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善根有多深么?


善根深浅主要看被遮蔽的是少还是多

我们可能常听到类似的话,“某某善根深厚,与我佛有缘啊……”那么如何评价一个人学佛的善根深浅呢?严格说来,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为妄想、分别、执着的遮蔽,不能显发。所以善根深浅主要是看被遮蔽的少还是多。佛陀在《中阿含经》曾经做过开示,对众生的善根深浅或者遮蔽少多做了一个排列说明。

这里依据经文做一下解析:首先是具备信心。常言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里的信主要是指对三宝的信心,有信心为善,不信者不如。这里的信可能包括了迷信、盲信、痴信,佛法的整个修学过程是信解行证的一个过程,没有后面的过程,是很难直接生起正信的。但如果直接不信,则断掉了修学的可能性,而即便是错误的信解也是同佛法结了缘,只要向此方向努力,即存在了成就的可能性。

所谓不信,是用世俗的观念,来直接对三宝做了论断,不相信佛陀是究竟离苦,具足究竟智慧者;不相信有法即绝对真理的存在;也不相信有僧众依佛教化在修证佛法及他们成就的可能性,直接信仰诸如,佛教都是骗人的,佛教都是政治家统治人民的工具等片面的论断。

其次是了解比丘。比丘一词有乞士、破恶、怖魔等含义,比丘是按照佛陀的教法来专心修行的人。不了解比丘,就很难了解真正的佛法。比丘行持佛陀的教法和律法,以成就佛法为目标,认真修行破除自心里的烦恼,脱离内心四魔的束缚。可以按此标准去往见比丘。在经典里,也有众多贤圣比丘的事迹记载,也可以阅读了解,以心也能往见。

然后是对比丘生起礼敬心。礼敬心与恭敬心是不同的,礼敬心是内心保持一种清净肃穆的状态,对比丘生起平等的尊重。而恭敬心则含有谗曲,很难发起后面的如理正信。如果对佛陀的圣弟子缺少礼敬心,则内心生各种骄慢,很难接受法水滋养。

然后是能够向比丘请问经义。能够请问的善根更深厚。有些人虽然长期接触僧众,但很少问经,和僧众多探讨世间俗事,则失去了亲近僧众的意义。

然后是问经时,是否能一心听经。即专注认真地去听讲。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各部经典、高僧大德对经文的解析都可以方便地传播,在收听时,我们是否一心专注其上,给佛法修行一个很重要的优先级呢?这是善根显现差别。

然后是一心听经后是否能够闻持经法。也就是是否记住不忘。如果以散心、轻心闻佛法,必然是很难记住的。

然后是闻持后是否解析其真实义理。佛陀所讲的经法都是可以验证的,绝不会有虚无缥缈的东西,因此,所有的经文义理必须要在现实中进行如实安立。如果经法与现实缘起脱节,那么就是没有对佛法真正地解析其义理。

然后是闻法观义后是否开始依法行持,佛法不是文化知识,是需要实际行持的。能够依法如法行持者更胜。停留在文字上,没有在内心行持,没有破恶、怖魔者则劣。

然后是依法行持者是否能够自利利他,具足慈悲。真正的佛法一定是能够真正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的。需要注意的是,自利利他需要建立在依法行持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确认知,透彻解析佛陀所说诸法,“自利利他”很有可能是建立在世俗的欲望情感上的,导致更多的业力缠缚,障碍自己也障碍他人,无法获得真正的安隐快乐。

《中阿含经》

附:

具体经文如下:

云何比丘知人胜如。

谓比丘知有二种人。有信有不信。若信者胜。不信者为不如也。

谓信人复有二种。有数往见比丘。有不数往见比丘。若数往见比丘者胜。不数往见比丘者为不如也。

谓数往见比丘人复有二种。有礼敬比丘。有不礼敬比丘。若礼敬比丘者胜。不礼敬比丘者为不如也。

谓礼敬比丘人复有二种。有问经。有不问经。若问经者胜。不问经者为不如也。

谓问经人复有二种。有一心听经。有不一心听经。若一心听经者胜。不一心听经者为不如也。

谓一心听经人复有二种。有闻持法。有闻不持法。若闻持法者胜。闻不持法者为不如也。

谓闻持法人复有二种。有闻法观义。有闻法不观义。若闻法观义者胜。闻法不观义者为不如也。

谓闻法观义人复有二种。有知法、知义、向法次法、随顺于法、如法行之。有不知法、不知义、不向法次法、不随顺法、不如法行。若知法、知义、向法次法、随顺于法、如法行者胜。不知法、不知义、不向法次法、不随顺法、不如法行者为不如也。

谓知法、知义、向法次法、随顺于法、如法行人复有二种。有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有不自饶益。亦不饶益他。不饶益多人。不愍伤世间。不为天、不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若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

此人于彼人中为极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譬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者。于彼中为极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如是若人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此二人如上所说。如上分别。如上施设。此为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是谓比丘知人胜如。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