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仁波切:建立自信 破除不安全感的真言


积累精神生活中的幸运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幸运?有两种幸运:Material luck——物质追求方面的幸运;以及Spiritual Luck——精神追求方面的幸运。如果追求祈愿的物质方面的幸运,哪怕你得到了,我们也并不肯定你会快乐,因为人对物质的贪求永无止境。而你如果追求祈愿的是精神方面的幸运,比如证悟,那么这是相当有可能达到和实现的。佛法如何定义幸运?任何能让你接近真理的事情,就是幸运。

在确定了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积累精神生活中的幸运之后,仁波切前后花了很长时间,来详细阐述自信心的重要,分析我们的不安全感来自何处。对我来说,这是跟出离心一样同等重要的一个开示。不断增长的信心,也必定带来更多的幸运;接踵而来的幸运,也必定让人信心倍增。

那么,信心从何而来呢?信心来自与对真相的了知。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路。大多数人是在试图从何建立信心呢?“I am powerful”“I am beautiful”“I am rich”“...size of the car,size of the TV, …”然而所有这些,权力,金钱,美貌……所有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如同天气一样,每天都在变化的,我们最终无法信任这里面任何一样东西,我们无法以其中任何一样为基础建立我们的信心。

如果这些都是靠不住的,那么到底我们的信心应该从何而来呢?对于佛陀来说,没有任何人是所谓的“不幸的人”。所谓的幸运,福报,它从来就在那里,它只是需要被发现。每一个众生都有同等的,无二无别的潜力。我们内心的潜力谁也不比谁少。这个基本的理解,对于建立起自信,破除不安全感来说,至关重要。

寻找,得到幸运,实质是去找到你本来就有的东西。学佛不是希求得到你本来没有的某个东西,而是去实现/认识/发现你本来就有的东西。完全地认清发现自己的本性,明心见性,就是证悟。这就是把佛教徒所走的道路跟其他灵修者走的道路区别开来所在。众生皆佛,你只是需要去发现它。这才是我们最究竟的福报,最根本的幸运。这是你根本就拥有的财富,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哪怕天翻地覆,你都可以依靠它。这个真相是幸运的核心。

有一样东西你是可以坚信不疑的,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有一样东西是哪怕死亡也带不走的,那就是你的佛性。我们一生中注定起起伏伏,会有好的时光,也会有悲惨时光,这是必定无疑的。但是你要坚信你恒时有一样东西可以依靠,这样的信心会给你带来幸运。我们所计划的,所期盼的那些东西也许永远也不会实现,或者得到了又会再分崩离析,但是只要你能对你的佛性升起并且保有信心,那就已经是无比的幸运。

然而要升起并且保有这样的信心并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首先需要面对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我们的不安全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不安全感来自与一个荒谬的假设,我们错把虚幻的东西当成是真实的。一旦你这样做了,那么你注定会失望。我们碰到的所有情景,从来不会告诉我们“这只是幻相这只是幻相”;我们遭遇的一切,都是在促使我们把幻相当真。每件事情都在促使我们认为幻相不是幻相,是真实,而其结果,就是让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与日俱增,让我们越来越依赖物质生活。

这是极其荒谬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才会在这个世界看到很多荒谬的现象,人们追逐一些荒谬的东西,比如关心那活儿的大小,比如争相修建“世界最高的建筑”。我们需要有信心来积累我们精神生活中的幸运。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习惯性就会摔到不安全感的游戏里面去。我们需要建立真正自信心的基础:了知每个人都是无二无别的!我们的所有的业障都是可以被清静和摧毁的。

最后一天,仁波切再度提醒我们:如果你有了冰块,那么你不用去寻找水。假以时日,冰会化成水。佛就在你的心中,你只是需要让冰融化而已。然而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忙着把水结成冰。

跟信心相关,仁波切还阐述了修习觉知的重要。我们为何不走运?是什么让我们丧失自信?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心缺乏觉知。单单禅修的智慧这一项就是佛法对世界伟大的一个贡献。为什么这么说呢?好比你跟一个老友失去了联系,你非常思念他,你四处寻觅他,突然,在一个最不可能的地方,你看到了他,那是何等满心欢喜的感觉。我们已经迷失了我们的心太久;我们的心就是那个我们思念的老友。他其实从未远离,他就在我们身边,然而我们竟然就这样把他弄丢了。这是我们需要明白的事情。

我们为何不走运?是什么让我们丧失自信?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心缺乏觉知。我们已经丧失我们的心性太久太久。然而它从未远离,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心需要放松。内心要达到放松状态,需要的是专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培养觉知。

那么觉知的练习是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的心都不专注。要练习觉知,我们需要单纯地观想我们的心。不要问为什么不要问如何,只是观想。以为只要你在问为什么问如何,你就没有专注,你就在分析,你就是散乱的。很多修行者发现当他们内观禅修时,他们的心就像夏天肥沃的土壤,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冒出来。当一个坏的念头冒出来时,他们就有负罪心,这,不是禅修。当好的念头冒出来时,他们心生欢喜。这,不是禅修。

禅修只是单纯地(不带任何主观评判地)观看。我们为什么需要禅修?如果你坚持禅修,你会减少最终摧毁散乱。一个内心不再散乱的人会是一个充满信心的人;而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一切都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这就是幸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