员摄制的,而文字是由另外一组采访人员记录的,足以证明该事件的真实性。愿大家由此事件认识到「人死并非如灯灭」,因果不虚。
朱秀华的切身感受是怎样的?她很冷静地讲给我们听。
四十四年前轰动全球,借尸还魂灵案的男女主角。
岁月无情,这位历尽风霜,满面皱纹的吴秋得先生。
出殡前夕,林罔腰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坐起身。
(图右为采访记者)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欢迎
印刷流通网站转贴
〈朱秀华借尸还魂-补遗篇〉
----------------------------------------------------------------------
民国四十八年间,金门小姐朱秀华借着云林县麦寮乡麦津村中山路九十五号,得昌建材行吴秋得先生的太太林罔腰之肉体还魂,其事情之来龙去脉,简述于下:
民国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共军炮击金门,岛上居民伤亡甚多。未受伤的百姓,因恐发生战争,纷纷乘渔船向外海逃命,来台湾谋生。其时,朱秀华的父母朱清、朱蔡蕊带着女儿朱秀华亦向外海逃命,不幸,被共军炮打死了。因为朱秀华走在前面,不知父母死亡。朱秀华本人亦因脚受伤而逃进一渔船。该船行驶不久,不幸又被炮火击中而不能操作,在海外漂流了三、四天。在半沉半浮之状态下,被满潮送上云林县界的台西乡外海的海丰岛。不久,被当地的渔民发现而前去查看,发现里面约有老弱妇孺二三十具的尸体,其中只存一位未断气,即年纪约十八九岁的女子(即朱秀华)。
继而,发现船上有很多的包袱及死尸上的金饰,遂争先恐后的抢夺。当时朱秀华被渔民的喧哗声惊醒,睁开无力的眼皮,望着渔民,用有气无力的声音哀求众人:“若有人救了我的生命,甘愿终身作妾作婢或女儿。”但是这一群渔民已财迷心窍,只顾抢夺财物,根本不理会朱秀华之求救。抢完财物后,惟恐有后患,遂不顾朱秀华的死活,大众合力将渔船推离岸边,可怜朱秀华就活活的被害死了。在各渔民抢到财物之时,朱秀华曾听到渔民中有一位说:“大家不要抢啊!船内有活人,救人要紧。”但是渔民们不听劝告,其中有五、六个身壮的渔民,不但不服劝阻,反想出手打劝阻的人,又威胁说:“你要再多嘴,就要你的命!”致使这一位善良的渔民林清岛先生不敢再开口,亦不敢向前施救。
众渔民将船沉大海后,就平分财物,也要分给林清岛一份,但他不要这不义之财,大家都笑他大傻瓜。岛上的渔民抢到财物后,每日不出海作业,只知天天花天酒地,而林清岛先生自叹人贫言轻,不敢报案,又想自己只是一个小海脚(被雇用的作业渔民),没有渔船捕鱼,生活就出了问题,因此向朋友借钱买了七枝大竹,编成竹筏,出海钓白带鱼,没想到每天都满载而归。因为那些渔户都沉于酒色之中,不出海工作,所以林清岛先生所捕的白带鱼自然价高,如此两个多月,已成一小康之家。他又看渔民们都不务正业,也不愿再住海丰岛,而搬到台西,现已成一富翁。
朱秀华被害死后,因阳寿未终,阴魂无所投宿,就同另外的鬼魂在一起,游荡于海丰岛。时逢五条港安西府张、李、穆三位千岁奉天命出巡,朱秀华于千岁爷面前哭诉往事。当时三位千岁爷大发雷霆,命朱秀华在海丰岛三年,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三年后即到千岁府,要帮她想办法。但朱秀华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女孩,不想报仇,心想:林清岛先生替自己打抱不平,却被渔户辱打,一定要报他的大恩。因此,当林清岛出海捕鱼时,她就帮忙赶鱼给他,所以每天皆满载而归。三年中,由于朱秀华的帮忙,赚很多钱,已成为台西乡一位富翁。
在海丰岛上,有数十位外海漂来的无主游魂,闻说朱秀华被害经过,心中打抱不平,唆使朱秀华报仇,要为她出一口气,见朱秀华不肯报仇,就私下对渔民报仇。这一群恶毒的渔民,被纠缠得家破人亡,食睡不安,有的神经错乱,逢人便说当时抢劫害人的事情,说完后就跳海自杀。这个消息传到林清岛先生的耳中,忆起当时各渔民抢劫的情景,所以就办妥牲礼、香烛、纸钱,独自一人到海丰岛求朱秀华的阴魂不要报仇。而且为其建一间小庙,塑金身奉祀(现在海丰岛有一尊现代式的金身被人奉祀,供奉的是穿洋装的女儿相),又做了七天水陆道场,超拔亡魂归宿。
朱秀华力劝那些鬼魂不要再闹了,三年后,朱秀华阴魂到五条港安西府报到,千岁爷带领朱秀华的魂往冥府缴旨,冥王再命朱秀华在千岁府待命。有一日,地藏王菩萨到安西府收朱秀华为义女,因她命不该绝,所以菩萨命千岁等候机会要使朱秀华借尸还魂。
在麦寮乡麦津村中山路九十五号,住着一户人家,户长吴秋得,父吴怨,母苏梅,娶妻林罔腰,夫妇俩是当地之孝子,一家和祥乐融融,不幸的是吴母苏梅年老体弱,年轻时相夫教子,积劳成疾。吴秋得日夜看护,而吴妻林罔腰每日早上风雨无阻,往拱范宫虔诚祈求眉洲开山妈祖做主,情愿折自己的岁寿一纪年,奉给夫婿的母亲。孝媳感动天地神祇,吴母的身体就渐渐健康。
过了几年,林罔腰由感冒而生病,不能起床,由吴秋得日夜服侍。病好后,已是负债累累,又无工事可做,生活日趋穷困。有一天,吴先生漫步到公所外面,见有一面告示板贴一张招标广告,是海丰岛要建测候所的招标。
吴先生是土木工的工头,就进入问明详情,因为得标后可领总数十分之四的现金,不但可以还债务,亦可调养爱妻的身体,故前往投标。开标结果,他一人得标,标金领了后,办完家务就往海丰岛现场查看。看完后始知事情不好办,以前三个工头都失败,是个赔本工作,但是标金领了,不做又不行,真是进退两难。在沉思之后,到那一间庙求神佛保佑,不久就兴工了。兴工后每月初一、十五都到庙里参拜,祈求早日完工。
奇怪的是,在海丰岛上工作的工人,每日到日落黄昏,就看见吴老板身边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但是吴先生他本人却不知有其事,每到星期日,就回家省亲。在途中、街上的朋友都看到吴先生的脚踏车后面载一位姑娘,吴先生回家,他的夫人林罔腰就头昏眼花如同生病,一离开就好了。一直到工事圆满结束后,有一天,林罔腰倒床不起,医生皆说没病,到翌日半夜已气绝身亡,但一按爱妻心脏,感觉心脏微微跳动,身躯如同冰块。
此现象经过三日三夜,直到第四天的半夜林罔腰再回阳,而忽然间家中有烧香的气味,就问说:
“罔腰,你的身体感觉如何?”
她说:“吴先生,五条港安西府穆千岁驾临家中,请快泡茶请客。”
吴先生觉得奇怪,就问:“千岁爷在哪里?”
她说:“你快捧茶到大厅上即可。”
吴先生就捧茶到厅上,忽然听到厅上的沙发似有人坐下去的声音,看又没有人就回到房中,而她没起床就对吴先生说:
“千岁爷说你泡的茶太浓不能饮。”
吴先生觉得奇怪,到厅上倒一杯茶饮,确实太浓。此时,吴先生觉得她没有起床为何知茶泡得太浓,就问:
“罔腰,你在床上如何知道茶泡太浓?又妳说话的声音为何与过去不一样?”那时她泪汪汪,只苦笑了一下,说:
“吴先生,我不是你太太林罔腰。我是金门人,名叫朱秀华,父名朱清,母亲蔡蕊,在金门开一间杂货店。因为八二三炮战,父母半路失散,后来乘渔船漂流到海丰岛,被安西府张、李、穆千岁收留,你到海丰岛包工事及到「小娘仔」庙拜我,我帮你工事成功,你是远近闻名的三代孝子忠厚之人,你妻又是贤淑孝顺翁姑,愿折己寿,奉添婆寿,孝感天地神祇。你妻为此阳寿已终,地藏王菩萨可怜你是孝子,中年失妻,所以命我借你妻的尸体回阳,嫁你为妻。”
吴先生闻言,以为其妻昏去数天,可能是神经错乱,致使她胡言乱语,心中很痛苦。
翌日早上四点多,独自一人到拱范宫祈求天上圣母,保佑其妻能早日精神正常。那天下午,天上圣母的香炉无故发炉(在炉中的香脚无火而自然发火),又妈祖的乩童从家中跑来拱范宫出坛,要执事人到吴家调吴秋得到庙中。
吴先生到后,乩童就开口说:“孝子感动皇天神祇,地藏王菩萨赐义女朱秀华的魂魄,借你妻的尸体回阳给你为妻,要好好的照顾她。”吴先生不大相信妈祖的交代,再往紫林寺求拜,地藏王菩萨显灵将朱秀华的遭遇及借尸回阳的经过详细说明,吴先生始知神佛爱护,但是心想现在科学昌明,何来借尸回阳之神话,但是对爱妻的举止行动,已和往昔不同也感到莫名其妙。
有一天,吴先生带妻子到岳父家中,但她每一个人都不认识,不得已又带她到各处就医,医生都说没病。最后带到台南陆军九二七病院就医,刚好那位主任医师就是从金门来的,正是朱秀华的堂叔,朱秀华到诊所一眼就认出是叔父,叫声“叔父”,但此医师不认识她,问她:“你为何叫我叔父?”那时,朱秀华眼泪汪汪,就将金门炮战至坐渔船逃命到海丰岛被害,后来又借尸还阳的经过说给医师听,医师再问罔腰家中的种种事情来对证后,叫院中护士往家里请太太来。朱秀华一看见医师的太太进来,就开口叫“婶婶”,才使医师相信是借尸还阳。此时,吴秋得始认爱妻已死,朱秀华来借尸回阳是事实。
朱秀华自借尸回阳定静后,体力精神和理智礼貌皆比以前的林罔腰好,说话的声音皆属金门的口音,从前的林罔腰不识字,现在秀华能写能算,又清口茹素,凡所料之事皆应验如神,吴先生以前是一位土木工人,自朱秀华回阳后,要吴先生经营建材行,名曰「得昌行」,年年得利,现已是麦寮的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