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开示:“有四种因缘会使大众心生贪爱。是哪四种呢?比丘因为居士供养衣服而起爱着;由于乞食得佳肴而起爱着;由于床座、卧具而起爱着;由于居士所供养的医药而起爱着。因此,比丘们!有此四种因缘,令心有所贪染。

有比丘贪着所穿的衣服,当他没有得到想要的衣服时,便起瞋恚心,念头一直萦绕于此事。或者贪着食物,在没有乞得或不称心如意时,就心生懊恼、瞋恚,心中也不断地想念,希望得到好食。或者贪着卧具、床座,得不到时便起瞋恚心,甚至还念念不忘。或者贪着医药,当他没有得到所需的医药供养时,就会心生不悦,起诸想着而念念不舍。

比丘们!你们应当要知道,什么是可以亲近的善法?什么是不可亲近的不善法?如果得到衣服时,极为喜爱而起贪着,这是不善法,不可亲近;若得到衣服时没有喜好或厌恶,心中不起贪着,这是应当亲近的善法。乞食时,对于施主的供养,存有分别、好恶心,这不是善法,不可亲近;乞食时,对食物的精粗好坏不生分别,这才是应亲近的善法。同样的道理,若施主供养床座、医药时,也不应有分别与贪爱,这才是可亲近的善法。

大众应当心无贪着、亲近善法,除去心中的贪爱与一切恶法。当如此学习,方能使檀越施主获得供养僧宝的功德福报,受用无穷,最终定能灭除生死轮回而契入涅槃。”

世尊于是说此偈语:

“衣裳用布施,饮食床卧具,

于中莫起爱,不生诸世界。”

当时,在座听闻世尊教化的比丘们,个个心生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苦乐品第二十九(八)》

省思:

华严经》云:“不起凡夫染污心,必成寂静菩提果。”众生因为有贪爱、取舍等染心,以致生死轮回无有穷尽。三世诸佛出现于世,就是为了教化众生出离生死;为使檀越获福而应供,与此因缘中心无分别,不生贪爱取舍,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信心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二六时中藉境练心,不生分别、处处作主,如此发精进心、长远心,最终定能契悟菩提自性,成就道业。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