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著名的佛教故事连不信佛的人都知道,你呢


萨波达王割肉喂鹰

久远劫前,有一位护念众生慈悲为众的萨波达国王,平日广行布施善法,凡是百姓有所需求,总是能够体察民情,悉心倾听,应愿供给,从不吝惜。

一日,帝释天王的天寿即将终了,心中愁闷不乐。

这时,所有的天龙鬼神见状,不约而同地相继询问:“天王您为什么如此面带愁容?”

帝释回答:“我的生命将尽,死亡的征兆也已经出现。如今佛法已经没落,恐怕再也没有仁慈的大菩萨住世,我不知往后将归向何处,所以心中发愁啊!”

诸天龙鬼神说:“在人世间有一位萨波达王,平日广修菩萨的道法,持戒完满,德行高远,慈愍众生,恩泽惠及有情、福德隆盛;不久之后,就会成佛,您若归投于他,必能长养法身,断诸疑虑!”

帝释天王为了试探萨波达王,因此命令边境护守的王将毗首羯磨:“今天本王想测试萨波达王是否真的慈悲为怀,愍念众生,乃至是不是一位如实修行菩萨道的行者。请你化身为鸽,我将变作大鹰,急追在后,追到萨波达王的座前,你所化作的鸽子佯装出畏惧惶恐的表情,苦苦哀求国王给予保护,如果萨波达王确实心怀仁慈,必定会接受你的归投,这样一来便可速知真假。”

言毕,毗首羯磨便化作一只鸽,帝释天王变成大鹰,凶猛地紧跟在鸽子后方,穷追不舍。

鸽子一路惊慌地飞到萨波达王座前,一见萨波达王,便急忙钻进国王腋下,上气不接下气地哀求萨波达王,保护它的小命。

同时间,紧追在后的大鹰也来到了殿前,看到就快到手的鸽子,被萨波达王保护在衣袖之下,便目露凶光地说:“我数日来饥饿难忍,已没有耐心了,你身边的那只鸽子是我觅来的美食,速速归还给我!”

萨波达王见状,缓缓地回答:“朕曾经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善护一切众生。今日我应该要救护这只鸽子,岂可归还给你,让你杀害生命来祭拜五脏六腑以求温饱呢?”

大鹰更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国王您说要救度一切众生,但是今天如果您断绝了我的食物,我同样也活不下去。难道,我就不属于一切众生吗?”

萨波达王于是语带慈祥地询问大鹰:“你需要什么食物充饥?只要能够放过鸽子一命,朕一定尽力满足你的需求!”

“只有刚杀的、热腾腾的肉,我才吃!”大鹰毫不留情地说道。

萨波达王心想:“它要求要吃刚杀的热肉,但是如果我害一以救一,也是不合道理;我既然已发大誓愿要救护一切众生,便应该以自身来救护众生。”

于是萨波达王立即抽刀而出,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块肉,交给老鹰,用来交换鸽子的性命。

此时大鹰又开口说道:“国王您应当平等对待众生,我虽然属于畜生道,于理也不应偏颇;您若想用此肉来换取鸽子的性命,是否应该用秤子秤看看两者的重量有没有相等?”

萨波达王便叫旁人拿秤子来,将鸽子放在一端,割下的肉放在另一端……。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任凭萨波达王不断割下身上的肉,直到身上的肉都快要割尽,仍然无法等同在秤子另一端鸽子的重量。

此时,萨波达王使尽力气,踉跄地站起身来,想要以全身爬上秤盘,换取鸽子。顿时,因气力不支,跌落在地而失去了知觉;苏醒后,萨波达王自责着说:“为了救度一切众生,我一定要勇敢地站起来,一切众生堕在忧苦大海中,我发心立誓救度一切,为什么还如此地懈怠迷糊!我现在所受的苦,远比众生在地狱中所受的苦少太多了;如今我有智慧禅定、持戒、精进等善法的功德福报,如果还执着短暂无常色身所受的苦为实有,又如何能救度地狱之中心性迷闷、受大苦煎熬的众生呢?”

不顾身肉割尽,血流淌地的痛苦,萨波达王不断地发着大愿。一心想要站起,一次又一次的倒地,依然使力挺身!倒了又起,倒了再起!

老鹰见萨波达王如此,便问道:“现在你应该知道后悔了吧?放下吧!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痛在己身,谁代你苦啊!我还是劝你聪明点,乖乖地把鸽子交给我,这样说不定还可以保住一命,继续享你的人天福报,当个一国之王呢!”

“我一点也不后悔!无始劫来我丧身无数,却丝毫无益于一切众生,如今我愿以此身誓求佛道。”萨波达王坚毅地答着。

突然,奇迹似地,萨波达王一股作气地登上了秤盘,两端刹时平衡。萨波达王欢喜地喊着:“我做到了!我做到了!秤盘终于平衡了!鸽子终于获救了!”

此时,天地震动,大海扬起波涛,枯树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天降下香水雨及香花瓣。天神天女目睹这幕舍身救生的善行,都共同歌诵道:“是真菩萨,必早成佛。”

这时,大鹰恢复了帝释天王的原貌,矗立在大王面前道:“你今天做了如此难能可贵的事,你想要得到些什么?”

萨波达王回答:“我发心救护一切众生,不求尊荣快乐,只愿早日悟道成佛。”

“刚才你割损筋肉,痛彻骨髓,难道没有丝毫悔意吗?”“没有。”

“我只见你身体颤抖,气将尽绝,却直说不曾后悔,这话有何凭证?”

萨波达王便回答:“我从始至终,心中没有一点悔恨;如果我所说的属实,就让我的身体即刻平复如初!”萨波达王话一说完,身体果真马上恢复了原貌,真正圆满了救护一切众生的大悲愿行。

此刻,人天同庆,欢喜雀跃,诵扬善行,叹未曾有。

萨波达王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菩萨道的前身。

省思

古之行者,舍身救生,裨于利他的菩萨慈悲胸怀之中,圆满自利的诸善法行;今之群生,舍身求财色名食种种有漏等法,徒在气尽命绝之将近,嗟恨心灵的缺憾与空洞。

古来德人,用有限的生命换取光明无尽的功德法财;时下的众等,却往往是以无尽光明的法身前途,折取生灭无常的世间糟粕。

释迦牟尼佛的萨波达王本生故事,读来壮烈感人,其中的真义却更值得您我反覆思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