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一再强调暇满人身难得


死亡从来不会遵从世间八法似的规则来避重就轻的选择对象,“铁面无私”是它的原则。死亡,于众生而言,真正体现了平等。它不会因为我们的身份,或是在于世间成功标准的拥有者,或是碌碌无为者的等级划分,进而宽大或是紧逼。我们所在意的一切世间法乃至追求的标准,在死亡面前都是浮云。生死福报将近,无论是谁,死亡会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

死亡的规律,绝对不会因为谁老了、病了就离谁更近。它时刻在我们身边,而且近在咫尺。虽然我们畏惧它、避而不谈它或是想办法无视它,但是,这些自欺欺人的方式,对于死亡就像空气一样存在我们周围的事实,根本没有意义。就现实而言,有的时候,有些生命还未来得及降生,却因为父母们很多无奈或是不愿面对及负责的原因,让这些生命即戛然而止于母胎之中。或是有的孩子,本来以为可以投胎到一个佛弟子身上,加入一个佛教徒的家庭,结果这些“佛教徒”因为有众多原因与属于他们各自的无奈,最后也无法把这些投胎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当中,而是选择匆匆了结了他们想要获得生命的权力。也有孩子就算生了下来,却因为福报较浅而短命夭折。他们都是这么的小,却离死亡又是如此之近,真是太可怜了!

这些小生命即是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已经在红尘中踏浪几十年的人们了,不要以为我们还很年轻,死亡就不会眷顾我们。基本每一年,光我们的弟子当中,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一些会往生的。这么看来,无论我们是谁,平常多么的如花似玉或是长相英俊得如同天神一般,都没那么重要了,大家不要总是陷入这种盲目自恋当中。即使我们强壮得像个钢铁人,当病魔降临在我们身上之时,昨天还是一个像钢铁一般健硕的人,今天可能就会弱不禁风,甚至连睁开一只眼或是抬起一只手的力气都没有了。

相对于死亡的生,看似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觉得自己年纪小,也可以去比较哪个比我大几岁,哪个比我小几岁。可是当死亡降临之时,阎罗王绝不会选择只带走年纪大的,而暂缓年纪小的,没有这回事。谁的生死福报将尽,那么死亡之门就向谁敞开。

死亡就是无常之法最好的解释。它总是悄无声息的左右于我们身边,根本不会去和谁做笔交易,或是谈判而至。就像牛身上的牛毛,当它一根根掉落时,根本不会被察觉到一样。也像我们身上每天死几十万亿到上百万亿细胞,但是我们谁也不会觉察。总觉得有新细胞来替补他们的存在,所以我们会低估或是心怀侥幸,也甚至毫无防备于死亡的临近。我们藏族人形容人往生之后,犹如从酥油里挑出一根毛发一样,根本连痕迹都不会留下。如果我们是个好一点的人,可能还会有人记得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人,我们的家人也可能因为我们的往生而哭哭啼啼两三天,流一些眼泪,但是晚上有可能就开始吃吃喝喝,然后就想终于可以把遗体火化掉,以为一切都结束了,接下来就看怎么分财产等等。所以,对于我们,活着的时候所计较和挂碍的任何事情,在死亡面前都是无足挂齿的。如果我们能常常深思无常,深思死亡的本质和无规律的定义,那么会让我们释怀及看透放下许多的执着。所以,念死无常才是正解。

对于大家一再强调,暇满人身难得的意义,如今我们得到了。就像到海里捞宝,或者找到了金山银山一样,就算我们进去了,看见了,也可能空手而归,但是去到珍宝山空手而回,最多是饿肚子或被人笑话。但若是在轮回中,已得暇满人身,却未能累积足够的福报,那么今生又随时可能会消失在人群里,接下来因为福报已用完,等待我们的可真不会是什么好现象了,因为恶报就要现前了。福报在眼前时,我们没有享用好,把握住机会。但当罪业果报现前时,吃苦那肯定就是难免的。

我们作为佛教徒,有些时候经常这痛那痛,各种小不顺,但只要我们能坚持过来,就表示我们的福报很大。就像水深,砸石头看看有没有声音呢?是不会有声音的。所以,业力显现,就像石头落入深浅不一水中的发声一样,有声音,表示水浅,那么我们遇到到小灾小难的同时,也是在显现消业,这绝对是好事。此时,我们的心态就非常重要了,在面临小灾小困时,不要消极的看待,而必须要转换心念,也不要让今生难得的暇满人身,轻易成为负面能量的来源,要将它转换成传播正面能量的来源。

我们一旦开始修行,就要做好迎接很多小障碍的准备,追其缘由,一是本身的业力在减少,当业力越浅,表面看起来成熟的业力就会比较多,包括很多高僧大德身上,也会有疾病,甚至死相很难看的也不少。因为,他们透过父母给的血肉之躯,需要还最后一笔债。因果业力真实不虚,业力也是该成熟时就必须得成熟,这叫重罪轻报。业力消了,就好像水浅了,当你砸石头下去,一会儿一个声音,这时我们是要庆幸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因为这是重罪轻报的过程。就像鸟在天上飞,离我们越近的时候,地上的影子会更大,飞得越高的时候,哪怕在天上的是一个大飞机在飞,我们在地上能看到的影子也就一个苍蝇大小而已。这也像是说,恶业越浅,我们会感觉它成熟得就越多越明显一样。如果一直没感觉,比如一个一直不生病的人突然病了,那往往就不得了,很多时候反而就治不好了。

所以,大家对于我们自己平常有些类似于肚子痛头痛,事业上,家庭上等等一些小不顺之类的,真的不要紧张兮兮的。要理智看待,并清楚这是我们的业力处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过程,而且在此消业过程中,也使得我们的善业不断增加。所以,大家要充满信心的去面对一切小困难、小挫折、小烦恼、小痛苦等等,清楚知道自己是在一点点消业,也要发自内心的去欣然接受,拥有自在的心念,任凭业力而随之消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