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镇寺之宝——法海寺佛教壁画
法海寺壁画一角
法海寺明代壁画是法海寺的镇寺之宝。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
法海寺主要闻名于寺内的壁画,经过五百多年漫长岁月,法海寺大雄宝殿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九幅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龛背後和十八罗汉身後两面山墙上,壁面积达236.7平方米。
1993年初,在北京法海寺壁画历史艺术价值论证成果研究讨论会上,经专家论证,法海寺壁画是中国现存元、明、清以来由宫廷画师所作为数极少的精美壁画之一,也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保存的古代壁画中的杰出代表,与敦隍、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
专家们一致认为,在中国现存明代壁画中,从壁画艺术、规模、完整程度和壁画制作工艺、绘画技巧、人物造型及用金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佛龛背後绘的是观音、文殊和普贤三尊菩萨以及他们的脊属和坐骑。其中以中间的水月观音画得最为传神和出色。她宽肩袒胸、肩披轻纱,薄似蝉翼,胸饰璎珞,表情温和安详,屈左膝盘左而坐,形态庄重大方给人以清新明净、和蔼祥瑞、出世超凡之感。十八罗汉身後两幅壁画,以如来佛和飞天为主,衬以牡丹、月季、芭蕉和菩提等,加以祥云缭绕,显得庄重肃穆。
法海寺明代壁画最为珍贵的壁画要算北墙门两侧所绘《礼佛护法图》。该图由帝后、天龙八部和众鬼神组成浩浩荡荡的礼佛护法行列。两幅画共有人物35人,三五成组互相呼应,人物服饰华丽,仪表庄重温雅,色泽艳丽而浓厚。左面一幅画分三部分: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是四个肤肌丰润表情庄重的天女。一个侍女手托花钵走在最前面,接看是女后双手合十缓缓前行,另外两个侍女捧盘跟随在後,後面簇拥着一群撑幡的嫔从。在她们身後担任护卫的是立目瞪目、体态魁伟的广目和多闻天王。此画的中央部分所绘是如意观音,她的脚下有狮子、狐猩和豹。观音前面走着三个女侍,一个手托菩提树,两个撑飘拂宝幡。画的後面部分绘金刚、力士、小鬼和帝王。金刚手执斧钺,力士拿杵,小鬼扛艮锯,长发鬼手撑风幡,他们都伴随戴冕旒的长发帝王正在行进。右面一幅画也分为三部分:前部绘帝王和女像。画面以一个手捧插珊瑚铜壶的俊美少女为先导,随后是头戴冕旒、神态肃穆的帝王,帝王身後分别撑幡和捧盘的伴随仕女,护卫他们的是怀抱琵琶和手执宝剑的增长天王和持国天王。中部所绘是八双手臂拿着不同法器的观音,伴随他的是手持香炉的比丘和举幡女郎,随後是天帝和天后。天后裙带艳丽多彩,神态丰满多姿。壁画的后部绘的是不空羂索观音和韦驮以及帝后,结尾是一个长发夜叉和捧着珊瑚瓶的鱼精。这些佛画都严格遵照佛教的仪轨,没有儒道掺杂的痕迹。除此,大雄宝殿顶部三个藻井天盖上所绘“曼陀罗”和天花板上所绘的以梵文代表的“毗卢遮那佛”和菩提像,也都极为精美。彩画以翠绿靛蓝色和描金制作,显得异常华丽严谨,形式朴素大方。
法海寺壁画
法海寺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