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最古老的寺院——马鸣寺
登封最古老的寺院——马鸣寺
傍晚入古寺,晚霞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11月12日,踩着夕阳的余韵,记者追随着登封最古老的寺院踪迹,沿着山间曲折小路,驱车来到了登封市大冶镇石岭头村凤凰岭顶的马鸣寺脚下。
绵延千米的古寨墙
映着傍晚的余晖,在马鸣寺脚下,块块红石垒砌的寨墙孤独落寞地躲在丛草中,绵延不绝,好似看不到尽头。站在东北方的寨墙下,寨墙的部分红石已被打下。“你看,这些打下的寨石都用于马鸣寺的重修了。”鲁玉亭正是负责寨墙的重修,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寨石堆砌的地基映入眼帘。“寨墙约2000米长,你们可以顺着寨墙去岭上的老马鸣寺感受下。” 在鲁玉亭的建议下,我们一行人站在东南方的寨墙口下,顺着已经枯败的杂草,几经艰难地爬上了寨墙。红石寨墙约4米厚,6米高,经日晒风吹,岁月洗礼,寨石已明显风化,绵延的寨墙两边杂草丛生,好似无人问津,已被世人遗忘。
“清朝中期,兴打寨,那时土匪流寇横行霸道,土匪一旦打进来,山下的村民就都躲到寨墙里抵御外寇。早些年,村下的孩子还常跑到这寨墙上玩耍。”住在寨墙下的释行丰,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谈起当年的寨墙,滔滔不绝。
据说,马鸣寺周围的石寨墙,系清同治年间人氏化溥率众修筑,以避匪患。门上化溥题有“马岭之寨”,至今尚存。
曲径通幽的马鸣寺
沿仅容一人通过的寨墙边,在杂草丛林中穿梭近百米,忽有一小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古老的马鸣寺突然映入眼帘。余晖映照下,佛祖殿上的“大雄宝殿”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依稀可寻当年风光。
听闻有人拜访,守寺的吴二梅指着佛祖殿热情地说:“这是金钟寺改名的马鸣寺,相传建寺比少林寺还早五六百年,寺内有座方形寺祖塔也已毁了,现在还能看到砖塔的底部。”据载,佛祖殿正南20米处,有平顶塔一座,高20余米,围10余米,上细下粗,中圆外方八角,塔底直径7.1米,顶直径为5.2米,青砖砌成,中空可登,供游人登塔观景或盘坐畅饮。《说嵩》载:“土人谓马岭寺塔上截,神力移也,一塔中画,半在洧上源,半在洧别源,本末两置,当有义也。”内塑有六壁赤足马鸣大士女像一尊,坐卧马置于塔中,左右各立二弟子。有重修碑载:“此塔不知创于何时,历秦、历汉、历三代皆不可考。”碑、塔皆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
在吴二梅的指引下,我们看到寺院中心原塔的位置,部分遗留的砖石躲在松柏丛草里,泛着点点青苔。吴二梅说,以后会在原塔的位置重修这座被毁的塔刹。随后,在佛祖殿的东侧,我们看到了立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菩萨殿碑、甲戌年(1994年)重修菩萨殿碑等几座通碑。
马鸣寺的古老传说
马鸣寺坐落在峻拔险要的凤凰岭端,寺院唯一出口的东南方向地势险要,因其寨墙高峻又占据要塞,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那时寺院里有个碾,寺边还有个地道,一直通到垌头村,村里的妇女拿一斗谷子到此碾米,寺里的老和尚总会再偷偷添点儿,让村妇多碾出两升米。但是到这碾米的村妇也都被老和尚拖到那个地道了,再也没找到过。”在寺院脚下,释行丰讲述着马鸣寺的沧桑故事。
“相传过去,金钟寺内的三千余金兵和尚,不守清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四周百姓有田不敢耕,路上单人不敢行。周朝、汉朝时期,皇帝曾两次派兵围剿寺僧,寺内一和尚手拿360斤重的米子枪(音译),站在寺门大喊‘我是金钟寺大和尚,管辖范围大’,遂逼兵退45里,退至西施胡同。朝廷兵退后,寺僧们继续为非作歹。朝廷再次下令围剿,得到了山下百姓大力支持,纷纷献出自家柴火,堆放在寺院四周,火焚了金钟寺。后来菩萨显灵,要求改金钟寺为马鸣寺。”释行丰说道。
而立于寺门位置的石碑上清晰地记载道:相传,当年一官宦携家眷途径寺院,眷属为僧兵所劫,官宦死里逃生回京奏明皇上,派兵剿灭寺僧,一寺僧侥幸逃脱。一年后,该僧骑马回寺,见寺院残墙断壁,杂草丛生,一派凄凉之景,准备骑马返回,此时马鸣不止,寺僧曰:“你叫个不停,难道是想让咱们住下不走了?”马听到此话不再鸣叫,该僧在寺院废墟上住下,竖起恢复佛寺的旗帜,改掉以前的恶习,在四周乡亲们的援助下恢复寺院,改名为马鸣寺。据传马鸣寺在元、明、清各代均有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