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新解


修行的目的就是改掉自己的缺点

作为一个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自私之心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如果不祛除,修行就无法进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祛除自私之心?

自私之心是很狡猾、很隐蔽的,它躲藏在内心的深处,当我们打坐、念经时,它往往深藏不露。然而,当我们身处人群之中,涉身处世、待人接物时,自私之心就会暴露无遗。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人的情绪,于是,从他人的反应就能反观自己:如果他人是愉悦、欢喜的,说明我们的自私之心比较薄弱;如果他人是反感、烦恼的,说明我们的自私之心出来作祟了。可见,他人就是自己的镜子,他人的反应就是自己心态的反射。

孔子在《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通常的解释是:“三个人之中,必有一位可以当作自己的老师——发现他的优点,要虚心学习;看到他的缺点,要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要加以改正。”

大乘佛法的角度,我对“三人行必有我师”另有一个新解:“三个人当中,必有一个人会看不惯自己的言行,或对自己表示不满,而这个人正是自己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人之所以会对我们表示不满,正是由于我们的自私之心赫然现形了。对方用他的反应指出了我们的缺点,那么,他当然就是我们的老师。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改掉自己的缺点。所以,无论别人和言爱语地指出来,还是恶言相向地指出来,只要能发现缺点,就是最好的结果。真正的修行人要的不是别人的赞叹,而是能指出缺点且加以批评。只要能帮我们指出缺点,这个人就是善知识。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另一重涵义。

因此,修行并不仅限于佛堂之内,也不仅限于禅修和闭关,恰恰在现实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最能修炼我们的心。是不是这样?我们在修法、静坐时都难以发现的自私之心,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别人帮我们找到了,为我们指出来,这是多么好的事啊!这难道不值得感恩吗?我们当然要视其为老师。

譬如一个水果,里面有一处腐烂了。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腐烂之处,一直存放着这个水果,腐烂之处就会慢慢扩大,导致整个水果彻底变质,臭不可闻。只有及早发现腐烂之处,并把它挖除,水果才能食用。自私之心就是修行人内心的腐烂之处,如果不及时发现并祛除,我们的修行不仅寸步难进,还必将步入歧途。

从更广义的角度说,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为了帮我们挖掉内心中自私、贪婪、嗔恨、愚痴等等腐烂之处。用另一个譬喻说,这些习气就像冰块,佛法就像热能,只要我们靠近佛法,佛法的热度就能一天一天消融这些冰块,直到彻底融化。而其中的大手印法教又是热度极高的法门,只要虔心依止,勇猛勤修,即便我们的习气巨如冰山,也必能迅速地消融化尽。

身为大乘佛子,一定要在各种情境中反观自心:哪一个是恶?哪一个是善?哪一种是愚痴?哪一种是智慧?哪一个是自私?哪一个是爱心?一定要判别清楚,然后加以修正。千万不要判断错误——把爱心去掉,把私心保留。本来我们的爱心就只有可怜的那么一点点,如果还把她去掉了,把私心守护得完好无缺,那么未来除了三恶道,我们恐怕无处可去。

所以,要通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方法,精准地找到内心的腐烂之处——自私,然后果断祛除。这样,修行才能有实质性的进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