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经历濒死经验的人更易向善?


为何经历濒死经验的人更易向善?

一直以来我总有个疑惑,为何我们总在一些濒死经验的故事中,发现到主角们在重回世间后,总是变得无私、大爱,并常常去当义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这个疑问点,终于在最近看了一位名为Dannion Brinkley的先生的濒死经验故事后,得到了完整的解答。(注:见雷蒙•慕迪 医学博士 Dannion Brinkley著作,纽约书评畅销书)

这位先生一共有过两次濒死经验。自从第一次事件发生后,他就发现:“人类向善的简单秘密,就是在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善良与爱,和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将一样多。”

此话怎说?重点就是在于那个“回顾一生”的人生重现经过。

1975年的一次雷击,让Brinkley先生经历了第一次的濒死经验,并以“对方”的立场回顾了他一生所作出的所有善事与恶事。

例如他从小就是一个名震校园的大恶棍,在五年级到十二年级之间一共打过6000次架。除了自己前来讨打的以外,他也经常痛殴一些无辜的同学。而这些往事在死后的重现中,他发现自己跑到对方的身体中,去亲身体会到了受害者所感到的疼痛、惊恐、慌乱与无助。而其中,又以毫无理由地去殴打对方所受到的痛苦更大。

另外,他也曾因为家中的狗狗咬坏了地毯,而发了狂似地用皮带抽它。这时他才感觉到了狗狗不是故意的,狗狗也觉得很抱歉,也感觉到了狗狗对他的爱。

还有,他在参加越战时,被他杀害的北越军官在脑袋中枪那一瞬间所感到的疑惑,以及后续因无法再与家人见面的伤心、无奈、悲哀。更惊人的是,连后来军官家人在闻知死讯后连续好几年的痛苦,他都感受到了。

甚至他当年不过是帮助运送枪支到中美洲一个国家去,之后就回美国了。但那些枪支后来射杀了一些军人及无辜人民,他们死时的痛苦无奈,及他们的亲人——数以万计家属们的悲痛、失落、彷徨、无助,也都回到了他的身上。

所以Brinkley先生说:“从生命回顾中,我被迫观看了世界上因为我的行为所带来的死亡和毁灭。”“我们全都是人性大链环里的一个环节。你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其它的环节。”

而他这一辈子倒也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大坏蛋。例如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农夫正在痛殴一只山羊,打到山羊因乱窜而让头卡在围篱中,那农夫还是拼了命地毒打。这时,Brinkley先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跳下车拉开农夫,并狠狠给了农夫好几拳。就在人生回顾的这一阶段中,他感受到了农夫的羞愧,以及山羊以动物的方式向他说了声“谢谢”!

正如前面Brinkley先生所说:“我了解到了人类向善的简单秘密,就是在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善良与爱,和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将一样多。”

所以Brinkley先生很高兴地说:“我的生活将会因为知道了这个秘密而过得更有意义。”但那时他才猛然想起自己已死……

因为一些理由,他重回人世,并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尽一切力量去帮助别人。因此,在14年后他因心脏衰竭而经历第二次死亡时,又在人生重现的阶段中,感受到了安宁病房中被他好心帮忙的老婆婆发自内心的感谢,以及他花钱请一群女流浪汉到中国餐馆吃饭时,她们所流露出的感激之情。

我从Brinkley先生的经验中学习到了许多。也同时将这些发现分享给所有的师兄姐,希望大家都能拥有美好善良的灵魂,并慈悲对待一切人和事物。

旁观者言:

为什么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往往变得善良仁爱?是因为他们在濒死过程突然看到了世界的某些真相,知道了人类自古流传下来的道德准则是真实不虚的,知道了这个世界的因果逻辑的存在。你给别人的,有一天都会回到你自己身上。善恶必报,这就是因果。

犯罪往往出于无知——而越是无知的人越是很自信。当你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博大与公正之后,你就知道自己的渺小与卑劣了。这时,还好意思对这个世界挥拳头么?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感恩您的分享与支持,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