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师当成佛一样看待


真正的金刚乘弟子必须具备强烈的虔诚之心,把上师当成佛一样看待,甚至比佛还要伟大。

太桥旦曾堪布法照

具德的金刚上师对金刚乘的修持是非常熟悉和专业的,要想得到上师的加持,并成为一名具器的金刚乘弟子,那就一定要依教奉行,按照上师的要求和建议去做。

如果不听,最后受到损失、失败的人就是自己,对金刚上师来说并没什么影响的,他只是苦口婆心的给你指点金刚乘的道路,听不听则完全看我们自己。

金刚乘的修学是非常困难的事,如今在很多地方,由于环境和传统习俗的影响,成为一名具器的金刚乘弟子并不容易,因为金刚乘跟你的家庭背景、生活富裕、社会地位、聪明才智和事业成功等都没有关系。

唯一有关的是你是否获得了金刚乘的清净传承,对上师的虔诚心和清净观达到怎样的程度。

虽然在汉地出现过很伟大的金刚乘修行人,但为数不多,比如达摩祖师的弟子慧可大师,他很伟大,可以为法折断自己的胳膊,还有六祖慧能大师等,他们都是有上等根器的人,这些大德都是很合格的金刚乘弟子,但像这样的人在如今的汉地并不多见,论其原因一是社会环境的关系;二是教育的关系。

在藏地,如果你做个简单而诚实的人,很多人都会为此赞叹,对诚实的人也非常的敬佩和尊重。但在当今社会中要是做个简单而诚实的人,别人就会觉得你不灵活,而且以后的人生、前途也没什么把握了。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做一个善良、单纯、相信别人的人,就意味着会经常吃亏上当。

所以有的家长们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 “要聪明一点”、“外面人的话不要随意相信”等等。因此很多弟子不一定真的会听上师的话,甚至有的弟子可能还会想,上师说这话是不是有其他的什么目的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师其实是真诚的跟弟子分享佛陀的教法,但弟子却很难以正面的思想去判断,因此反而强加了不切实际的妄想,受到这些习气的影响,不相信上师的言教,以致虔诚心无法在心中播种,这是很可悲的。

我自己对藏传佛教的修学略有一些研究,在佛法修行上也略有一点自己的经验,加之与汉地众生缘分较深,我了解大家所处的环境、需求和习气,所以有时会感到让金刚乘的教法与当今社会的风气相互融合是很困难的。

因为在金刚乘中特别注重虔诚心和清净观,而如今的大环境对于发展虔诚心和清净观是相对缺乏的,所以想要让现代人的心与金刚乘的教法相融真的很困难,有点像油和水要融在一起一样。

但如果在一个生存状态相对比较原始,物质环境并不富裕,人的思想相对比较淳朴的地方,人们的心与金刚乘的法就会比较容易结合,现代人不仅不具足虔诚心和清净观,反而具备了虔诚心和清净观的障碍。

想要去除这些障碍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很可能虔诚心和清净观的障碍去除了,却对你今生世俗的生活没有什么帮助,甚至还会面临别人投来的异样眼光,所以很多人放不下这个面子,虔诚心和清净观就一直被障碍所覆,这就是为什么金刚乘修行困难的原因。

我在这里说的是修行困难,不是学习困难,学习谁都能学会,金刚乘的法器可以请,穿着打扮可以模仿,甚至手势动作也可以做,但这并不代表你是金刚乘的弟子,这些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真正的金刚乘弟子必须具备强烈的虔诚之心,把上师当成佛一样看待,甚至比佛还要伟大,如果没有这个观念,你内心怎么可能升起虔诚心呢?虔诚心无法生起又怎么可能得到加持呢?

当上师要求弟子们生起虔诚心时、强调虔诚心的重要性时,有些福报不够和信心不足的弟子立刻就会想:“上师是否对弟子有什么企图?”、“上师是否缺少什么?”甚至会想“这位上师是不是个骗子?”。

这样的误会真是大错特错,上师向弟子们要求对他生起的虔敬心,是为了对弟子的修行上会有所帮助,而不是上师本人的需要。

真正具德的上师,他本身已经拥有了出世间的一切美德,也具备了诸佛菩萨的一切加持和功德,并能将世间的一切万物视为如幻如梦,难道还需要向弟子求什么吗?难道还需要追逐世间的名闻利养吗?

我们经常强调修持金刚乘的三根本,这里的三根本指的是,上师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护法空行是事业的根本。

如果没有虔诚心和清净观,等于是把这些根本都丢失了,加持自然也不会发生,更谈不上成就和事业了。

这里所说的事业,指的是弘法利生的佛行事业,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是一种智慧的事业,下化众生则是一种悲心的事业。

我认为多数生存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所作所为基本上是舍本逐末,大家一天到晚都在忙,花所有的时间、心血去忙工作、忙事业……,最后得到的却不是自己期望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我们没有掌握根本,再加上没有真正的依教奉行,有些弟子总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感觉比较听话,实际上内心却自作主张,总觉得自己学到的东西比上师的言教更具效果。

比如,上师特别推荐的书你不想看,自己却从网上或其他地方找些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看,因为这些东西符合了自己的心意,所以喜欢看、愿意学习,觉得对自己有 用,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因为符合你心意的东西,不一定对修行有帮助,我们的心本来就被无明、被贪、嗔、痴所主,符合我们心意的东西太多了。

贪欲的东西符合我们的心理,我们要接受吗?当然不可以。我们内心充满了贪、嗔、痴,阻断贪、嗔、痴的东西不符合我们的心意,阻断它对我们来说很痛苦也很困难,因此我们不喜欢这种阻断。

自古以来就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箴言。事实上金刚乘的修持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上师的引导。修佛的人就像看病一样,病人不看医生,却自己 随便去药房买药,结果会怎样?没有章法的盲修,四处求法,到头来只会浪费时间,而没有任何成就。同样,很多的佛弟子不一定喜欢听佛法的窍诀,究其原因是不 符合你的心理需求,你不仅不愿意听,甚至还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说,不是某一件事情符合了我们的思想,满足了我们的心理,我们就要接受它,不符合我们的需 求,我们就拒绝它,这是不对的,而且这样做很危险。

比如有些东西有毒,可闻起来香、吃起来甜。我小时候就吃过这样的东西,差点丧命,那时我特别喜欢吃甜食。有一次,跟着村民去挖地,我们挖到了一种植物,上面开着白色的花,下面是很粗的根,有些人说它可以吃也有些人说不能吃,我尝了一下,很甜,越吃越香甜,于是就把它吃光了,可没几分钟,就口吐白沫,嘴唇发 紫,差点死了,多谢我的亲戚及时给我吃了解毒的东西,在家里躺了几天才慢慢缓了过来。修持佛法也是这个道理,只接受符合自己心理的东西,最后也会像我当时 一样中毒。我们不能因为苦口就不吃药,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心理就不接受上师的教言,虽然上师的教言可能暂时不符合你的思想、心理、甚至见地,但毕竟是你上师的教言,你还是应该接受的。

事实上,你不接受不喜欢是因为自身的障碍,而不是上师的原因,更不是佛法的原因,请大家反复思维。并祝愿每个真诚学佛者都能成为如理如法的、具足虔诚心和清净观的金刚乘行者。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