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三戒


十年前,有幸目睹“天下禅茶会赵州”的盛况。十年后,感觉气象大不一样。以前是把人聚在一起,现在是把思想把见地汇集在一起,发展脉络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层层递进。慧公长老发起的禅茶大会举办了十届,可谓“天下皆吃赵州茶,赵州儿孙遍天下”,目前任何一个茶馆,都称“禅茶一味”,“吃茶去”几乎成了口头禅。面对目前的发展盛况,我倒是有些隐忧。看到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茶与现代人生命的安顿”,心中暗暗叫好。现代人的生命应该安顿在何处?正念感恩。只要有了正念与感恩,禅茶文化的精髓就找到了。

我斗胆冒昧地在这里提出“禅茶三戒”。十年来,禅茶文化炙手可热,天下人纷纷吃禅茶。任何良药服之不得法,既是活人之剑,亦是杀人之剑,是活是杀,只看施为者的功夫。“禅茶三戒”是禅茶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相信能使更多人受益。这三戒就是:戒浮夸,戒奢侈,戒庸俗。

一、戒浮夸。禅茶文化究竟是什么,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简单来说,无非就是“禅的茶”,宗门下特有的吃茶方式,或者说是心存正念之茶;“茶的禅”,茶本身蕴含天地大造化无穷之妙机。究竟是什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禅的正念才是最重要的。宗门下普遍吃茶,不假。赵州“吃茶去”的公案传遍江湖,各门各派争参“吃茶去”,但即使是赵州的时代,吃茶也更多是丛林的一个规矩,是一个待客礼仪,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宋代慈受禅师在《示众箴规》中说:“宾客相看,礼不可免,茶汤才罢,叙话已周,相引出寮,不可久坐。若是旧时道伴、远地亲情,相邀林下水边,方可倾心谈论。”这里就是讲禅堂规矩。如果有客人前来探访看望,吃过茶汤,简单交谈就要离开寮房,不可在寮房留客久坐。如果是远道或者亲友来访,需要到“林下水边”去谈心。所以并没有久留吃茶的规矩。如果按今天某些人的想法,把禅茶无限浮夸放大,忽略禅的正念价值,故意将“吃茶去”整得高深莫测,则是舍本逐末,是对禅茶的歪曲。其实,在元代就有人走偏了,元代庐山东林寺之优昙普度撰《莲宗宝鉴》记载:“今愚人不明祖师大意,妄自造作将口内津唾,灌漱三十六次咽之,谓之吃赵州茶。”把口里的唾液反复鼓漱三十六次咽下,有人把这个说成是吃赵州茶。还有说把朱砂和茶末点一碗,给临终的人吃下去,是“会赵州机关”。这是说,你不是想明白赵州的禅意吗?人临死的时候,拿一点朱砂末掺兑在茶里面喝下去,死了就能够明白赵州意了。“更可怜悯者,有等魔子以小便作赵州茶,何愚惑哉?”就是喝小便当作喝赵州茶。这是“赵州茶”后来发生的异化,看了令人可叹可笑。

慧公的《赵州禅茶颂》有句“鸿渐复添蛇”,是说陆羽著《茶经》是画蛇添足、无事生非。这并不是否定陆羽和《茶经》,禅人本色,如行云流水,逢饭吃饭、遇茶吃茶,如果专门去写一本书,去挑剔茶、挑剔器具、挑剔水,从宗门下看是不是有点多余呢?所以古来遍满天下的禅茶并无一部“禅茶经”。现在有人更是把禅茶当作包治百病的万能仙丹,什么都往里面装,就太夸张了。当今禅茶文化首先应戒浮夸。

二、戒奢侈。禅茶之茶终究是“物”,如果不能借茶修道,则吃茶也好、吃禅茶也好,也不过是跟酒色男女一样的贪欲,吃茶竟成生死轮回之因!宋代曹洞宗芙蓉道楷禅师就规定:“新到相见,茶汤而已,更不煎点。惟置一茶堂,自去取用。务要省缘,专一办道。”道楷禅师这个人对自己要求极严,他说“新到相见,茶汤而已,更不煎点”。新到相见,有茶汤一碗吃就够了。不用去煎茶去点茶那么麻烦。但是提倡“省缘办道”的道楷禅师也不能说新到的客比丘相见不要吃茶,可见“新到吃茶”这个礼俗没法免。那怎么办呢?简化。把茶事先备好,用大茶桶先把茶点好,新到来了,吃一碗就走,而不是现场煎点。这是他的改进办法,即备下大碗茶你自己去喝吧,把这个礼尽了就完了,没有什么茶席茶宴来隆重招待你。所以说“唯置一茶堂,自去取用,务要省缘,专一办道”。而今天有人把禅茶文化日益奢侈化,追求高贵,争吃贵茶,争用贵器,争斗豪奢。不戒奢侈,禅茶文化必然会堕入魔道。

三、戒庸俗。目前茶界都在说禅茶文化,都在修禅茶文化,都在演禅茶文化。记得茶艺刚恢复的时候,禅茶表演就是几个女孩子穿上各种颜色的海青、脖子上挂巨大的佛珠,弄得跟沙和尚似的。然后又是念咒又是结手印,把镜子四面乱照,把如意随意摆弄,弄得跟为大家开光一样,每每令人哭笑不得。这就是禅茶?这就是禅茶茶艺?当然,每一个人对禅茶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进行自我的表现,禅茶文化绝不是封闭的、保守的、僵化的。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禅心。但如果问禅茶文化怎么修?大部分人恐怕是一片茫然。

慧公上人在《赵州禅茶颂》中指示了门径:养正清和雅之气,育喜舍慈悲之花!这就是禅茶的下手功夫,修行要道。我们现在说到慧公上人的禅茶思想,仅仅只注意到“正清和雅气”,忽略了紧跟着的“喜舍慈悲花”。慈悲喜舍,是大乘四无量心,是成佛作祖的正因,是百千部公案的法眼,是禅茶根本的落脚。从宗门的角度说,禅茶也好,禅香也好,禅花也好,禅乐也好,禅天也好,禅地也好,什么都好。但忘了初心就不好了!什么是禅人之初心?《坛经》中五祖问六祖云:“‘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才是初心!如果这个禅茶不是为了唯求作佛,修来何用?如果这个吃茶去不唯求作佛,吃它何益?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我所证悟的真理,是与世人错觉所见的相违。世人所沈迷的快乐,我了知是苦的根源;世人所求取的五欲六尘,我了知是..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今天在座的人,90%以上都是学习佛法的,而且有些人学了很多年,这是非常坚强的。虽然在生活、学习当中,遇到了一系列障碍、困难以及命运的坎坷等,但都没有倒下去,还更加..

说老实话,修净土的人多,会念这句佛号的人不多,为什么?他没有把他的妄想分别执着念掉,他没有把他自私自利念掉,他没有把名闻利养念掉,他没有把贪瞋痴慢念掉,就不会念..

世界上许多宗教都认为:人死后必然会先受审判。例如:民间的道教,相信人死后要受十殿阎罗的审判;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说人死后,万民匍匐在上帝座前,像一群羊般静候上帝的审..

佛法无比,妙不可言!你想发财、你想升官、你想长寿,能不能做到?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谁给你的?自己,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把佛法教给你,你自己依这个方法去做,就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十方诸佛太多太多了,你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专念阿弥陀佛,不念别的佛?最简单的回答,就是照《弥陀经》上所说的,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四次劝导我们念阿弥陀..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