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感悟


九华山上有很多茅棚,大大小小,有七八十座。九华山寺院有接近一百座。每次到茅棚里,小小的,供着很多佛像。然后我就会想,老了就呆着茅棚就好,就感觉挺安逸的。这次到九华山,到旃檀禅林,这个寺院是九华山最大的。在九华山,以前对旃檀禅林没有什么感觉。就觉得大。我觉得建的大,一定有他的原因,但就不知道。这次我站在华严宝殿的正中间,然后背靠着佛像,闭上眼睛。突然感觉,整个九华山都装进来了。左右手,刚好是九华山香火最旺的两个庙,都是肉身,一个是地藏肉身,一个是无瑕禅师肉身。也是九华山最早的两尊肉身。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寺院。在旃檀禅林,有个对联,讲的好像是九龙会归。这也是旃檀禅林,是九华山风水会归之处。按照民间说法,只要建成大庙,才能震得住九华山为佛国这个风水。站在旃檀禅林,心量感觉和小庙感觉,实在不同。

这是一个感触,大家下次去九华山,可以去体验一下。很多地方建设大庙,大雄宝殿很大,是有原因的。跟当地的风水有关。就是为了维系当地佛教的繁荣。比如在福州,福州有两座山,鼓山和旗山。鼓山涌泉寺高僧辈出,风水也是一流。那佛教在这个风水最好的地方,可以带动当地佛教的发展,相当于他是龙头一样。很多人说庙不能盖太大,劳民伤财,那倒是未必。比如在大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那这时就要盖大庙,从风水上考虑,能保证佛教在当地的一席之地。而这个大庙,不仅要大,而且要在风水龙穴的地方。

以前祖师大德盖丛林,都盖得很大,据说梵天寺当年塑造释迦佛,用泥土塑的,佛的小指头,就花了好几箩筐的土。可以想象佛像有多大。以前朱熹进来梵天寺,出去时甚至迷路。也可见当时佛教的兴盛。

凡夫会以眼睛看到的,来分别说,庙盖得太大了,劳民伤财。不是的,宇宙中冥冥的规律,不是凡夫能懂得。以前九华山还没有佛教,但闵公把整个山都给了金地藏,才成就了九华山的气势。你看,因为闵公的大心量,让后世人都能瞻仰地藏菩萨的光。而在佛陀时代,给孤独长者甚至用黄金铺地来供养佛,佛在世时,证果的人多,布施的人也心恳切。所以很多佛经,一开始就是“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末法时代,众生根器劣了,佛法也是在慢慢衰弱的过程,福报也就越来越少。

但庙不能太奢华,大庙,像丛林,可以扩大人的心量。这是大的好处,但不能奢华。修行要朴素,比较好。年轻不住小庙,要住丛林,到处去参学,这也是扩大心量方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