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虽小果极大,受用虽多获利少


日常衣食住处外,余财无益痛苦因,

布施今生来世财富增上如涌泉。

除了日常之衣、食、住等基本所需之外,其余财物不但于己无益,反会成痛苦之因;若能用于布施,则自己今生与来世的财富定会如涌泉般增上。

欲界众生需依靠饮食才能得以维生,缺乏适当的饮食资具,将无法存活于世。但除了日常所必需之衣食住等开销外,其余的财产对自己未必有利。比如纵然食物很多,但自己吃饱之后便无法过量享用;衣服再多,自己有一身可用以遮寒即可。而且多余的财产,平常需要守护,死时又徒增人们的贪恋,它除了引发众人的诸多痛苦以外,还能带来什么结果呢?

相反,若能将余财用于布施,则今生与来世的财富就会如夏天之泉水一般自然增上。比如若能为僧众供斋,则今生当中就可使果报成熟。其余之诸种布施,其果或迟或早也必将成熟,而且还会成倍增长。如昔日一对乞丐夫妇为了来世不受贫穷之苦,就以净瓶装水,并将仅有的两枚钱币放入瓶中以供养僧众。以此福德,后世不论他们生于何处,出生之时,家中便出现水池里有许多钱币之瑞兆。像这样仅仅以很少的财物进行布施,便能获得如是之广大福德。

了知了多余财物乃为痛苦之因的道理后,大家理应将之用于布施,从而遣除不必要的痛苦,并为来世种下安乐之因。

布施长寿名誉盛,布施增德增安乐,

布施乃为增上门,然诸士夫恐耗财,

恒时积财不布施,若细观察如旁生,

无常无实财富中,为何不取其精华?

布施可令施者长寿、名誉盛传、增上福德与安乐;布施乃为增上之门;然而愚昧之士夫唯恐损耗财产,故恒时只知积累财富从不作布施;如果仔细观察,这种人其实就像旁生一样;在这些既无常又无实的财富中,为什么不去取其精华实义呢?

经常对无依无怙之众生施以无畏、布施生命,如放生等,自己毫无疑问会获得长寿之果报;若常对贫穷众生作财施,他们会心生感激并到处宣扬施主的善行,如此当然就会使布施者名誉增盛、功德增上;同时,见到他人因获得所施之财物而生喜,自己内心亦会感到安乐。布施实为增上一切世出世间诸功德之门,但愚者因悭吝而不愿布施,他们恒时只知积财,恰如旁生一般。如地鼠,夏天时一直忙于积累食物,但结果自己还未享用便已被他众抢走。屋里的老鼠同样也很喜欢积累食品,它们将偷来的粮食到处藏匿,然而一旦房主对房间稍作清理,这些老鼠便再也找不到自己藏匿过的食品了,这些众生真是可怜之至!

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之本性,我们对此无常之财物,不应贪执不舍,应从此无实法中取出精华,即用此财物大作布施,只有这样,这些身外之物才算真正被用到了正途上。

希求佛法者,必要之时,连身体都应该布施掉,更何况财产?!大家从今往后都应该放下贪执、尽量布施。

当观未用未布施,国王之财皆无常,

岂非曾以一口食,获得轮王之胜财。

应当仔细观察:若自己未使用,也未作布施,那么拥有此财富还有何意义?岂不知过去之大国王,曾将天下资财都据为己有,但他活着时也只能享用少量财富而已,其余的大量财产一分一毫也未能用上。而且一旦死亡,此诸多财物便尽成他人所有,可见国王之财亦属无常。如果自己能用来布施,则生生世世都可尽享此布施所带来的果报。如佛在世之时,具有盛德的萨迦国王只因前世辟支佛曾供养过一个食团,结过就以此果报而获得了转轮王之胜财;我乳转轮王亦因前世以一把豌豆供养德护如来,从而获得了转轮王等福德。

故应放下无常之财产,恒时做有意义之布施。以上已将有关发放布施之内容宣说圆满

令自己今生、后世的财富,地位等福慧资粮更加圆满的方法!

我今虽多积受用,死时必定留此世,

故当生起施财心,勤修今来圆满果。

我如今虽然积累了很多资财受用,但死亡之时,这些东西必定会留于此世间;故当生起布施财物之心,勤修今生来世圆满之果。

此处之受用即指财产。我们于此世间生存,需要有一些财产资具,但其多少程度则应以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为衡量准绳。不过有些人却特别贪执财产,一生都在为积累财产而奔波用心。虽然积累了很多财物,但死亡之时,根本无法将之带走。况且别说带走很多财产了,即就是一根针、一根线也都不可能带去。就连自己活着时最贪执的身体,到时也不得不放下,每个人都只能依据个人业力而趋入后世。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亦说,国王临死之时,眷属再多也带不走一个;一些大喇嘛圆寂之时,虽然有众多徒众,但一个侍者也带不走。所以今生中所积累的众多财产死时决定无法带走,既然这样,那为何还不趁拥有自由之时将此无意义之财产上供下施,以使自己今生、后世的福慧资粮更加圆满呢?行持布施,将来一定会渐渐获得如佛陀一般的殊妙色身,而且生生世世都不会再受贫穷之累。

我们很多人在没有财产时都能想到布施,不过一旦有了财产,却又舍不得上供下施。其实自己平日也用不上这些财产,与其闲置不用,还不如早日布施为好,这样还可为自己的后世积累一些福报资粮。

布施虽小果极大,受用虽多获利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来世穷。

布施的财物即便微小,但其所获果报却很大;自身受用虽然很多,但获利却极其乏少;因为往昔曾经布施过,故而今生才可享受富足之果报;如今若不布施,来世肯定会一贫如洗。

若能以菩提心摄持布施,则此布施即为圆满佛果之因,故其因即使很小但果决定很大,哪怕只布施很少的财物,此福报也会在未得佛果之间永远增长不尽。如同原先果树的种子很小,然一旦开花结果,每年收获的果实却很多。一个人如果有很多的财物受用,但却从不知供养布施,那么他积累再多的财产也不会有任何意义。这就像未能将自己享用不完的种子播于田地中,只是将它们存放于仓库中,结果种子非但不会增多,反而会发霉腐烂。往昔由于经常布施过,今生中才会财富圆满,此富足决非无因无缘而来。当我们如今拥有财富之时,若舍不得布施、悭吝固守,则来世必定会乏少财富,那时将不得不感受贫穷之果报,此为因果不虚之规律。因此,在我们拥有一些财物之时,绝不应该吝啬守财,而应以菩提心摄持广作布施。

积累守护消耗等,财有甚多此过患,

纵彼财宝遍大地,凡夫贪欲尚不足。

财产需要积累、守护且易消耗,它有如是多之过患;而且纵使人们的财宝已遍满大地,但凡夫人的贪欲却永远也不会满足。

在积累财产的过程中,某些人起早贪黑、不分昼夜地如同饿狗一般到处寻觅财物,虽然极为辛苦,但所获得之资产却极为有限,如是于积财之过程中就已感受到奔波劳碌等诸多痛苦;有了财产之后,又担心会被盗贼、水火等侵害,于是便又忧心忡忡地日夜考虑如何守护财产;最后,因为自己使用、盗贼窃取或水火灾害而遭受损失等原因,财物必会逐渐消耗、减少,这样一来,内心中又开始充满忧愁痛苦。可见财物具有如是多之过患,然而凡夫人却不了知此点,故而对其极为贪执、永不知餍足。纵然已获得了遍满大地的财宝,他们还会嫌太少太少,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攫取更多的财物。凡夫的贪心始终都难以满足,正如《佛子行》所云:“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

既然财物具有如此之多的过患,有智慧者为何还不舍弃财产以熄灭自己的贪欲呢?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