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要有一个指南针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心中无主,便杂念丛生。
人要活得有力量、有方向,最要紧的是内心拥有一个信仰、信念、理想,这才能主导自己的生命。如若不然,只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被许许多多纷杂的念头所包围,生命的轨迹琐碎不成线。我们活着一天,就要创造一天的价值,就要对他人或这个世界有所贡献,这样自己的生命就会充满力量。
修行好比一条长长的道路,从凡夫到成佛,从迷惑到觉悟的道路。有的人已经到达了终点,有的人还在路上,有的人看到了地图,虽然程度不同,但都足以安心。看到地图的人,知道了目标和方向,心中有了归宿;在路上的人,对目标充满信心,每一步都踏实坚定。做好自己当下该做的事。
世间的本质是无常,因此会有种种痛苦的产生,这个无常和痛苦的世间,不是我们真实的皈依处。无论是把幸福与快乐寄托在他人身上,还是为了他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都是迷失了内心的方向。看人、看事不要只看悲苦的一面,心中全是痛怨,人怎么能好得起来呢?逆境要放心,放下整日纠结、担忧的心,不要过多去想外界的困难,而是要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方向,好好造当下的业。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指心胸宽广,不会卡在小处,不是指心高气傲,眼高手低。成大事者,必有勇、有谋、有容,吃得了苦、放得下身段、做得了小事、忍得过逆境。心中有目标、有方向,不会被其他无关紧要的事影响,这才是真正的不拘小节。要逐步树立高远的志向。心中没有远大的目标,就容易缠在细小的烦恼上;走路看不清大方向,就会在小处思虑纠结。靠近内心有光明的人,自己黯淡的心才会被慢慢点亮。
生闷气,自己的眼睛或耳朵采集到了他人的一些行为或话语,然后就朝着自己的方向去理解、思考,一个妄想加上另一个妄想,堆在心中发酵。这是我们观察外境的偏差、思维方式的扭曲,以及内心布满尘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学会一种正确的观察外境、思考问题的角度,让心明亮起来。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让这个正念成为生命的主线。内心中有善法为主导,烦恼才不会成为自心的主人。
一个人心中要有爱,才能感受到别人的爱;如果心中充满恐慌,容易感受到的就是伤害和冷漠。外在是寻不来爱的,一直向外追寻犹如缘木求鱼,要回转方向,向自己内心开发爱。可以尝试力所能及的做些善行,去关怀、帮助身边的亲友,照顾小动物,承担一项工作的负责人,等等,慢慢开发内心的阳光。越是想着自己怎样才能幸福、快乐,离幸福越远,内心中“我”太大,就装不下幸福了。真正幸福的人,没有太多时间去想“我”,因为他心中放着许许多多的人,他的心中有无边的空间去领纳光明。
心中充满嗔念,被仇恨所引导,才是真正输了。即使报复完了,依然不会感到快乐,因为输掉了自己的人生。佛法中说嗔恨也是一种“爱”——乖离爱,它与贪念所产生的“爱”性质同样,方向相反,其作用都是让人牢牢粘着在某件事物上,不得解脱。这种执著是生命最大的绑缚。要慢慢让心灵强大起来,有信仰、有方向,充满善的力量。
心中有方向,苦就变成了老师与助缘;心中没方向,苦就变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内心缺乏正念,所以烦恼、杂念此起彼伏。心中要有一个指南针,去什么方向清清楚楚,才知道自己每一步路该怎么走,每一句话该怎么说,每一件事该怎么办。
心中缺乏方向,生活就是乏味的重复;心里有了宗旨,重复就变成了坚持。生存是人生的第一个层次,满足了生存以后,就是生活。如果活着只是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那就陷入了低层次的徘徊,生命的意义就无法体现出来,所以需要更高的追求。
心中迷茫时,到哪里都迷茫;心中有光明,走在哪里都坚定而快乐。内心的迷茫不是职业的选择可以解除的,这只是一个表面的显现。要真正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生命的意义。开店的商人每日辛苦贩运货物,是为了获利,他心心念念都在想着如何使利益最大化;勤奋的学生早起晚睡,是为了学习,他心心念念想着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心中有什么,行为就会照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心中有佛,则应时时遵循佛法而行。
恨是一种比“爱”更强烈的执着,越是恨,越是时时忆念、片刻不忘,然后自己的人生就越来越趋向于内心忆念的方向。要让心中常常想着自己仰望的、学习的对象,而不是自己怨恨、反感的对象。外境是我们的内心折射出来的影子,自己心中有什么,就容易看到什么。当我们的心冰凉时,看到一切都是冷漠的;当我们的心封闭时,看到一切都是自私的;当我们的心光明、宽厚时,才看得到外境的温暖和希望。不要排斥外境,也不要排斥自己,只要把心转一个方向,用心去观察美好。
佛法教导人少欲知足、平静内心、活在当下,与追求进步、树立志向、期待未来并不矛盾,而是要让人去掉心中染污、躁动的部分,如此才能更好地认清生命进步的方向,从而精进向前。佛法中既谈“破”,让一切恶的、杂染的止息;也谈“立”,让一切善的、美好的增长。坏习惯和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同样的过程:反复、反复、再反复。我们心中的烦恼习性已经存在了很久了,就像一棵小树一直朝一个方向长了很长时间了,现在要把它扭转过来,岂是一日之功?
面对一丛蔷薇,有人看到的是每丛刺上都长了花,心生快乐;有人看到的是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心怀忧愁。同一个境界,关注的重点、思维的方向不同,结果便迥然不同,心中有什么,便看到什么。当我们希望从人际关系中获得信任、安全感、友爱、温暖,就要先给予这些,给予是真正的拥有。
要转身离开的,是执着、烦恼、痛苦,而不是方向、责任、目标。只有放下了心中的负累,才有无尽的力量去战胜困难。难以释怀,内心抱住的是痛苦、回忆、过失、阴影,当这些负面的东西在心中累积得越来越多,我们的能力就越难以发挥出来。转一个方向,把心安放在感恩、希望、进步、光明上,我们才有力量去改善困境。
物欲像泛滥的洪水,随波逐流只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增长痛苦。树立高远的宗旨如同扎根于大地,心中有根,便不再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