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愚痴人是否与平等慈悲相违?
远离愚痴人
佛陀在世时,曾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法。一天,佛陀领着弟子们进入罗阅城中托钵乞食,正巧恶比丘提婆达多也到罗阅城中乞食。阿难跟在佛陀身后走在一街道上,师徒二人正要进入一条巷子的时候,从远远的地方看到提婆达多也将进入同一个巷子。
佛陀自然地转身,准备绕道而去。
这时,随侍在一旁的阿难非常不解:“世尊啊!我们为什么要避开这个巷子呢?”
佛陀边走边说:“阿难啊!你没看到提婆达多从对面走来吗?所以我才要避开。”
阿难更疑惑了:“世尊啊!您难道害怕提婆达多吗?”
佛陀微笑:“我不是害怕提婆达多,而是不应与作恶之人相见。”
阿难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阿难想了想,继续问:“世尊!我们是不是应该将提婆达多驱逐到其他地方呢?这样就可以避免与他相见了!”
佛陀摇头,说道:“阿难啊!我从来没有想过,也不需要特别将提婆达多驱逐至他处。他所做的一切恶行,因果都要由他自己来承担。我们的因地不同,所以果报自然不同。既然果报不同,就等于他已经在其他地方了。”
阿难又说:“但是提婆达多在世尊的僧团当中造诸恶业,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呢?”
佛陀说:“他是愚痴之人啊!愚痴的人,我们不应该和他见面,不要和他共事,也不需要和他谈论。和愚痴的人往来,只能造恶业、生是非而已。”
阿难讶异地问:“世尊,愚痴之人为何有如此大的能耐和过失,使得和他往来的人也有这么大的过失呢?”
佛陀告诉阿难:“愚痴人的行为都是不如法的,他们总是违背正见、常规,让邪见日益增长。所以,阿难,你要记得不要和恶知识共事。如果和愚痴人共事,不仅没有信用、没有戒行、无法听闻正法,而且又没有智慧。而与善知识共事,则能增益诸功德,成就戒行。阿难,当如是学!”
阿难:“世尊,我明白了!”
也许有人会问:远离愚痴人与佛法里讲的平等慈悲,是不是相违呢?其实并不相违。我们应当随顺众生平等之性,而非随顺众生差别报相,是为正理。
一开始修行的时候,要有一个对“是非标准”的锻炼。不平等,不是说我们要去挑剔别人。我们对待众生,要从内心里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他们是未来佛,不能轻视他们。又应当知道一切众生都做过我的父母,所以我们要发心度他们,这是从性体上讲。
而人有真心、有妄心。妄心是我们平常的体验、经验等积累起来的相续不断的妄念,这不是真心。那真心在哪里呢?它是有个“体”的。要揭开生命的奥秘,就是要知道,原来我们生生世世生死流转,我们的真心没有泯灭,不管当人也好,堕落到恶道也罢,真心从来没有离开。为什么会发现不了呢?因为妄心把真心蒙蔽了,就像镜子上面有了污点。
修行就是擦真心上面的污垢。虽然有生死流转的现象,但是真正的生命体是清净无染的。而我们所造的善和恶,却会在清净的本性上不断地显现。为什么通过修行可以驱除烦恼呢?因为它不是真心本来具有的。
所以,恒顺众生是恒顺众生清净的本性,不是随顺他现在的烦恼相。从内心里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我们不敢轻视每一个众生。但是从相上来说,众生是不同的。众生有烦恼,就会通过身口去造种种的恶业,那我们就不能跟这些在相上显恶的众生打交道了。因为我们自己还是一个凡夫,需要用佛法来改造我们的身口意,多多亲近贤德之人,贤德之人能从缘上给我们帮助。
应与智者交:有智慧的人能够鉴别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知道可以与何种人交往,不能与何种人交往。因此,结交智者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