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理使用财富
文/楼景芳
同喜班正式开班,感觉和读书会完全不同。共修时的学习氛围,让我感觉压力不是一点点大。为了让自己不再在贪嗔痴里轮回,不再受那么多“苦”,尽快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我花更多时间整理笔记、梳理和思维法义。《佛教的财富观》一课,导师先通过“怎样看待财富”“财富与道德、修行”“佛教徒能否追求财富”三个部分,说明金钱本无善恶之分。然后,通过“怎样追求财富”“合理支配财富”以及“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正当来源,合理使用财富,解决基本需求后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财富,让心态和品质都得以提升。
学习以后,我的反思是:
1、为什么要谈如何看待财富的问题?
(1)从佛法角度如何看待财富,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当今社会,日益发展的经济带来诸多问题。首先,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观之间形成的冲突正日益困扰着我们的心灵。比如评价一个人,以前总用“好人、善良、诚实”等词汇,如今则说“能干、会赚钱”等。介绍对象时也总是先说家里有多少房子、车子、票子等,好像没房没车都不好意思谈恋爱。其次,经济发展导致激烈竞争,竞争又使人变得浮躁,内心的焦虑和困惑增多。生活条件虽然提高了,但真正感到幸福的人并不多。攀比、欲望使人不安,贪婪和不满足赶走了人们的幸福感。
作为组成社会的个体,我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关系到个人幸福,更影响到整个社会。因此,很有必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2、我的财富观是否正确呢?
先说来源。作为教师,我的收入是通过勤劳、智慧获得的正当财富。我没有以权谋私或铤而走险获得的不义之财,一直老实本分地拿应得的工资。我比较傻,不去计算我的工资是否合理,有没有漏算或少算,这要感谢妈妈从小对我的教育。小时候,家里经济再怎么困难,妈妈也不允许我们去拿生产队的几根番薯藤或草籽,那是一起玩的小伙伴经常干的事情。“不告而取即为偷盗”,妈妈不要我们学。
但是,在广种福田和开源节流方面,我做得很不够,特别是悲田和敬田。从读书会学习这部分内容后,我已经有了改变。以前,只对亲人、朋友做力所能及的帮助;现在,对社会公益团体和乞丐等,也会尽一些心意。节流也做得不好,特别是服装。便宜的看不上,价格高的才穿着舒服,才感到自信。当然,现在也变化很多,不是必须要穿的就不再买了,不敢再消耗福报。
再说使用。我是不会理财的人,所以家庭开支等,我都不管。作为工薪阶层,不会很吝啬,也没有任意挥霍,就是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特别对慈善事业。原因是:一、对钱有贪著之心,舍不得;二、意识不到应该回馈社会,为自己耕耘福田,为未来的幸福投资。
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钱财,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所有。刚看到这句话时,有些害怕,我的钱都要布施出去吗?反思自己:我对钱有贪著之心,又没有正确理解法义。佛法并没有说都布施啊,只是拿出力所能及的部分。为什么说“真正属于我们所有”呢?布施出去的是钱财,收获的却是善心、爱心,是真正无价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