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静气,去躁气
静:养静气,去躁气
《大学》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心灵达到宁静、安稳的境界后,人才能够洞察万物之规律,这时考虑问题才能周详,处理事情才能完善。也正如王阳明所劝诫的:放松你的心,使你充盈的“天理”立刻就会出现在眼前。
心静,或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幽居独处时的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静可观变,静能制动。而烦躁则失态,躁动则生乱。炎热的夏天,需要静,心静了,自然凉。
炎炎夏日,人是很容易急躁的,心里的怒火是随时可以被外界的一点点小事给激发出来的,所以需要冷静,也必须冷静,只有冷静才能把事情做好。在浮躁的社会中,可能有许多事都会让你心烦,但你得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要随波逐流。
炎炎夏日,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静的状态,实际上就是一种修炼自我的状态,是个人品性修养、意志磨砺与心理能量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自然而然身上的宁静之气就会越来越多,浮躁之气就会越来越少,就能练成排除干扰、闹中取静的功夫,增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定力,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样在大事、急事、难事及各种突发事件来临之时,才能够做到气定神闲,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有效应对。
闲:养闲情,自清凉
绿杉蓁蓁荫酷暑,翠叶荣荣滤燠风。
若得三伏闲情在,便有清凉藏心中。
三伏已至,在古代,人们认为伏日是恶日,不宜出门做事,所以应该闭门在家,“伏”藏起来。在整个三伏期间,宜伏不宜动。用古人的话说就是:“长夏少人事,官闲帘户深。”,养生不如养闲真。在三伏天获得清凉的最佳选择就是闲情。
现代人可能缺房、缺车、缺伴侣、缺成功的事业,但更缺的应该是缓解生存压力的闲情。闲情可是与浮躁相对抗的有力武器。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8点到10点之间这两个小时的黄金时间段里你在做什么呢?是饶有兴趣地陪着家人看冗长的电视连续剧,是玩着步步升级的电脑游戏?是在灯红酒绿中忙着世俗的吃喝应酬,还是在和朋友联络感情,拓展人脉关系?是安抚躁动的心,静坐房中,反省反思,还是读书学习,修身养性?
你的选择和因此而形成的习惯决定着你的命运。扩展开来,在酷热烦躁的三伏天,一个人有没有闲情雅致,也决定着你有多少清凉在心中。
约三两好友,找一个绿荫环绕的郊外池塘钓钓鱼,微风中静心等待鱼儿的到来。或者手摇蒲扇于檐下读书,一杯粗茶喝到最淡。再或者去茶馆听听书、看看戏,清晨或傍晚的时候游园、散步,于草木间呼吸新鲜空气。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内心安宁都是好时节,更是好修行。
雅:养雅气,去俗气
炎炎夏日,吹箫抚琴、吟诗作画、品茗闻香、赏花插花、登高远游、对酒当歌,自是清凉,雅趣自得。
培养你的雅气,能够长知识,明事理,修品性,脱俗气。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深刻,精神变得崇高,举止变得高雅,就会提升整个做人与处事的层次和魅力,使知识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和:养和气,去霸气
明代洪应明说:“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处事平和,为人一团和气,不为无谓的争论浪费时间,少了闲气,有更好的人缘和人脉,自然事事顺利,容易成功。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气是一种包容的胸怀,是一种协作的精神,是一种团队的意识,是一种和谐的氛围。和气既是一种外在的形态,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气的人才能与人相处,和气的人才能合作共事,和气的人才能事业有成。
和气的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推功揽过,能屈能伸。“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处事方圆得体,待人宽严得宜。
和气的人,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施恩于人是出于真诚,而不是利用别人来沽名钓誉,信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光明磊落,纯心做人。
在流火的伏天,只要秉持一种心灵的清净,养好静气、闲气、雅气、和气,远离物欲,搁浅纠结,你会是发现夏天也会这般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