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远离邪见者将得福慧日增等10大善报


佛说不邪见有十种功德

【经典原文】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皈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十善业道经

【经文浅释】什么叫邪见呢?邪者不正,见者见解。这里的见解,包括了一切的思想、学说。但邪见这名词,在其他处也写作愚痴。愚痴的两个字,一般说,似乎是不聪明就叫做愚痴。但佛所说的愚痴,不是这样肤浅。佛所说的愚痴是:昧于实事实理,叫做愚;贪恋执着于六尘,造作诸恶,枉受生死叫做痴。学佛者的唯一目的,在要求出离生死的大苦,而获得涅槃彼岸解脱,所以佛在在处处,都是以智慧化愚痴。

佛告诉娑竭罗龙王:学佛的人,如果能够远离邪见,就可以成办十种功德。

一、“得真善意乐”。善意乐者,就是内心上的一种安隐和愉快。因为远离愚痴的人,他的行为是合理的,合理的行为做完了之后,身安心安,这一种的安隐快乐,绝非酒色争逐,酣歌妙舞的快乐可比。原始的佛弟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食睡而外,经行坐禅,这都是善意乐的表现。“真善等侣”者,地位相等,知识相等的伴侣,是为等侣。等侣而称真善者,彼此之间,皆以道义为依归,以生死相勖勉,患难疾病互相扶持,这才够得上称为真善等侣。

“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如稻苗开稻花,结稻子;豆苗开豆华,结豆子。如是因结如是果,因果不会错乱的。饭菜是因,吃饱饭菜,肚子不饿就是果。世间上没有一事一物能离开因果关系。佛教以因果为宗,因此远离愚痴的人,深深的信仰因果,“宁”可牺牲“身命”“终”究“不”造“作恶”业。

“三、惟皈依佛,非余天等”。惟是专一,皈投依靠于佛陀。人必须信仰自己,自己彻底觉悟便是佛,所以我们有自尊心的人,应当皈依佛陀。佛陀以外的天或是神,都是未能超越生死的凡夫,不够为我们的皈依者。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直正的两个字,可以互相作注解,如直者正直。直如笔杆,有直的笔杆,才写得出端正的字来。吉是吉祥,凶是凶恶或危险。

心为主体,见为作用,有直的体,方有正的用。古人说,形端则影直。维摩经上“直心是道场”,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以直心正见为出发点,见于行动上的行为,自然都是合理的。至于前途的吉凶祸福,人们是无法预先知道的。愚痴的人,对于自己的前途,是吉是凶,无法知道,常常盘旋在心里,好像渔网,层层节节,无法解开。远离愚痴的人,以直心行正见,事事不违背良心,前途的吉凶祸福,置之度外,心理上光明磊落,坦然而平安。因此、永离吉凶的疑网。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人道天道、是为善道,地狱、恶鬼、畜生,是为三恶道。以直心行正见,见于行为上的都是善的,所以常常生于人道、天道中,不会再堕落到三恶道里去的。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天上的众生,福德智慧,是胜于人世间的。天有二十八重,一天胜过一天。远离愚痴的人,既常常生于天道之中,他的福德智慧,每一次转生,皆能增高天位,所以叫展转增胜。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求真理,必须有正当的方法。等于走路,必须由平坦的大道,方能易于达到目的地。曲径小道,既迫窄,又危险,行曲径小道,不一定能达到目的地,且有牺牲生命的可能。如道家的烧丹炼药,自古及今,从没有见过不死的仙家。因此永离愚痴的人,必能永离邪道而修正道。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执着这我们眼前所有的血肉之身为实有,叫做身见。不堕诸难的难,是三灾八难。

远离邪见的人,深深的体验到,现前这血肉的身体,如幻如化,因此绝对不为着这幻躯去起贪嗔痴,造杀盗淫。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障碍,多由身见而起,既然没有身见,就能安住无碍之见,无碍之见,则物我一体,何怨何亲。同时既然不起贪嗔痴,不造杀盗淫,则身心清净,离诸过恶,当然不会遭遇到三灾八难的烦恼祸害。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永离愚痴,所生的诸种功德,如果拿来回向作佛果上的庄严,将来成佛的话,就可以获得诸佛所同证的一切佛法,以及诸佛所同有的自在神通。

佛经介绍】《十善业道经》,为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嗔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十善业为修行基础。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