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与抱怨是事与愿违


事与愿违”是一个成语,是指自己所作之事刚好与自己的愿望相反,不但不能让愿望达成,反而让愿望变得无法实现。与之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南辕北辙”,是指自己的目的地在南方,出发时却向北方行走,结果越是行走,距离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反而越来越遥远了。用“事与愿违”和“南辕北辙”这两个成语来形容“生气与抱怨”再恰当不过了。

我们知道,在此世间没有一个人是想获得痛苦的,也没有一个人不想获得安乐,离苦得乐是每个人心中都恒时不离的愿望。就像火永远不会离开热性、水永远不会离开湿性一样,一个人即便是在睡梦中,都不会没有离苦得乐的愿望。

但是,遇到他人的伤害或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生气与抱怨,就正好违背了这个愿望。人们之所以生气与抱怨,是因为心中有一个难以被人察觉的潜意识——那就是“生气与抱怨”可以解决问题,可以让自己远离伤害与痛苦。正是在潜藏于心中的这个潜意识的驱使下,面对伤害与不如意的事情,人们自然就做出了生气与抱怨的反应。因此,要想远离生气与抱怨,首先必须将隐藏于心中的这个邪见烦恼拿出来晒一晒,认识其荒谬性,将其从自己的心中剔除出去。

首先,面对伤害与不如意,生气与抱怨之心一旦生起,自心就会立即跌入不悦意的深坑中,体验一种难以言说的灼痛。这种灼痛的滋味,就是地狱众生每天所体验的滋味,只不过程度没有地狱众生所体验的那样严重而已。正如《入行论·安忍品》所言:“若心执灼嗔,意即不寂静,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心处在嗔恚的状态中,就会体验灼痛、不宁静,喜悦和快乐也难以生起,内心烦躁不安甚至夜不成眠。由此可见,生气与抱怨只要生起,内心就远离了快乐。

其次,生气与抱怨,会使自己丧失理智,智商降到零。俗话也说:“冲动是魔鬼。”意思是说,生气就像魔鬼一样,会使人做出很多丧心病狂、不可理喻的事情出来。在此世间,有人因生气而残害自己的身体甚至自杀,有人因生气而伤害他人的身体甚至杀害他人……,这种事情不胜枚举,但最后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冷静下来的时候,后悔莫及,痛苦不已,但都难逃法律的制裁,自毁毁人。《法句经》中说:“忿怒不见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随身。”意思是说,忿怒的人见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忿怒的人见不到真理,遇事不生气的人,福德和喜悦会常常伴随。

第三,用生气与抱怨的方法,能不能去除他人的伤害或者将事情办好呢?只有少数情况下,可以将事情办成,但却在双方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些仇恨的种子就是将来爆发冲突的导火线;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双方都会陷入到无谓的怨恨与冲突之中去,结果不但不能成办好事情,反而会招致无休无止的争斗。如《萨迦格言》中说:“弱者愤怒有何用?强者何必把气生?为了办事而愤怒,此是无义之自焚。”弱者与强者其实都没有必要生气,用愤怒的方法去成办事情,不但难以成功,反而白白地焚烧自己。《中阿含经》中说:“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如果试图用生气来止息他人的伤害,最终永远也不能止息,只有安忍才能消除伤害,所以安忍之法是真正可贵之法。

第四,生气与抱怨会摧毁相续中的福德,使得那些我们原本可以享受的美好生活远离我们而去。《寒山诗》中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意思是说,心中生起的嗔怒好比是一把火,能将心中功德的树林烧掉。在过去世,我们曾经起过的善念、做过的好事以种子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依靠这些善业的种子我们才能得以享受幸福和安乐。嗔心一旦生起来,就像一把火能将这些善业的种子烧掉,使我们再也享受不到这些善业的种子萌发之后的安乐。《入行论》中说:“千劫所积集,供养善逝等,所有诸善行,一嗔皆能坏。”意思是,在一千劫那么长的时间内积累的诸如供养佛陀那样的巨大功德以及所有其它善行,发一次嗔心就能够毁坏。《菩萨藏经》中说:“夫嗔恚者,速能损害百千万劫所集善根,是故我当被忍辱铠,摧忿恚军。”嗔心能快速摧毁一个人在百千万劫中积累的善根,所以我应当披上忍辱的铠甲摧毁忿怒魔军。一个人自己辛苦了一年所收获的粮食,本来是可以享用的,但是如果不小心失火了,将这些粮食烧光了,那么这个人就再也没有粮食享用了。同样的道理,自己过去辛勤积累的善业,被嗔心的怒火烧光之后,就再也享受不到那些善业所带来的善报了。

第五,因为现在的伤害和不悦意而生气和抱怨,就是在造下新的恶业,会使得自己在未来感受更大的伤害与不如意。《德道经》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其中“天网”是指我们的心性或者说如来藏、真如、佛性,“恢恢”是指这张天网宏大无比,充满虚空遍布一切处;“疏”是指这张天网无形无相,不容易被人的肉眼所察觉;“不漏”是指这张天网不会遗漏或放过我们心中所起的任何一个念头,也就是说,我们心中所生起的任何一个念头都会被它记录在案,在将来某个时候,就会将念头的内容呈现在我们面前。生气和抱怨的念头,其内容肯定不是美好而精彩的,所以将来的显现也肯定不美好、不精彩。所以,为了将来能够生活在美好和悦意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尽量让自己的念头美好而悦意。《地持经》中说:“多嗔恚者,死当堕泥犁,后虽复人身,面貌丑恶,人所憎恶。”意思是,喜欢生气发火的人,死后会堕入地狱,从地狱里受尽痛苦出来之后,即便投胎做人,也会面貌丑陋,被人憎恨厌恶。

从上面五个方面进行观察,我们就知道,遇到他人的伤害以及不如意的事情而生起嗔心和抱怨,是一件非常愚不可及、事与愿违的事情,它使得我们“离苦得乐”的愿望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古德教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纤纤小恶,能成巨苦。我们现在遭受的很多伤害都是自己过去的小恶所致,如果我们对这些小恶所导致的伤害不能安忍,则又造下了大恶,这些大恶将来又会导致大苦,对大苦不能安忍又将导致更大的苦,如此“苦”和“恶”交替增长,最终必堕地狱。所以,对于那些没有安忍素质的凡夫来说,犯下小恶就等于被判处了死刑——最终必定将堕入地狱受苦。对于一个即将被处以死刑的犯人,如果可以用去掉一只手的苦来代替死刑而能不死,这个死刑犯当然会忍受断手的痛苦。同样,忍受他人的伤害和不悦意之事是一种苦,这种苦就好比断手之小苦,以忍受这种小苦,就可以避免因生嗔而导致的最终死刑般的地狱大苦,因此我们应该欣然忍受这种安忍的小苦。

如果一个人的鼻孔对花粉过敏,那么这个人一闻到花粉的气味就会打喷嚏,同时鼻孔会感受难忍的痛苦;但是对花粉不过敏的人,即便闻到再多的花粉气味,也不会有这个痛苦感受。同样,遇到他人的伤害与不悦意之事,内心立即就任运生起嗔心与抱怨——这实际上就是存在于我们自心之上的一种“过敏病”,这种过敏病使得我们的心时时被不悦意的外境这个过敏源所伤害。治愈这个病的唯一方法实际上就是安忍,学会安心忍受他人的伤害以及不悦意的外境,久久训练,存在于我们内心的这种对不悦意外境过敏的病就会渐渐痊愈。

所以,遇到他人的伤害或者其它不悦意的外境时生气和抱怨,实际上必将事与愿违,只会加重内心的痛苦,败坏未来的幸福,而安忍却能够止息过去自己所造下的恶业,阻断恶业不断加重的恶性循环,并治愈自己内心嗔恚的烦恼病。古德说:“忍者众妙之门,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暂忍暂益,久忍久益,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忍之忍之,人无奈我何也。”对于这句话,我们要仔细体会其中的深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