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诵太过熟溜或不利于修行


如法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转的圆盘或圆筒上的螺纹中移动来放声的装置),它的机关并不紧,只是借一个余留的势力在出声,虽然唱片还在滑动,唱针也算稳,但是没有力量摩擦出一种清晰的声音,只是飘浮滑过而已。

同样,念诵时不能很紧凑地提起正念,只是借助自心少许的余势诵出来(由于所诵经文已经串习得很熟,念诵时稍微以忆念心所的余留势力,使得口头上不断地诵下去),其实根本没有缘取法义;由于内心没有一种随文入观的内涵,也就发不出一种有佛法内涵的声音;如是只在口头溜过,很难直接产生修法的利益。

很多人的毛病是,对于一部经或者一种仪轨,不熟悉时倒还认真,念它也觉得欢喜;一旦念熟,马上出现一个问题——口里念着文句,心里打着妄想,两相掺杂。也就是,并非逐字逐句地在心中观想,而是念文句的心,跟此起彼伏的妄念夹杂在一起。如果偶尔警觉、妄想中断,就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在念什么或念到何处。

这种人的特点是,因为从来不注重通过念诵发起对法义的观修,只是习惯性地顺口溜下去,所以每次必须从第一句开始念,一、二、三、四、五……依循顺序倒还可以滑下去,但冷不丁从中间提一句出来,就不知道接着该念什么了。留声机的运行不也像机器那样很顺畅地往下滑,但从没真正用心念过一句吗?我们如果不用心,又比它超胜在哪里?比如对于当前讲授的《普贤行愿品》,多数人都能念得很熟。但如果我问供养偈是怎么说的?很多人可能摸摸后脑勺,两只眼睛瞪着,根本没办法回答。大概一定要从“所有十方世界中”开始,一句一句地往下滑,一直滑到我问的句子为止,才能答得出来——竟形成了如此病相!

这就是目前存在的非常普遍的状况,如果去调查,十个人里面估计有九个都是如此。现今的很大一部分人懈怠心重,刚开始因为不熟,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专注地看才念得下去,所以会认真一些。而一旦念熟了,就开始偷懒,懒得专注、懒得用心,只是随口往下溜,心里却一点痕迹都不留。

每天虽然都在念诵、修行,但熟溜的毛病成为最不利于修行的事,只要养成了习惯,每天就这么混过去了。我怎么可以如此随便,甚至连小学生都不如?他们做题是一道一道认真地做,我为什么连那份心都没有?念诵时至少也要一字一句地在心上练习才行。或者说,我连世间人练拳的心都没有,他们一招一式都在标标准准地打,即便有一次没打好,自己也会不满意地再来一遍。而且每天都会比较,如果功夫没有长进,或者由享受五欲而出了问题,又退步了等等,就会责备、警策自己不能再次以任何原因干扰练功。再说,科学工作者也是每天非常投入、认认真真地钻研,不停地攀登着知识的一座又一座高峰。他们用心真切,只可惜修的是假法;我们修的是真法却连真诚心都没有,就实在羞愧。如是痛自鞭策。

由此,我们也应当诚恳、心口相应地念诵,把每一次念诵都当成一件大事来做。其中的意义既然比他们演算数学题、练习世间武功等要重大亿万倍,我就一定要比过他们,要以最殷重的心,使字字句句都心口相应。对于所念文句,心不慌不乱、仔仔细细地把它演练一遍,比演员更要有一种郑重其事的真挚心。

还有,练书法的人会想,我的每一笔都要写好,不然就太失败了。对于并无太大意义的外在文字,他们尚且格外重视,而我们所念普贤行愿、佛号、咒语等,都是不可思议的无上行愿,或是不可思议的佛智慧法,怎么可以马虎草率呢?应当逐字逐句、清清楚楚地显现在自己心上,一心缘它作意,并且随着句义心中作观,丝丝入扣。缘每一行愿都要于心得力,每念一句都要让心增上力量,使自己从内心深处发出大愿

这些都是我们目前能做到的,因为毕竟是自性佛,也已经得到了堪能修法、用心的人身。然而即使有此能力,却也怕我们不肯去运用。若是愿意要求自己每次都认真练习,那么往后的每次念修,念出来就不一样,因为是从真心里面念出来,就如同扎针要一针见血一般,不同于扎木头——什么感觉也没有。例如念《普贤行愿品》,一念一念地把善愿心发出来,让大愿激发、开发心底的善根,使心中生起相应的善心。每一次念诵都有法的内涵,每一次念修都会发起大心大愿。对于我们尽未来际都要奉持的这些行愿,当然要把它们铭刻在心里,字字句句都从自己心底深处发出,在心上成就无量功德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说疗痔病经唐(táng)三(sān)藏(zàng)法(fǎ)师(shī)义(yì)净(jìng)译(yì)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