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归宿究竟的依靠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自小所受的都是唯物主义教育。32岁时我来到深圳,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因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里蕴涵大量的佛教思想,而在不知不觉中深受佛法的影响。

之后我结交了一位虔诚信佛的朋友,经常随着佛友去寺院烧香磕头,祈求菩萨保佑、赐福,并捐钱做功德。但这样烧香磕头的行为只能给我一时的心里安慰,并不能从根本上帮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非常庆幸,在我寻找佛法真理、亲近三宝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三级修学。至此,我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

加入三级修学一个多月,我学习了《信仰篇》。导师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让我深刻认识到,佛教信仰对我解脱烦恼、获得究竟幸福的重要性,纠正了我对佛教的误解,让我建立了正信的佛教信仰。

以下六点是我学习后调整的观念:

一、知道了佛不是神。佛陀是觉者,他亲证宇宙人生真相,发现万物都遵循着因缘因果的规律,并非由主宰神决定。佛教认为:每个生命都具有潜在的、佛菩萨那样的高尚品质。活着的意义,就在于了解并开发自身潜在的高尚品质。唯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完成生命版本的升级,才有能力给众生究竟而长久的帮助,这正是佛教所说的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二、认识到不能把人导向觉悟智慧和真理的信仰,皆可称为迷信;正信健康的宗教信仰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信仰所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包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心灵的关怀及烦恼的解脱;正信能把人导向觉悟、智慧和真理,只要这个世界还不完美,还存在种种苦难,种种缺陷,宗教信仰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好人的标准。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能够依五戒十善生活,是人天乘的标准;能够断除贪、嗔、痴,是解脱道的标准;能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标准;而圆满断德、悲德、智德的佛陀,才是最究竟的好人。佛教信仰不仅为我们界定是非善恶的标准,更为我们指明完善道德的途径,能够帮助我们成为具有深度和纯度的好人。

四、以前我相信算命的,听到哪儿有灵验的算命,就想去算一下,遇到不开心的事,会怨天尤人。通过学习,我深深明白了命运是“如是因感如是果”,都是自己过去生的积累。改变命运要重视当下身、语、意三业,修善止恶,将自己的生命轨迹导向圣贤的方向。

五、一切烦恼、纷争都因“我执”而起。无论身体还是情绪,都不具有永恒不变的内涵,都不能代表真正的我。我们生活在共同的世界,但又同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情绪中。没有独存不变的我,一切都是条件决定。以智慧进行观照,认清很多情绪不过是内心的恶性肿瘤,是内心漂浮的影像,就不会一头栽入其中,成为被其操控的傀儡。

六、通过学习,深刻明白了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佛教透过现象做出的本质判断——苦是人生的本质,而快乐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任何一种快乐都有痛苦与之对应。痛苦有多少,由缓解痛苦所带来的快乐就有多少。人生苦的根源就在于生命的迷惑,欲望太多,烦恼太多。唯有消除内心的恶性需求及烦恼,才能从源头解决痛苦,成就解脱自在的人生。

通过一个多月的修学,我深信因果和轮回;深信世上本无事,皆因我执起;深信修身不如修心。遇事我不再急着求助,而是先检讨自己,避免意气用事,错上加错;生活中,我不再无故训斥孩子们,也不再埋怨家人。

自加入三级修学,我没有对周围的人产生不满或生气过,当心里有不好的情绪冒头时,能自觉地提醒自己,觉察力增强了许多。用佛法智慧去观察生活中的事件,发现都与佛法智慧相一致,因而没有必要生起情绪。这样处理问题时就会游刃有余。

我知道了“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不再强求外部环境一切如意,明白了外求的一切都是附加赠品,唯有具备自信、开放、包容,并能时时自省内心,才是快乐的根本。

通过修学,我开始正视自己之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经过两次调整,多日实践,我改变了晚睡晚起的习惯。6点定时铃声响起,我只缓5分钟就清醒下床,虽然有时也想再多睡一会,但心里立即警醒自己:修学要老实,你都人生过半了,又体弱多病,算算就是活到70岁,除去吃喝拉撒睡,你哪还有时间懈怠?于是生起紧迫感。

好的习惯一定需要强化和坚持。整理好床铺、洗漱后就开始安坐恭听《慈经》,然后出门运动一小时。9点至10点学习法义,并读诵“八步骤三种禅修”应用对照表,整个过程充满法喜和正能量。

一个多月的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三级修学模式的殊胜。我原本自认学习佛法多年,基础应该不差,有求快求深的想法。但在听到老学员对同喜班课程重要性的感悟,甚至于因没学好、没有达到心态的转变而不得不停课的反思时,我的触动很大。这些经验和教训促使我安住当下,不急于求成。

同喜班的课程看似简单,实则精深。是导师融会三十多年的学修所证和二十多年的弘法经验,专门针对现代学人的特点而施设。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最为贴近,如不脚踏实地落实于心行,以后的修学一定会受影响。

三级修学让我拥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师兄。每天两小时的自修,每周两次共修,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佛法,心中是那么的欢喜。我们互帮互助,分享交流,每一次的鼓掌、每一次的欢笑都是发自真心的鼓励和赞叹,真是法喜充满!

通过共修,我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我要鞭策自己严格遵照十八字方针修学,不敷衍、不自欺,努力精进。今后,我要更加珍惜修学佛法的因缘,安住当下,争取多分享,用法供养师兄们。

感恩三级修学!感恩济群法师!感恩师兄们的陪伴!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