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和祸、怨和亲都是无常的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们的孩子如意,被封为赵王。
汉高祖非常喜欢赵王如意,到了他晚年之时,就想改立如意为太子。按中国传统是长子继承制,原来的太子是汉高祖与吕后所生的长子——刘盈,即继位后的孝惠帝。刘盈人很好,只是性格比较软弱。
吕后不答应改立太子,母凭子贵呀。吕后是位很厉害的人物,她利用人脉关系使得汉高祖晚年想改立太子的计划未能成行。等汉高祖驾崩之后,吕后操纵大权,首先就对戚夫人下手报复了。
这位吕后,确实残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她将戚夫人的手、足都砍断,把戚夫人的眼睛挖掉,用一种药让她成了聋子,再喂她吃一种药,使她成为哑巴……整个就人不像人了。
吕后把受到这样摧残的戚夫人称为“人彘”,然后把戚夫人丢到厕所里,就这样害死了戚夫人。赵王如意之后也被毒死了,他们母子俩就这样惨死在吕后手中。
清朝的周安士居士在评价这桩事情时说,通过这样的历史公案,他就想到初读佛教书籍时,见到佛经中常常讲的两句话——“怨从亲起”、“怨亲平等”。
“怨从亲起”,这个怨恨的念头是从哪里开始的?就是从亲开始的。周安士初看这句话时心里非常惊讶,觉得这很难理解,怎么怨从亲起呢?
等到以后静心观察各种事情的事、理之循环,安士居士才知道佛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不是一个出世间的圣人是说不出来的。只有出世间的圣人才能够将世间事情错综复杂的前因后果看得清清楚楚。
就戚夫人而言,不管是在她生前,还是在被吕后所害之后,深仇大恨的仇人肯定就是吕后了;同时她会以汉高祖作为自己的恩人,因为汉高祖刘邦对她非常宠爱。
但是戚夫人不明白,吕后之所以恨自己,就是由于汉高祖对她的宠爱所致,是不是?
因为汉高祖对戚姬戚夫人宠爱得那么深,以至于要把她的儿子立为太子。当一位侧室夫人的儿子被扶到太子位上,而吕后正夫人的儿子竟然要被放在一边的时候,这吕后心中的恨,就永远不能开解了,她就会恨戚夫人。
如果当时汉高祖平淡对之,对戚夫人也像其他妃子一样地对待,那这位吕后也不至于对戚夫人有这么大的怨恨。所以戚夫人以后遭受那样地奇祸,也就是缘于这种亲,亲爱所导致的。
站在戚夫人的立场,将吕后看作是仇人,如果她有智慧的话,就不会认为汉高祖是恩人。吕后对她的恨就是由于汉高祖对她的爱所导致的呀!
你看以后汉文帝刘恒的母亲,就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她知道搅在这里面非常危险,就告诉让刘恒封王之后赶紧到外面去,永远不再回来了,所以吕后对她就没有恨。
这就是“怨从亲起”的道理。这些都是格物之学了,把世间的怨恨,这种亲爱的最本质的内涵都展示出来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福和祸、怨和亲都是可以转化的,都是无常的,而且怨是从亲里开始的。所以一个修行人应该要“怨亲平等”,有平等心去对待怨家对头与自己的亲属,而且怨放在前面,亲放在后面。
那么我们就得对亲和怨的本质“空性”要有一个根本地把握,就要作平等观。平等观什么?就是作“空性观”。
所以在这个世间无论谁对我们多么好,对我们多么仇恨,都要作平等地空性观——梦幻泡影。而且不要在这种世间情执方面太执著,太执著就会导致很多复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