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享受跟生命的层次有关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讲的就是我们遇到阿弥陀佛,遇到净土法门就好比是贫困的人得到宝贝。我们读《无量寿经》就知道,我们要把所有我们在人间的一点一滴制定一个方向,制定一个归宿,那就是去到西方极乐世界。再降一级,就是我们要实现人生彻底的解脱。这个解脱分为两种,就是我们活着的时候对现实的解脱,临终的时候究竟的解脱,就是整个生命解脱六道轮回。再其次,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不是说我们要吃得好、穿得好。大家稍微用心去思维,稍微用我们的心在现实中去体会一下,一个人如果能够感受到一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个时候他肯定会比拥有财富、拥有地位还要美,还要快乐,为什么呢?因为生命的存在最基础的目的就是要有意义、有价值。
我们的喜悦是从哪里诞生的?就是从生命的价值里诞生的。若一个人的生命没有价值,他就只会吃喝玩乐,甚至去吸毒,没有出路。生命没有真正的快乐,吃喝玩乐只能是必然的选择,然后吃喝玩乐又会造恶业,又再次掏空了内心的能量,所以更加的苦。有些人不是死了之后再堕落,是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堕落了,或许我们可能都已经体验过了那种感觉。
人在出生以后,到灾难发生之前,到死亡之前都有无数条路,只有在灾难面前,在死亡的时候就归为一条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的人都会必经老病死苦难,没有人不经历。谁不老呢?谁不病呢?谁不遇灾难呢?谁不死呢?其实面对灾难和死亡的时候,我们的人生真的无路可走。而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路就真的出来了,一条正确的光明大道就在眼前。因为这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人生该走向何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条路,难道我们不选要走另一条路吗?那不就是三恶道六道轮回吗?不走一条快乐之路,难道要去寻找一条痛苦之道吗?有些人问我,为什么要这样?我就回答无路可走,他说怎么可能无路可走,我反过头来问他,那你给我指出一条路。他也指不出来,那不就是无路可走吗。人该怎么活着?到底要往哪走呢?
我们最终都要明白,钱、财、名声都是为我们生命服务的工具,而不是生命的终极追求。如果我们把它当成目的,人生就会很悲惨。为什么?因为当生命没有价值,生命没有希望的时候,快乐要从哪里产生?人生活着又有何意义呢?活着都没有意思了。当生命没有价值,生命没有希望的时候,这样活着就是受罪。很多人不知道,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虽然很富有,也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他却一直在受苦,苦难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所以人生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命不改变,就是我们的命不转成好命,生命不升级,就算我们拥有再多的钱、学问、名利地位,都没有用。
举个例子,流浪狗很苦吧,如果我们把它带回家变成宠物狗养着,我们会给它摆张床睡觉,放个电视机看电视吗?我们会让它上桌子吃饭吗?会给它一双筷子、一盘饭菜吗?不会。为什么不给它一盘菜一盘饭?如果给它一盘菜一盘饭,它肯定把菜吃完,而不要饭,是不是?肯定是这样,为什么?因为生命一旦低级了,就不可能有高级享受,它感受不到,所以它享受不了。
我曾经构想过,以我们的视角看,厕所里的蛆活的悲惨,整天在粪坑里泡着,如果有一个人大慈大悲,一看厕所里的蛆怎么这么苦?就立刻回家煮了一锅八宝粥,把粥晾冷之后,把蛆从粪坑里捞起来,用清水洗,用矿泉水冲,然后把蛆放进八宝粥里。他说,你在粪尿里太苦了,这个是八宝粥,你好好享受。结果最后蛆全部死掉。为什么?因为蛆是低级的生命,它怎么能享受高级的享受。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生命的享受跟生命的层次有关,不是我们过去强调的是跟物质有关。比如,有一只猪,过去很瘦,没有吃的,后来遇到一个人把这头猪了捡回去,天天喂它,把它喂得很肥。我们可以看到,这头猪的生命就是减少了一个小事,就是有吃不完的东西。但是它的生命并没有改变。
我从2005年以前就开始喂蚂蚁,所以我去给企业家讲课的时候还讲到蚂蚁的故事。我喜欢喂蚂蚁,我在喂蚂蚁的时候,总是对蚂蚁说,蚂蚁啊,你要帮助我弘扬佛法,使我以后讲课听众像蚂蚁一样多。关于喂蚂蚁,我有几个体会。蚂蚁在外面跑来跑去是为了什么?它也没说我去上课,它也没说我去锻炼身体,它也没有说我们去娱乐一下,它也没有说我们去开个会,它们没有这个概念。经我的研究,蚂蚁跑来跑去是为了什么?第一,食物。第二,就是有个窝。第三,就是繁衍。我研究蚂蚁的结果就这三个,对于蚂蚁来说,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吃、住、繁衍。
我经常把食物放到蚂蚁洞口,我想蚂蚁肯定很欢喜,因为它们找食物的问题解决了。然后第二个问题就是窝,蚂蚁窝比较低矮,下雨的时候会被侵蚀,就会比较潮湿,所以我想如果把蚂蚁窝重新打造的高级一点,比如用皮子和钻石装修一下,那蚂蚁窝就会显得高档很多。现在蚂蚁最重要的两件事情,食物和窝都解决了,那蚂蚁是不是会很幸福呢?不会。蚂蚁是二维动物,它不会因为有吃不完的食物,有高档装修的窝,就变成了三维动物。它依然傻,依然愚昧,依然不会高级享受。
假设这个时候天上下雨了,一滴雨打在了它的身上,它是不是要翻几个滚啊?它的命运有没有改变?所以我用这个思维,发现蚂蚁的命运从未因此改变。还有,如果一个小孩在吃什么豌豆、胡豆、蚕豆什么的不小心掉一颗下去,掉在了蚂蚁身上,会发生什么结局?蚂蚁会立刻死亡。那我们看它的命运改变没有?没有。我们从这里可以悟到什么?
过去我们总把注意力放在财富上,放在名声上,放在地位上,以为这样可以改命,其实是没用的。对我们来说,生命的层次最重要,不是因为我们住在更高级的地方它就变了。真正不管我们住在哪里,我们都要知道,只有我们生命层次的提升了,才会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了命运,我们才会有真正的人生享受,否则没有办法。所以人只有一条路,这个也叫独木桥,就是追求生命的价值,追求生命的觉醒,追求生命的解脱,这个是唯一的一条路,除了这条路,我们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吗?
所以这是人生唯一的一条路。无论做什么,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觉醒、生命的解脱,这是谁也不能回避的,若回避,生命必将进入苦难无期。人生应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所有的行为、所有的目标都应该改向这个地方,但是它又不妨碍我们在世间的生活。并不是说原来念书的就不念书了,原来做生意的就不做生意了,原来结婚的就不要家庭,赶快离婚了。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而是我们要懂得把生命的目的定在哪里。就像我们开车时,要用GPS把终点确定了,我们最终才能到达正确的目的地。只有把终点定对了,我们剩下的路才完全正确,终点一旦定错了,那我们怎么走都是错。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积德行善,真的是功德无量啊。“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在诸佛的国度,想造恶都不行,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我们可以行恶行善,这个时候更考验我们的功夫。“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吾哀汝等。苦心诲喻”,佛很怜悯我们,所以苦心教诲我们,授予经法,告诉我们真理智慧。“悉持思之”,让我们奉持思考,“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当我们懂得了世间真理,我们就得去传播它。“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犯了错,就要立刻去忏悔。“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只有改掉恶的念头行为,坚持善的念头行为,我们的心愿才能满愿。后一段写的非常美。“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这里描写的是,佛所到的地方,不论是国家还是村庄,原来作恶的不作了,原来的痛苦都不苦了,原来的烦恼都消失了,整个天下立刻风调雨顺,一切灾难都起不来,根本不需要士兵和武器。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是说阿难礼佛的时候,佛光就呈现了。“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应起西向”,要想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要面对西方。“当日没处”,就是看到日落的地方,“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恭敬之心顶礼并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阿难非常听话,他立刻站起来。“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当阿难顶礼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呈现出来了。像黄金山一样,闪闪发金色光,比一切世界都高。“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那个时候十方世界的佛都出来赞叹阿弥陀佛。在《普贤行愿品》里,普贤菩萨有一个大愿就是称赞如来,我们也要学会去称赞。见到人好就要称赞,见到佛的功德要称赞,见到圣贤的功德要称赞,要去赞叹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有德的圣贤去赞叹,看到万物也要赞叹。
我看到蓝天白云都赞叹,我坐飞机时对空气都赞叹,为什么?若不赞叹,飞机就没有地方飞了,所以要赞叹空气,是它把我们托起来的。所以我们坐飞机可以想到我们谈的“空”字。我们总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空有好处吗?为什么飞机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因为飞机在空中,悟到什么?如果一个人住在空性中,会怎么样?智慧会吓人,福报会吓人,成长会吓人,就跟飞机一样。如果一个人执着在物质世界,那不就是跟在堵塞的马路上开车一样吗?如果我们执着物质世界,就会走的很慢、很烦,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要让心空空荡荡的。
“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不停的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没有间断。“阿难白言。彼佛净剎。得未曾有。我亦愿乐生于彼土”,阿难说,我也愿意生在极乐世界。“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意思是已经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已经亲近过无量的佛。那我们也亲近过无量的佛,为什么?首先我们这一辈子肯定是念过佛、拜过佛,这已经是亲近过很多佛了。还有我们的生命在此之前是无量劫,无始的,那无始劫以来,这么长时间我们也肯定亲近过无量的佛,也在佛前种下了善根。“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作是语时。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诸佛世界就好像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于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就好像太阳出来了,不论是什么房子,什么树林野草全部都可以照见。“譬如日出。明照世间。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泥犁就是地狱,溪谷就是山谷,幽冥之处就是那些本身很黑暗的地方,大放光明,都是一个颜色。
“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就好像整个世界上涨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洪水一样,这是个形容。有劫风,有劫火,这是劫水,劫风来了之后直接把整个世界吹掉,劫火来了之后把整个世界烧掉,劫水来了之后把整个世界淹没掉。这是比喻阿弥陀佛的光就好像是没有一个地方不触及。“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瀁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佛光来了,菩萨的光就显不出来了。就像当一个镇的镇长在开会的时候,很有气势,然后习主席去检查工作去了,镇长的气势就要被掩盖住了。所以佛法里用的比喻非常精彩。就好像那个星星,为什么我们晚上看得见,白天看不见?有个孩子问,爸爸星星白天跑哪儿去了呢?白天没跑,是因为太阳出来了,看不见它了。所以光明就显不出来。“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讲的就是弥勒菩萨。慈氏就是弥勒菩萨,又称为慈氏菩萨。弥勒菩萨是未来佛,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在这个世界成佛。
边地疑城第四十。
边地疑城第四十,这里讲的边地疑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一些人虽然做了功德,虽然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但是他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的愿力半信半疑,然后他生的地方就会生到边上去,见不到佛。所以一听这里我们知道是真的,如是因,如是果。这其实是一颗种子,怀疑是颗种子,相信也是颗种子,怀疑就结怀疑的果子,相信就结相信的果子。所以如果我们不相信,我们就很难见得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还有胎生,这个胎生是莲胎不是人胎。
“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对于不相信的人,就不知道菩萨的修行方法,不得修行功德,就把他关在莲胎里面。虽然关在莲胎里面,但是他很享受,他不受苦,他也很自在,他也是想吃什么吃什么,但他就是不能修行佛法。他必须在里边忏悔悔过,悔到自己的业障清了,莲花就开了,然后他就从莲花里边出来,就可以像其他菩萨一样,到佛前去听经了,然后可以修行佛法了。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一个人不能听闻真理也是苦。就像是关在一个好房子里面,比如就关在一个一万亩的花园里面,天天给好吃的,穿好穿的,用好用的,怎么享受都可以,就不让看提升生命的书籍,不让听提升生命的方法。这样过得也是很无聊啊。所以生命的喜悦,生命的升华,真的很重要。菩萨为什么从一地、二地、三地、四地往上升呢?如果菩萨总是是一地的,永远在这个地方,也没有意思。这放在世间也能理解,比如,有人赚钱赚了八百万,结果他总是赚八百万,就会发现没意思。如果后面赚的钱再给上增,就会觉得更有意思。
从外在的物质也可以看到,我们内在的精神是这样。外在的物质是欲乐,内在的精神升华是法喜,这个不同。欲乐无法比法喜,欲乐会消耗能量,欲乐会增加业障,欲乐未来会成为阻力。所以看起来是享受,享受完了它就转成阻力了。因为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子。法喜不一样,法喜享受了还要增功德,享受法喜就是功德无量。所以当我们听经感觉很美,就相当于捐了一千万,就会有超过捐一千万的功德。享受法喜会增长功德,享受欲乐会消耗福报消能量,会成为生命的阻力。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并不是让人不要去享受欲乐,享受那些应该的欲乐,而是将有限的欲乐开始慢慢的转,多花一些时间去享受法喜,少一些时间去享受欲乐。慢慢的进步,这个进步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进步的过程就是升华的过程。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这就讲迷惑尽了就可以见佛了。“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这个很有意思,是个比喻。就是我们统一这个世界的一个国王,他有个七宝的监狱。王子得了罪,就把他关起来,监狱的装饰非常的珍贵,王子吃的东西穿的东西跟转轮王一样。“而以金锁系其两足”,就是给王子的脚上戴上了脚镣,但是这个脚镣是金的。“诸小王子宁乐此不”,那王子会不会快乐?怎么会快乐呢?我们就可以悟到,不管我们有多少别墅,多少车子,多少票子,房间里面装修的有多尊贵,能有转轮王修的好吗?可是被束缚住,一样不快乐。“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弥勒菩萨说,被囚禁是,心不自在。“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所以这个王子就在想怎么才能出去。“求诸近臣”,对王子就对大臣说,大臣你放了我吧。大臣敢不敢放?大臣放了就要被砍头,所以终不从心,大臣没有这个能力。“轮王欢喜。方得解脱”,转轮王,就是国王高兴了,就说把王子放了吧,王子才能解脱。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就是极乐世界那些边地疑城的众生也是这样。“若有堕于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这里讲的。有人有一个梦想,有一个愿望,希望获得佛一样的智慧,但是他不相信自己的善根,对这一点呢,我们可以看一看《大方等如来藏经》,我们就对自己的善根就有信心了。“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华中不得出现”,有些人对自己没信心,对佛还是有信心。所以这样的人还是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相信佛就能往生,但是他不相信自己,这样的人升到极乐世界之后,就会包在莲花中。“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莲花就好像是我们在一个宫殿里面一样。“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然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五百年见不到佛法僧。“不得供养奉事诸佛。远离一切殊胜善根。以此为苦”,什么是苦?不能修行就是苦,不能提升就是苦,不能成长就是苦,不能供养佛就是苦,不能听闻佛法就是苦。“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当知道自己的罪了,然后深深地在莲花里面忏悔。“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即得往诣无量寿所”,要把往昔的过去的过失在那里忏悔掉。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极乐世界叫带业往生,带罪往生,大家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我们前面造过的业,造过的罪还在,但现在别造了,我们就生到极乐世界去,然后在莲花里边慢慢消业。在业未消完之前,莲花不开,见不到佛,闻不到法。不是很快乐,但是也不受苦,没有法喜,但是也没有痛苦,等我们在里边用五百年的时间的悔过、反省,然后就可以到佛前去了。“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听经闻法,还不是一下就能听懂,还要听好久才能法喜充满。“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汝阿逸多”,阿逸多是什么?就是弥勒菩萨。“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怀疑菩萨都是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应该相信佛无上的智慧,圆满的智慧。“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弥勒菩萨说,这就是讲一类众生他不想生,他认为极乐世界不美。“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剎。何免轮回。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着世乐”,这就是贪着人间的快乐。“不求佛慧,不能离相”,贪人间福报,贪人间享受,其实这个贪想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很简答就可以解决,不用花好大的功夫。怎么解决?心不明白就难解决,心明白了就好解决。
阿弥陀佛因地的时候是个国王,他为什么把国王都放下了,把国家都舍给别人了,把王位都让给别人了,为什么?他就是听到了佛讲法,一听就听明白了,原来当一个国家的王也没意思,没希望,没前途,也是无路可走。所以他就弃国捐王,而作沙门。他回家舍了,出家修道去了。当然今天由于我们有阿弥陀佛为我们积了这么大的功德,建好了极乐世界,所以大家不一定都要出家修行,只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佛经上讲的很清楚,什么叫发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第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真理,让我们的生命升华。第二,我们所获得的真理,我们生命升华了以后为什么服务呢?为救度一切众生。抓住这两点,就是有菩提心。有些人说我要帮助众生,那叫慈悲心,我们连能力都没有怎么帮助啊?所以我们先要去追求自己成长,自己成长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救度众生,这就叫菩提心。这个时候也把“我”自动淡化了,如果强烈的这个我就存在了。
生命很神奇,生命是个不可思议的东西,无法想象,可以这样说,再了不起的科学家都不懂,那谁懂呢?每个人自己懂,所以我们这样去尝试,我们这样去实践,我们这样去体验,我们就懂其中的奥妙,我们不去体验,永远都没法懂。“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虽然我们修福但是一切都是出不了三界,佛把三界描述成是个大监狱,这个监狱好大,连边都看不到。“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所以一个人想靠着自己超越轮回,这是不可能的。“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剎。趣佛菩提。当生佛剎。永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