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凡僧有用吗?如何理解“和尚是世界大轴”
凡僧可以降福
“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生金,宁无瓦砾。土木雕成罗汉,敬之则福生。铜铁铸就金容,毁之而有罪。泥龙虽不能行雨,祈雨须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修福须敬凡僧。”
这段话,是大众时常引用并借以说明凡僧“重要性”的经典案例!
在一个正法增上的时代,这样理解凡僧重要性,当然是不会引发进一步歧议的。然而如若是在一个娱乐无下限的审丑话语环境中,结果还真很难说。佛教界应该看到这个案例下隐藏的潜在质疑!
“泥龙”理论能使世人谅解“凡僧”的“不能降福吗”?现实情况下,太难,甚至已不大可能。对于“凡僧虽不能降福”的简别语,当代人的逻辑必然,只是“汝既不能降福,修福何必要敬凡僧”,当你行走在社会上,你可以四方看看,一个工具理性而功利化的时代潮流中,修敬的理由既被推翻,要求他们“敬凡僧”,怎么可能?社会现实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们国家并不是一个西方式的宗教信仰社会,人们并不能谅解那无力解决“此人、此时、此地”的“泥龙”凡夫僧。
关键问题是,当代社会还能不能依靠“泥龙理论”来确定凡夫僧的地位?
实在地讲,在当代社会,僧宝绝对不只有“泥龙”价值,否则,凡僧不能降福而又要敬凡僧,不被彻底掀翻并贴上“特权垄断阶级”标签才怪呢?微信的资料传输都已在网上,“有心人”接连网曝的点钞视频事件、僧人打架事件……世人真没有手下留情,一切不都正在彻底掀翻吗?甚至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拍手称快吗?看来,我们真的有必要认清形势:如果外境与已下用心无关,往后只能越掀越狠。
人们不悋摧毁与心无关的“物”,但必然会掂量与心有关的“境”。外境若与已下用心相关,通情达理、将心比心、事上看良心,凡夫僧仍然还是可被视作这世间的“宝”了。
外境中的僧与我人当下之心有什么关联呢?最起码是净化,由攀比而起的妻财子禄之忧恼,僧人舍诸妻财子禄如敝履,为求妻财子禄者作一对治,犹如无上清凉散,凡有服者,无不清凉自在。
善巧的修行凡夫,都能自己为自己降福,凡僧为什么就不能降福了呢?
进言之,僧人宣传道义、感化人心、阴助国政、显淑民意、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扶持人间正道,光明现实人生……
僧人可绝不是因为什么特权才必须受到礼敬对待,而是,从本质上说,就该礼敬。
以上,都已反复证实了凡夫僧的住持价值,非但能够参与解决“此时、此人、此地”的问题,也同时并具着降福的力量,当代社会,其非但福田性质不变、福田价值不减,甚至在当前的世界文明发展的大浪潮中,必将成为更多国土更多人来培种福因的良田。
窃思,也许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才有了倓虚明哲诸长老“和尚是世界大轴”的箴言,以及“出家人好比金瓦罐子,就算碎了,也是金瓦片子”的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