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人生第一苦

——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残忍的。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时尽?没有人可以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谁的人生可以一路阳光灿烂,没有乌云密布?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啼哭,这就是痛苦的源头,也是开始。

人生第二苦

——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的美丽最终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此时,除了缅怀过去的时光,在那过往中沉溺,你还能如何?活着的同时,你已经死了。人本体就是随时在新生和死去,这是自然的循环。相对与昨天来说你永远都在走向衰老,生陈代谢的变化又岂是凡人可以控制的?

人生第三苦

——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忙碌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一些医学难以治愈的绝症出现。病重的折磨会令你生不如死,然而你不得不存在于这个世间。

人生第四苦

——死之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活着的时候,你不懂得它的可贵,可面临死亡时,才知道一个人求生的欲望是那么强烈。

人生第五苦

——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上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的。爱得越深,痛得越深。在甜蜜的伪装背后,更多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痛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爱是块沼泽地,陷入后想要逃离几乎没有可能。

人生第六苦

——求不得苦。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贪欲、嗔欲、痴欲,人在时时刻刻地追求中埋葬了光阴。得不到,就是一种痛苦。一切烦恼,其实只是来自于本身的欲。

人生第七苦

——怨恨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仇恨是一把双头刃,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皆因你心中的怨气。怨恨,定是你的脑海里定格的某个人,某件事情带给你永生不灭的记忆。私欲为痛苦之源,恨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人生第八苦

——五阴过盛苦。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其实,人有时候并不喜欢处于清醒的状态,时常用幻药,酒精等来麻痹自己。在似真似假的迷惘中,才体现出人类最真实的一面。

人的一生苍桑变换,有觞筹交措时的喧嚣扰嚷,也有曲终人散后的孤独落寞。有生的疼痛,有老的哀伤,有病的愁苦,有死的悲恸。爱别离,就会怨长久。求不得,所以也放不下。人世沉浮,每一个人都是一曲曲听也听不完唱也唱不尽的生命骊歌。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因而只能以坦然的心情去接受。乐观,不畏惧。生活便会美好许多。

爱别离,也有不得以而为之的苦恼。爱着便会希望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当然会是一件苦心的事。亲人的别离,爱人的别离,友人的别离,都是一件苦闷的事情。我们要努力,要让分别变为相聚。这其间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美丽而有意义的过程。就像蚕的蜕变,虽然艰辛,化蝶的过程却是最过精彩的。

怨,不是一件好事情,是苦。怨的时间长,便会更苦。因而无论人生变得如何的不顺意,都要放开心胸,不要有太长的报怨。怨是一块坚硬的石头,横埂在心间。不放下,你会发现,因为这怨恨,自己的人生便处处有绊脚的石头。放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要试着习惯。

求,本是一件好事。求学,求财,求事业,求姻缘,求……求的事情越多,说明人的欲望也就越大。但我们无论求什么,都要有一个度,不要超过这个度,超过了就会与预想的结果背道而驰。求得越多,人会变得渐渐不满足,总是不满足,人便会有贪念,贪得无厌便为大祸。其实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需求,只是大小和多少不同而已。那些淡泊名利地位和金钱的人,他们不是无所求,只是不贪婪,不虚妄,活得自然而潇洒,隐隐透露出侠者风,雄筋傲骨,处世泰然。这样的人是最值得敬重的人。

放,许多人都很难做到。会有不舍,有留恋,有依赖,有惦念,有长长岁月里曾经鼓荡荡的激越豪情。你的放不下,我的放不下,我们的放不下,也正是世人的放不下。其实,人世有代榭,就像花儿有枯萎,什么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是人有一样太珍贵的东西,就是感情。这虚幻的事物,让人终身纠结。一切都缘于此,有大智者,必已早看明白这尘世。所以,不苦也不恼,索性顺应天意。求不得便不求,放不下,便不放。反正,总有世事清明和悦自由的一天。

生活,就是生下来,然后活下去。它并不完美,但是也并不那么悲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开心、更纵情地投入生活吧!需知,人世间的苦难,总会有了结的一天……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