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之人,寿终之时灵性何处去?
寿终之时灵性何去
开悟之人,寿终之时灵性何处去?这是个大问题啊!悟道之后,到什么地方去呢?很多人这样问。今天借圭峰禅师的一段话把这个问题再谈一谈。——元音老人
有人问:开悟之人,寿终之时灵性何去?
这是个大问题啊!悟道之后,到什么地方去呢?很多人这样问。有个香港人写信问我,开悟的人临终时应该预知到啥地方,即预知处所。假若不预知处所,他就是没开悟。这话对吗?不对!为什么不对?真正开悟了,就没有生没有灭,没有来没有去,还有什么处所?这妙有真心是微细色,微细色就是虚空,虚空有什么处所?你要有处所,还是有来去,还是有生灭,还是没开悟。写信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要问一期寿终,要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啊?这不但是他的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所以,今天借圭峰禅师的一段话把这个问题再谈一谈。圭峰宗密禅师说:
“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梦被驱役,而身本安闲;如水作冰,而湿性不易。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然多生妄执,习以性成,喜怒哀乐,微细流注。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常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岂可一生所修,便同诸佛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为长,易粗为妙。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随机应现千百亿化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
下面把圭峰宗密禅师的这段话解释一下:
“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一切众生,非但我们人类,蚂蚁、蚁虫、苍蝇、狮子、猿猴等等无不具有觉性。你说哪一个众生没有觉性呢?你看这蚊子,你这里有血,它马上飞来叮你。苍蝇呢,你端一块蒸糕,它老远老远也能飞来叮上去。它们是有觉性的。人就更不用讲了。觉性者,知觉性也,你知道肚皮饿吗?你知道今天天气暖吗?这都是知觉性啊!所以,一切众生都具有觉性。“灵明空寂”,即灵而明,光明剔透,了了分明。就是光明,而灵知了了,如如不动。这个“明”有两种解释:“空”,空无所有,一物不立;“寂”,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与佛无殊”,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等等一切佛了无差别,无有二致。
“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无始,无有开始,将来也无终,周而复始,总是这样子。“未曾了悟”,从来没有悟过,从来不知道自个儿是个大宝藏。《法华经》比喻:人有一个摩尼宝珠缝在衣里,自己不知道。这个摩尼宝珠能雨众宝,所以你不穷。你一切都具足,要什么,它就有什么。而你却不知道,到外面讨饭去了。象我们现在轮回六道、流浪生死就是讨饭。自己有大宝藏不知道,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由于妄执,不识真却认假。这个身体本不是我,却当做我了。身体等于是我们住的房子,里面有人。人是什么?人就是我们的灵明真心。不知道这个,就认“房子”为我:这身体是我啊,这身体是我!“故生爱恶等情。”所以就产生爱恶之情。我欢喜这个,讨厌那个,这个人对我友好,那个人对我不友好。分别心很多,都是妄念。喜欢的,就据为己有;讨厌的,就将其打倒,所以就造业受报。
“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久轮回。”生死本来没有的,而是因为我们有爱恶等情之后,随心造业所致。我们想要某个东西,但得不到,是他人的,就抢他或把人家杀掉,这就造杀业了。造业就要受报,就要六道轮回。造善业升天,造恶业下地狱,生老病死长久轮回。唉!本来没有生死,落入生死了。在六道里出没,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梦被驱役,而身本安闲;如水作冰,而湿性不易。”我们尽管在六道里生生死死地轮回,而我们的觉性未曾生死,它不因为你生而生,也不因为你肉体死亡而灭;你堕地狱它不痛苦,你升天堂它不快乐。它本不生不灭、空灵无住,未曾生死未曾动。就象我们在睡梦中,被恶人追杀,惊恐万状,狂奔不已,可是实际上身体还在床上安然地躺着不动一样。也象水变成冰,而潮湿的性质不变一样。这是比喻我们尽管在六道轮回中但佛性不变。
“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假如我们能悟到这觉性就是法身,明白我们的觉性就是一切事事物物的根本,它本来没有生过、没有灭过,为什么还要有依托的地方呢?你真正开悟了,就不要有依托,不要有去处。我记得有个温州人讲得很好笑,他自说开悟了,有个人问他:“我们不是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人,是修禅宗的,我们圆寂之后到什么地方去呢?”你们看他怎么答,他说:“可以依草附木,在石头上也可以,在大树上也可以,在枯草上也可以,都可以。”哎哟,不好了,成了依草附木的精灵了,这怎么行啊?依草附木是执著有身体的鬼魂。上海复兴公园有棵千年的菩提树,据说是灵得不得了,大家都去拜,其实是一个鬼,是灵鬼附在上面了。死后依草附木就变成鬼了,你们说这悟的是什么道啊?其实与道不相干,都是假的。我们的觉性“本自无生,何有依托?”不要有依托。依草附木者未曾瞥见觉性半丝在。
从前有个废弃多年的破灶,有个神附在灶上,托个梦给人:你们到这灶上祭祭我,你们要什么我给什么。人家都说,这个灶上有神呀,都去祭吧!很多人来祭他,这个神就满足他们的愿望。一传十,十传百,这个破灶就红得不得了了。那地方上有个禅师(慧安国师的弟子),见这个依附破灶的精灵使得大家杀生来供养他,造业了,就去给他说法。拿禅杖咚、咚、咚敲灶台说:我问你,你是砖瓦泥土合成,灵从何来?神从何来?砖瓦泥水没有灵、没有神,有灵识的是你自心,你附着这个砖泥灶上干什么?这个破灶神被禅师一指点就醒悟了:对啊,神不在砖瓦泥土上,神是在我的自心上啊!赶快舍去这个破灶吧!他夜里就来礼谢禅师,然后升天去了。后来大家都称这位禅师为“破灶堕和尚”,反而把他的真名遗忘了。它还晓得不要执着身体,我们执着在草木上能行吗?所以不要有依托啊!我们本来无生,本来无有依托!
“灵明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你真正悟道了,就了了常知,灵明不昧,什么地方都是我。什么地方有缘,就在什么地方现身。所以叫做“无住处涅槃。”没有固定方所,什么地方都可以现身,只要有缘即可以现身。真正彻悟了,哪里还会有个固定地方?要有个固定地方就是没有悟。灵明不昧,就是没有一点昏昧之相。了了常知,就是明明白白。这个知是没有间断的,叫常知。不是现在知,等一会又不知了,那是没有用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没有来哪有去呢?有来就有去,有去就有来,都是相对的,相对的都是假的。它是绝对真心,所以没有来去,没有出入。
“然多生妄执,习以性成,喜怒哀乐,微细流注。”我们现在所说的是最上乘禅:“自心就是佛,佛就是自心。”你能听到这个法,并能深信不疑,就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善根了,而是多生历劫以来所种善根。
但是,我们多生历劫以来,妄执习以为常,执着外面的境界认为是真的,执着身体是我,养成习惯了。唉哟,这身体是我,最为珍贵,不能碰我啊!其实是臭粪桶,有什么可珍贵?清朝有个皇帝爱上一个身有香味的妃子,这香妃是新疆人,据说身上有异香。那是什么香味啊?狐骚臭!皇帝老儿却说是香味。可见一切事物美好与否,皆无一定标准,你喜爱的就好,否则就讨厌。或者习以为常了,不好也无不好。如俗语说: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养成习惯,就积重难返了。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听到这,可能有人会这样想:“这身体就是我。而且大家都这样认为,你却说身体不是我,谁相信你?”唉!多生历劫妄执外境,我们习以为常,成为习惯了。于是产生了自己对待境物的种种看法,凡事都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衡量,合我心者执取,否则舍弃,因此,就有“喜怒哀乐,微细流注”。喜、怒、哀、乐、恐、惊、悲,每个人都有。合于我的心境就满面春风,违犯我的心境即龙颜大怒;失掉什么了就怏怏不乐,中意什么了就喜笑颜开。这些都是微细流注。
微细流注,就是极微细的妄念不停地在动。最根本的妄心是意、触、受、想、思五个遍行心所,这遍行五法其实是心里起的或善或恶的一念,它存在于八识当中,并且不断地鼓动八识中的一切善恶种子,它非常非常之微细,所以叫流注生灭。所谓流注,就象无休止的流水一样,而这水流不像大海中的惊涛骇浪,也不像江河的滚滚波涛,而像静静的小溪微微细细地流。其实它流得很快,快到了极点,反而不显其动,平时你看不见,以为它是不动的,这就是微细、极微细的妄念。我们曾讲到粗妄,那是对境生心的妄念。若晓得境就是我们的心,心就是境,那么,我们就不执着。不执着,粗妄念就不起。可这个细妄种子还在。它微细极微细,你看它似不动了,其实还动得很快。怎样才能把微细流注斩断呢?只有深入金刚萨埵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不是金刚萨埵定不顶用。所以,要深入禅定。念佛人一定要得念佛三昧,不得念佛三昧是不行的。修禅人呢,要起大疑情,大疑起后,妄念不动疑情笼罩全身,时节因缘一到来,“啪”地爆开,才能亲见本性。学密的人也是如此,身口意三密加持,借佛的力量加被我们,推动我们往前进,推到因缘成熟,“啪”!就爆炸了,把这微细流注斩断!这个微细流注微细得很,你们看不见,要做功夫,定下来才能看得见。比如一杯混浊的水,里面的泥沙你看不见,一旦沉淀下来,上面水清净了,才看见下面有这么多泥沙。摇晃、混浊的时候,你看不见它。诸位要先定,才能看见微细流注。
“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我们讲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这是真理,你们虽然一下子就悟到了:对、对!我们本来是佛,不是佛怎么会说话呢?还能问念佛是谁吗?不是佛怎么会念佛?不是佛怎么会写字?不是佛怎么会走路啊?我们这个身体一口气不来它就不动了,动是佛性的妙用。真理是顿然了悟、理解了,但是“此情难以卒除”。情者,妄情也,爱情也。爱情难以除啊!古德说:“念佛如念情,成道久矣!”假如念佛象念爱情一样,我们早就成道了。
我们凡夫是爱情难舍,爱情包括的范围很广,如男女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声色犬马之爱等,还有诸多的爱好,如爱好古玩、集邮、字画、种花养鸟等等。人爱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女人最难断的是母子之爱,有个孩子,永远记在心里再也忘不了,死了也放不下来:我舍不得离开我的孩子啊!有一位念佛的老太太临终时,我们劝她:“你放下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吧。”她说:“我不去,我舍不得离开我的儿孙啊!”如此愚痴,怎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凡夫都是“此情难以卒除”啊!卒者,立即也。我们的情很难马上除掉,只好顿悟渐修。顿悟之后再渐修,这是没办法的事,然而适合我们娑婆世界现阶段众生的习性。你们不要唱高调,说自己是顿悟、顿修、顿证,不需要修,无修无得无证。嘴上说说是很容易的,但你是否真能做到呢?吹牛是没用的,要真正做到才行。吹牛皮阎王老子不会放过你,还是要给你下请帖的。真正做到了,阎王老子的请贴才能取消。
“须常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须要长时间的觉察,这就是做功夫了。如修净土宗的人就是提起一句佛号,起心动念时赶快把这佛号提得高高的、声音大大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这妄情化掉。妄情不化掉不行啊!损之又损,就是把妄情一天天地减少,把你的习气、烦恼、执着一天天地减少、减少、再减少。妄情不是一天就能除掉的,“如风顿止,波浪渐停。”风一刮,波浪即起,风停后波浪还是在涌动,慢慢地才能停下来。所以古德说:“风停浪还涌,理现念犹侵。”“理现”,真理出现,就醒悟了,然而“念犹侵”,妄念还是要侵犯的,所以须慢慢地除。
“岂可一生所修,便同诸佛力用?”修一生一世,就想马上有诸佛一样的三明六通,有诸佛一样的力量,这是做不到。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发三明六通,但要深信不疑:我们的心就是佛心,舍此之外没有佛心。
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谈一个重要问题。我尝听人说:前后际断不是开悟,要能所双忘才是开悟。其实他不明白什么叫前后际断,不识本来,还要假装大根基;他没看教里面的书,却信口雌黄。
从前澄观法师给武则天皇帝讲《华严经》时(你们不要以为武则天皇帝坏啊!武则天皇帝是个开悟的皇帝。现在你们读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就是武则天做的,是赞叹《华严经》的,现在都把它作为一切经上的开经偈了),对她讲:“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朗然,即如如佛。”一念不生,就前后际断。前际者,前念;后际者,后念也。前后际“啪”地断了。照体,就是能照一切事物、能起一切妙用之体——本性。朗然——即不着一切相,即如如佛——这就是佛啊!你看说得多清楚。可是有人却不懂,说什么前后际断不是开悟。他不知道前后际断是什么,不知道还假充善知识,岂不害人!自己不知道还迷惑别人,下地狱如箭射在!
我们当下念一断,而了了分明,这是什么?!舍此,再去别求佛性,就没有了。不要以为没有三明六通,没有同诸佛力用,就不是开悟、不是佛,并非这一生修行就能有诸佛一样的大神大用。初悟道只等于刚降生的小毛头(婴儿),小毛头虽然没有大人的力用,不会工作,不会走路,不会吃饭,还要人喂,要人抱,但是你不能说他不是人。初悟道是因地佛,你必须时时刻刻觉察,时时刻刻地保护它。绵密保任,损之又损,把自己的习气、烦恼一天天地减少,那么,你这“小毛头”就长大,成大人了,就力用俱备了。明白本来之后就用功,叫悟后真修。没悟到呢,就是盲修瞎练。比如你念佛不悟本来,就是念心外之佛。我们念佛人要知道念阿弥陀佛是唤醒自己的主人公,叫自己的主人公时时觉醒,不要着在色相里面去,不要为境界所迁流,不要有妄取执着的凡情,这样做你才能成功。这非常重要啊!
“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我们要晓得,这色身、这肉体、这躯壳不是我们自己。我们真正的本体,是即空而即寂,就是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这样一个东西,而不是这个躯壳。这个躯壳是慢慢变化的,由少而老,由老而死。不要认这肉身,肉身就是色体,这色体不是自己。千万千万不要认这色身为自己,要认空寂为自己。即空而即寂、不来不去、不动不摇的这个佛性就是我们自己啊!“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什么叫妄念?有所住着就叫妄念。起个念头,心定在那里,有所住、有所著,这就是妄念;念起无所住、无所著,才是真心的妙用。这了了灵知才是真心,它不是死的。坐在那里不动,死压念头,一个念头不起,那就变成大石头、大木头了。因此,了了灵知,不着、不取、无爱、无憎,这就是真心的妙用。有所住、有所分别那就是妄情。但是有一点要弄清楚:不是不可以有分别,而是有分别而不住。即这个人好我知道,那个人坏我也清楚,不是好坏不分,成糊涂虫了。糊涂虫就是真心吗?不是的。好坏要知道,但是无憎、无爱、无取、无舍。不是见好人就喜欢,见坏人就厌憎。坏人我们也不舍,为什么?对坏人我们要教导他,要怜悯他,帮助他,使他转过来,这才对。真心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真心、妄心蛮好分别的。我们时时刻刻不要认妄心为自己,要晓得灵知了了而不住相才是真心;才有所住,即成巢臼,就落到相里去了。
“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这讲到临终了,临死怎么样?要临终得受生自在,须在平时做“妄念若起,都不随之”的功夫。如果我们的妄念还没有断除光,一刹那妄念又来了,马上就要觉察,不要跟它跑。假如妄念势强,觉而不能断,就赶快念佛、持咒,或是提起话头,问这妄念从何处来,而将妄念化掉。假如跟妄念跑了老远才知道,那就迟了。这觉的速迟与除的快慢是用功的力量问题。就象蜡烛光和电灯光亮度不同一样。起初能照,照到后面不大看得见,妄念起了很久才晓得,这是蜡烛光。功夫用得纯熟了,念头一起就能照见,如强烈的灯光照在面前,什么坑坑洼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走夜路便不会堕坑落堑了,这就是电灯光。这就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阶段了,不要着意照,而自然照了。这里面的功夫大有深浅之别。
我们做功夫须时时觉察,绵密用功。一天二十四小时,就一两个小时用功,其他二十二小时都不用功,那太疏懒了,功夫就很难做得上去。所以我们要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时时用功,时时觉察,功夫用得上去。
复次,妄念若起,都不随着跑。不是认为哪个妄念好,就跟着跑。有人做了个好梦,醒来以后舍不得放掉它,还想着它。梦境本假,为何执着?梦中做了皇帝,你真是皇帝吗?梦中你得了大元宝,你真的得元宝吗?你恋着它,岂不愚痴吗!人就是这样愚痴啊!
圭峰禅师苦口婆心给我们讲,妄念若起,都不随之,不要跟它跑。假如我们真正做到,“即临命终时,业不能系。”系者,捆住也。一切众生都是跟着业跑啊!善业者升天,恶业者下地狱。真能做到妄念起不随着跑,那时候业不能捆住你,就能够自由了。
“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真正悟道的人没有中阴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也没有中阴身。什么叫中阴呢?就是前身已坏,后身未起。前面一个躯壳已经坏了,还没有投胎到后面一个躯壳,当中的这个阴界之身,就是中阴身。这个中阴身是以风大为主,所以它有五通。六通当中他没有漏尽通,他只有少分的五通,不是象佛那样大的五通。中阴身有少分的五通,所以他有神足通,什么地方的父母和他有缘,千里万里他一飘就到。他有天眼通,千里万里外他也能看见。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到西方去了,没有中阴身。下地狱的也没有中阴身。下到地狱了,哪里有中阴身?其它几个道都有中阴身。“虽有中阴,所向自由”,真正做到念起不随,那么,业障抓不住你,捆不住你,障不住你,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就到什么地方去,自由自在。“天上人间,随意寄托”,或者天上,或者人间,随意寄托一下。这个是最起码的功夫,妄念还不能断除,妄念起,我能不跟它跑。功夫到这里,虽然有中阴,还能自由自在。妄念起跟着跑,那就坏了,就不能自由了。所以,这是最起码的一步,最差的一等。
“若爱恶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爱,喜欢,喜爱;恶,讨厌,厌恶。爱憎的心没有了。不是这个好我就取,那个不好就舍。因为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分什么好坏呢?有什么可爱憎的?这要真做到才行,假如人家给你讲讲,你也能做做,背了人之后你还有爱恶之情,那还是不行。爱恶之念已泯,泯者,灭也。爱恶之念灭除了,没有了,就不再受分段生死,就出生死轮回了。当然,还有法执未除。
“自能易短为长,易粗为妙。”这是讲功用。这样的人即能变化自在,短的可以变成长的,不好的粗糙的东西可以变成美妙的精细的东西。他能变化,六道轮回他也能变成神妙,一切都变化了。你们不是常常问:我的功夫到哪一步了?你们可以不妨自己考察、自己印证:第一,是不是妄念起都不随之了?如能做到,那你即能所向自由。进一步,如你能泯灭爱恶之心,没有喜欢,没有讨厌,一切平等、平等、又平等。那你分段生死就消除了,就能够变化自在了。
如更进一步:“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能随机应现千百亿化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这是最上乘。我们修法就是要做到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将微细妄念的种子都消除光,而彻证“唯圆觉大智,朗然独存”的境界,圆成佛果。我们这一生果能由见性破初关,进而在事境上锻炼,勤除习气,练到顺逆无拘,纵横无碍,破重关后,再上上升进,除尽微细流注,就大放光明,朗照十方,无所障碍了。你不要神通,神通自会来找你,所以能随机应现千百亿化身度有缘众生。佛菩萨就是这样随机赴感,应缘现身,来度众生的。
意生身有三种:一、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二、觉法自性意生身。三、种类俱足无行作意生身。打坐深入三昧,深入禅定,能出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意根就是第七识,第七识意根所现之身,叫意生身。由少而多变化,最后百千万亿化身一切具足。种类俱足无行作,山河大地、楼台亭阁等等,都能显现变化出来。功夫做到什么程度,微细流注才能断除?所谓微细,就是我们现在看不见它,要做功夫深入金刚萨埵定以后才看得见:唉呀,细妄种子这么多,动得这么厉害。知道这个在动,把它消去,不动了,但还有个“不动”在也不行,不动也不要。打破它,识蕴区宇就打破了。识蕴是五蕴的最后一蕴,识蕴打破,就成就了。所以我们要做功夫,要修行,就是要悟后真修。但是,你不悟真心不明理怎么去修?所以,认识真心明白道理最为重要,即觉法自性意生身最重要。
今天我再次重申认识真心(见地正)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认识真心才行,也讲了讲修行人临命终时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你们要时时刻刻这样做功夫,就是“常须觉察,损之又损”。我们要时时刻刻的觉照:唉哟,念头来了。唉哟,又着相了。唉哟,妄念起了。赶快不要动,不跟它跑,这叫损之又损。你们不要讲什么一悟到底,这恐怕不是轻易做得到吧?我们不是常听人说:“哎呀,我怎么还有这么多念头呢?”你们看,一下子把念头消除净光,不是容易办到的事,所以常须觉察,损之又损才行。那如何考察自己是否进步呢?应该回头看,就是比比过去,过去自己怎么执着、怎么烦恼,现在比从前少一点了,心平气和多了,那就是有进步了。有进步就好,因为知道有进步,就能增强信心。我们在做功夫当中,身体发热,光明显现,这都是好现象。但是我们不能追求,一追求就完了,那就是住着、就是妄念妄情。
我们于悟后做功夫要任其自然,象流水一样,哗、哗、哗地流过去,要不停留、不可住着,不跟境界跑,不随妄念流,把我们的妄想习气损之又损,消除净光,才能成就大道。此为修法之诀窍,是故不识真心,修法无益;识得真心,不知诀窍,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