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仰的力量来约束我们的道德滑坡


对于众生各自业力的显现,佛法的角度,从来不会去否定我们的缺点,也不会因为我们由各自业力困扰时,所表现出不如人意的贪、嗔、痴、慢、疑,而去完全否定谁或是排斥谁。佛法的慈悲智慧就在于,完全看见众生的所有不完美,但是一视同仁的予以鼓励,而且引导我们大家,也能直面我们的烦恼与痛苦。其慈悲是,不会像我们个人化的喜好,来挑拣偏重我们的喜爱与厌恶,佛法不会因为大恶不赦的人就会不予以救渡,也不会因为谁是个大善人就偏重关爱,没有选择,只取决于善根因缘福报成熟的早晚而已。

普渡众生,自是成熟在个因缘上,无论是何等众生,缘分成熟,都会与佛法结缘,并踏上一条平等的解脱之道。众生本具的清净佛性,在果位上皆是平等无二、无净无染的。但就各自的福报、因缘、业力等的不同,会在因地上显现一些各自不同的习性与生活品性。那么,佛法的智慧在于方便智取,因人而异的渡化与调教。所以,佛法的角度,诸佛菩萨们的大慈大悲,从来不会因为哪个众生品行恶劣就放弃渡化,哪个道德高尚就择优录取。

这个问题的阐述,想必解释了我们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在我们眼里品行恶劣,道德败坏的一些,我们所谓“看不惯”的人,也会成为皈依弟子之类的偏见。大家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受阻于烦恼习气的造作,只不过表现的方面和侧重不同而已。因为在未真正成佛之前,我们所有的修行过程,都是为了和我们的烦恼执着相较量,相抗衡的。烦恼习气没有完全断除,那么我们就仍然都在轮回之中。如果说,现阶段我们自我感觉自己还是个道德崇高,不卑不亢的良心之人时,那是值得庆贺的。这说明我们的因缘福报以及业力的净化,能稍稍好于那些还在自我习气当中狰狞的他人。但这并不能成为助长我们“高人一等”傲慢的筹码。既然我们修行,就不能今天有点善心,明天看见和自己有纠纷或道德冲突的人就忿忿不平。既然在修心,那么就要让慈悲心,平等心随时提携我们的烦恼心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对于一些道德违规的人和事,也不会凭各自的偏见而给予冷言冷语。

我们要学会智慧的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从一个高度去看待我们与他人的烦恼习气,这样不至于让我们被纠纷困扰时而牢骚满腹。另外,也不至于给予他人无法“翻身”的指责与认定。只要是轮回中的众生,尤其是我们人道的众生,只要能得人身,就说明有各自前世福报因缘成熟的因素在里面,要不不可能投胎在三善道之中的人道。那么,大家既是人道众生,就肯定有“佛魔两性”存在。就看这种善与恶哪面侧重发挥了。修行,就是要让我们所有可能成为“魔性”作用的烦恼习气及恶念恶行,被善的一面同化,进而得以逐渐净化。

那么话说回来,我们既然追寻了信仰的道路,也有这些殊胜的缘分成为了皈依弟子。大家就要明确的知道,以信仰的力量来约束我们的“道德滑坡”!在世间法里,如果惯于尔虞我诈和利益索取及互换的这种手段,倘若用在一个清净的团体,或是同们师兄姐弟之间,那么因果报应会很快显现的。这么说,不是骇人听闻,当然大家也不要不以为然。我们既然有这种缘分,能与佛法结缘,并在各自所属的殊胜道场中共同皈依,大家互相成为同们师兄姐弟,这都是前世福报愿力的成熟,如此的相遇相知,都是情同手足般的难得与相逢。

佛法里,没有否定过任何一个众生的习气造作,也没有厌恶或是嫌弃过我们每个人,因为在烦恼习气业力牵引下的不妥言行与举止。既然接受大家的不完美,随喜赞叹大家的佛缘成熟与皈依,就是看到了我们能有净化各自烦恼习气的机会,找到了门路。皈依佛门,是给我们大家一个更好的机会,来认知和改造我们自己。有了福报不知珍惜,对于大家,佛法的力量可以慢慢加以引导。不怕大家通过修行净化改进自我的速度慢,怕就怕我们既然道理、方法、原则、规矩都明明白白的告知,反而不知思进。还在清净的团体之间,互相制造很多的是是非非、经济纠纷与利益冲突,并不妥善互相处理。更有甚者来无中生有的埋怨团体,指责道场与我们大家的清净传承。那么,果报可是要造势者自己背负的哦。成佛,无人能代替我们,造业,因果成熟之时也没人能代替我们。

所以,大家既然有这么好的缘分来认知佛法,能走上可以净化我们烦恼业力习气的康庄大道。那么,大家还是应该智慧些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带着世间八法漂浮不定的目的心与利益之心,来摸寻修行之路,那么佛光普照还有个特点,就是有无比明亮的照视性与透光性。无论是何等众生,何等心念,何等用意,在佛法之光的照明之下,都会尽显无遗!学佛,修行,就好好在我们正知正念的观照之下,净化我们自己的身、口、意!

记住,诸佛菩萨的慈悲,是不会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但前提是,想要获得真正的加持力,是要我们的身、口、意在善念的作用下,与诸佛菩萨们的利益众生之心相照应的。反之,如果我们仍然迷途于习性之中,更甚者,不能自拨于利益心的驱使之下,反而来拿信仰来作为垫背,那就怕是很不妥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疗痔病经唐(táng)三(sān)藏(zàng)法(fǎ)师(shī)义(yì)净(jìng)译(yì)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