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斯里兰卡激进派僧人热衷参政后


2012年5月19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总统拉贾帕克萨检阅武装部队,庆祝结束长达三十多年的内战3周年。

斯里兰卡原名锡兰,1972年改为现名。公元前3世纪,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目前全国总人口中,大约有70%的人信仰佛教。

自16世纪开始,随着葡萄牙等殖民者的到来,斯里兰卡经历了4个半世纪的被殖民时代,佛教等传统文化受到压制。期间,佛教僧伽虽然积极努力,但是各地的僧团就像装在斯里兰卡这个布袋中的土豆,因为佛教自古以来就没有坚强的教会组织,锡兰农村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依附其存在的僧团互不相属,依附于王权的上层僧侣对其则只有象征性的约束力。

18世纪后,僧伽开始借鉴现代社会中政治结社的方式建立统一的僧伽集团,整肃宗教戒律。但是佛教的真正复兴还是受到基督教刺激的结果,比丘们开始致力于用现代教育方法传授传统文化,力图使青年一代对本民族固有的价值观感到骄傲。

其间影响较大的事件是1873年8月的佛教与基督教的3天大辩论。据说,佛教德喜上座的发言多次得到群众的喝彩,人们认为他已经驳倒了基督教的主张。比如他说,上帝造人之后发现人变坏并将人逐出伊甸园的事,说明上帝并非全知全能。这场辩论被认为是佛教复兴的起点。

之后,随着佛教院校的建立、教义册子的印刷与散发、大众传媒的发展,佛教在民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其直接的原因便是僧伽罗民族意识觉醒以及后来的佛教民族主义浪潮,比丘也和世俗的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上世纪30年代末,锡兰出现了第一个比丘政治组织——全锡兰比丘大会。

上世纪40年代,也就是锡兰独立前夕,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势力异常活跃,僧伽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其间标志性的事件是1946年2月发表的《智严佛学院宣言》,宣言的撰写人智坚以全体教师的名义号召锡兰僧伽为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而努力。他说,锡兰的整个历史表现了佛教的福祉与国家命运之间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比丘的政治行动和政治参与应该受到欢迎和鼓励。

这个宣言引起了极大的争论,在佛教内部,包括因保存佛牙而闻名于佛教界的康提花园寺的长老、一度领导佛教复兴的大菩提会以及锡兰在家人的佛教组织——全锡兰佛教大会等都对此表示反对,在佛教外部,政界一些人士也对其参政合法性进行批判,“政治比丘”这一称呼从此流行。

但是,反对的声音反而促进了激进比丘的联合,他们多是出身比较贫穷的年轻下层比丘,对于改变现状的要求特别强烈。因此,在一些上层僧侣的鼓动下,他们一边在政治活动参与中积极寻求自己的位置,一边为自己的行动寻找理据。比如其领导者智坚写了一本名叫《比丘和政治》的小册子,其中用一个三段论的方式证明了政治活动的合法性:

首先,今天斯里兰卡的政治生活已经包含了、也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今天的比丘仍然同以前一样,他们不能不担负增进社会福利的责任;

结论:今天的比丘若非参加政治活动,便不能认为他们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职责。

在1947年的大选中,政治比丘的活动达到了高潮,因此1948年独立后的斯里兰卡在宗教、语言、教育、就业等方面都严重偏向信仰佛教的僧伽罗人。

不过,僧伽罗民族对宗教政治态度的系统表述出现在1953年出版的小册子《寺庙中的背叛》(又名《法的胜利》)中。该书猛烈地批判了佛教僧侣,认为他们千百年来犯了一个极严重的错误,完全背离了佛陀创教的初衷。他们只是追求个人的解脱,并没有履行天人之师的职责——教育和帮助他人。锡兰僧伽的堕落,就在于比丘们的这种自私、贪婪和愚昧。

《寺庙中的背叛》进而提出,当务之急是要改造僧伽,使比丘们放弃只追求自利的生活——一方面依赖别人的施设供养,另一方面却对供养他们的社会漠不关心。400多年的异族统治窒息了僧伽罗民族的自信,而以佛教为资源,重建僧伽罗民族的信心,指导国家意识相态,就能建立一个不仅在物质上富足,而且精神和道德上也富足的社会。总之,僧加罗民族面临这样一个历史任务:在人间建立一个依照佛陀的教诲来组织的国家,信仰印度教的泰米尔人享有自治的要求是不现实的。

1956年,另一本小册子《被背叛的佛教》的出版强化了佛教参政的政治理论以及民族主义情绪。这一年也是佛入涅槃2500周年,佛教信徒的宗教情绪空前高涨,加上1955年以来的经济问题,因此在这一年的斯里兰卡大选中,温和的统一国民党下台,更为激进的民族主义政党人民统一阵线上台。随后,种族冲突爆发,矛盾不断累积,终于引燃了长期的内战之火。

冷战之后的许多国际冲突都和宗教问题有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宗教问题仍然可能和任何政治问题关联起来,冲突涉及的范围会变得宽泛,除了政治、经济、领土、语言等有形的利益外,也涉及身份认同等精神性问题,而且冲突一旦涉及宗教就会变得异常残酷、持久。

斯里兰卡佛教激进思潮对此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其说明的是,宗教不仅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系统,包含一整套的价值观念、哲学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有基于教义或规范的集体的交往方式和组织。而且,宗教借助于种种仪式,逐步深入神秘,将个人与集体乃至宇宙联系起来,从而使信徒获得整体感、超越感、永恒感。

因此,宗教能够使卑微者自觉伟大,使匆匆过客自觉永恒,凡俗众生一旦与神圣沟通,就仿佛站到了世界之巅,因此可以为信仰者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而正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说:“受某种观念驱使的一个人的力量,有时会胜过被利益驱动的一百个人的力量。”

原标题:斯里兰卡的佛教激进思潮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新闻资讯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新闻资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