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巨商王炽的「商道」
王炽(1836~1903年),字兴斋,汉族,云南弥勒县虹溪人,晚清滇中富商,被称钱王。作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王炽的一生充满了奇迹。曾经,钱王王炽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可叹的是,如今很多人只知胡雪岩却不知有王炽。王炽为何能成为清末巨商,他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
王炽青年时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数年经营,成为滇中富商,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作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王炽的一生充满了奇迹,他一生以利聚财,以义用财,以儒治商,爱国忠君,以惊人的经商天赋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钱王…… 王炽究竟有多少钱没有人知道,但同庆丰在鼎盛时期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左右大清王朝的金融市场却是不争的事实,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
王炽成为清末巨商的历程,有着无可避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勇于拼搏创新,是王炽能够在众多经商者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德为根,以质为本。
王炽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晚清时代,官场混乱,商场更是复杂,官商勾结、商匪串通一气。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人做事,十分困难。能够在商场中真正的老老实实做生意,已经是实在不容易了,想把生意做大就更困难了。但是,王炽不管面临什么困难和压力,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以德为根,以质为本的为商价值观,最后,他不仅在商场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把生意越做越红火,使他自己在中国商业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他对自己货品质量绝对负责,对客户诚实忠诚。他的理念是做生意当然要赚钱,但是决对不赚昧着良心的钱。王炽深刻理解古语所讲的:善人者,人亦善之,爱人者,人亦爱之,洁身者友谈,忠厚者路宽的道理。他在当时混乱的商场中始终坚持着这样的原则:让利于顾客的事情干,让利于合作者的事情干,让利于工友和股东的事干,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干;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干,扰民的事情不干,恶性竞争的事不干。在待人上,对工友之事尽力去办,时刻把自己处于员工之中,对员工以诚对待,无微不至的关怀。
以财聚才,以才取财。
王炽之所以能够建立如此巨大的事业,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十分注意广结善缘,广结关系网,广交天下朋友,从而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自然广博天下财。作为商人,王炽是深知以欲从人之妙计,他招揽人才的手腕,除了以诚相待、信则不疑、用之不拘一格之外,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以财聚才,以才取财。
王炽用人从来都是不惜以重金,在他看来根据经营效益的好坏支付酬金的做法不能让人信服。理由有两个:1、以效益好坏来支付酬金,实质上是以自己所得到的多寡来决定别人的多少,这本身就是给人一种仅仅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难以待人以诚。2、经营效益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好坏及领导决策正确与否,都将是影响经营的直接因素。如果以这个为依据,就不可避免地会将由不为人力所左右的客观因素或自己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转嫁到雇员身上,这样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看作是待人以诚了。
后世评价
王炽,一位比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还要厉害的人物。三代一品红顶商人,这个清廷给予商人至高无上的荣誉,证明了王炽为国所做的种种贡献。尽管王炽的忠君爱国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但他在中法战争中垫付的军饷、为全国各地人民所捐赠的赈灾银两,无不显露了一位儒商的胸襟和仁义。尽管因为种种原因,王氏的商业帝国到如今已荡然无存,可他的商道,他的为人,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附】王炽痛烧草药
王炽是清末巨商,民间称他为钱王。王炽痛烧发霉草药的故事,是诚信经商的典范。有一次,为改善川盐生产设备,王炽在官员唐炯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在十日内筹银十万两。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要筹足大笔资金,哪怕是一个铜板,对王炽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就在这个时候,王炽的伙计发现家里的草药已经发霉,很多伙计认为虽然药发霉了,但还可以用,卖出去的话还能收回数万两白银,不如把这些草药卖掉。
然而,王炽毅然决定烧了这些发霉的草药,伙计们问他:为什么放着数万两白银不要,还要烧掉这些草药?他坦然回答:为的是对百姓的健康负责,我必须要烧掉这些发霉的草药,不能挣这昧良心的钱,我们另想办法筹集资金吧!经过多方筹集,王炽终于在八天之内凑足了十万两银子,全部交给了唐炯,解决了几个省的吃盐问题,为发展四川的盐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炽一生以德经商,以信聚财,他的为人和他所倡导的商道文明,赢得了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世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