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原因告诉你 世人为何误读佛法!


误解佛教的原因

首先,很多人不明白概念的区别。

佛陀佛法、佛教、佛学、信佛学佛念佛等,这些是分别代表不同意思的。

混为一谈容易产生问题。能区分得明白的人有讨论的必要,如果有的人逢佛必反,这就只能默然应对了。

第二,普通人的问题,修行人也会遇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象。

笔者认为,与其强调出问题的都不是真佛子,不是真修行人,都是某些细节点和原因,不如直接承认现象的存在。

文字与语言是无法圆融佛法的;绝大多数的修行人都是没有证果的,何况普通人。所以普通人有什么问题,修行人自然也会有什么问题,这是无法回避的现象。

有问题,出问题是必然,不去面对问题才是可怕的。能在看清楚问题后,依据平常心做决择,这就相当有智慧了。不论你看到的是问题的表面还是背后,是进入还是离开,都是个人的境界

逻辑思维的陷阱

第三,逻辑思维的陷阱。

大部分人追求逻辑自洽,也就是所谓的想当然或者连贯衔接。人容易因为想不通,想不明白或者不如己意就直接判断对方是假的,错的,有害的,这是常情也是一定程度上的障碍。

比如佛法讲“刹那之间,无常变化”,进入禅定观察的人认为此是真理,而现实中的人就认为是胡言。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引用当下科学中的一些理论如量子运动,显微镜下的观察来辅证说明,有一部人就明白了。同时另一部人就开骂了,佛法竟然依附科学,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公正的。

2500多年前,讲这八个字是当时社会与文字的环境,当时佛陀讲“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有许多人都已经无法接受了。再者,文字也是无常变化的。

更何况,任何思想的传播,受时空环境的影响,传播者、接收者、修证者个人境界的影响,以及过程中被利用、被分裂、被误导,众生对佛法的需求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苦难时求解脱者众,平和时求福报者众),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批判没有考虑这些因素,那只能是主观见解了。

另外,佛法有很大的一部分境界超过人的思维,比如讲死后的境界,天人的境界,活着的人类是很难甚至是无法理解的,也很难被看到证明,这部分有些是通过“圣言量”来佐证的(为避免出谤,这三个字的意思,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了解),有些则需要看修法者的根基进入(比如禅定境界或神通观察,此处略)。

如果想系统地了解思维陷阱,可以参考梁启超对“中国墨辩、西方逻辑、印度因明”的比较文章,现代人玩弄的所谓思维雄辩之术,大都是口舌之能罢了。

离经一字,如同魔说

第四,断章取义惹的祸。

佛法里讲“离经一字,如同魔说”。严格说,包括本文在内的世间许多文字、书籍、视听等等,都是只能谨供参考的。所谓的指月之指不是月,就是这个意思。更何况,有许多人不知道、不明白佛经

讲法的法师很慈悲智慧,会讲佛经中的前四字“如是我闻”是具备六种成就,以此来引起听众的信根。但如果听法的修行者没有惭愧心,不知道自己仅仅只是第N层的“不完全理解的旁听者”,不考虑法的缘起、对境、法住法智的原理、就把听到的这些信息加上自己的理解当成是佛说的,甚至拿佛经中的一句半句话出来到处套用,这就容易出问题。

真正的修行人在引用经论的时候是非常小心谨慎的,甚至只能告诉对方,建议你参考某一部经书,生怕一不小心断了人家的法身慧命。因为对话的过程(包括文字往来),从出发者到接受者都是有“信息差”的,你说的不一定是你想表达的意思,他听的不一定完全理解,更不用说回应了。

所以,禅宗用的机锋对话,没有那个境界的人是听不懂的,懂的人是不在乎语言文字的。所以引用某禅师说“佛是某某物,是木头”,这断的章就可怕了,取的义就是在自误误人了。

当年世尊讲法,一者是恒常在禅定境中观听法者的根基与问题原因所在而讲,二者还运用善巧方便说端正法与正法要,以今人之智慧,能做到这两点者,极极少见。

更重要的是,法是请出来的。只有围绕自己的烦恼去请出来的法才是根本对治法,而懂得为众生请法,都已经是菩萨境界了。一个没有智慧的人,有的连如何提问都不知道就断章取义地去说法,只能说到非常表层的意识境了。

如果真的能完全体解到位,就有“六种成就”犹如在现场听佛讲法一样。(可参考天台智者大师定中亲见灵山一会及龙树菩萨听《瑜伽师地论》的故事)。

第五,完美主义。

众生(特别是修行人)容易把信仰或相关人物进行神化论调,这是正常现象也会带来弊端,但以此为基础来诘难或对辩就不正确了。比如讲,有人问佛菩萨为什么不拯救天灾人祸,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提问者认为佛菩萨无所不能的,这基本上就是伪命题了。

慈悲者可回答原因(佛有三不能,众生共业等内容),智慧者可反问两个问题:这世界上有无所不能的圣者吗,如果有,为什么他没有能力让我知道他是谁,并相信他?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来救护过?如果有十次应该发生的灾难只发生了你看到的一次,那剩下的九次没有发生你就认为是正常,只有这一次是不正常的,这合理吗?进入这种争辩容易因为难以证真证伪浪费时间,再下去,就容易进入到“形而上”的部分,更加抽象了。

如果真的要追求到完美主义的境界,就必须要懂得“绝对论”而不仅仅是相对论。如果修行者懂得深入佛陀讲的原始佛法中包括《杂阿含经》、《相应部》等经藏、汉传佛法中的《起世因本经》、《佛说入胎经》(只是举例,建议深入经藏多闻思)等一系列经典,建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再浅出到人生观,从大入小建立价值观,有很多疑惑是可以释然的。

佛陀与佛法的伟大并非仅仅在于迎合众生的生存需求,而是一大因缘而出世。示佛知见,入佛知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得到的。绝大部分人的本质是为了“求存”,只有一部分会想要“求真”,而所谓的真理,要符合四个条件“本来如此,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永远如此”,以笔者的浅陋知见和愚痴根基,除了三法印之外,更无见到其他超越的知见。

如果能理解什么是“出世法的究竟,入世法的圆融”,你不会在完美主义的角度去选择性地提出个人见解。

能在动中修行,才是真修行

第六,由界线引起的排斥。

世界上本来没有名词,为了便于人类对物质进行区别,便产生“名色智”;一旦在名词前面再加一个形容词,分别心起,烦恼至。比如:爱情,没有标准答案的爱情,体验者自知且各个不同,但如果在爱情前面加上“中国式”或“美国式”的爱情,就有两个对立的阵营了。

如果仅把佛法比成一种思想,就会进入思想所带来的困境:思想可以流动,但思想者有固执处。就像俗话说的那样: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很多界线不是佛法带来的,是人带来的。

信仰本身相对无形而抽象,但人的名色智要求有形有象,因此也产生界线,有界线就有分别,分别会产生对抗。

真正的修行人不应该被困在界线境界,不论是哪一种信仰,哪一种文化,都是风幡在动,真正的动也不仅仅是心在动,其实一切都在动。能在动中修行,才是真修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