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轮回不堪 心灵深处探求解脱
在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观念要正确,能够如此,道路就不会有所偏差,否则,理想的目标就很难达成。有句话说:「差毫厘,失千里」就是在于一念心,即是观念的掌握。
就如释迦牟尼佛在未出家前,他身为太子,可以享受天下之乐,备受国王的疼爱、姨母的呵护及全国人民的敬爱。他所过的是如此多彩多姿、多富有的人生!但对有智慧的人而言,这种生活并不是他所要求,他看到人生的老、病、死种种无常变化,会让他去思考及追求真理,这就是觉者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
一般人容易受环境左右而沈迷在纸醉金迷的享乐中,只顾着自身的娱乐,不会想到别人所感受的苦乐,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这就是凡夫。悉达多太子则不然,他在愈享受的环境中,愈会考虑到天下众生的种种问题。除了老、病、死的痛苦外,当时印度还有人为的四姓阶级之别,他也觉得很不平等。另外,还有贫穷、苦难的人生悲剧,以及水灾、风灾、旱灾等天然灾害,像这些社会人为及大自然的环境变化,没有一样不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如何才能解决人生的问题?有天,太子终于向父王提出要出家修行的请求,这对国王而言,真是件晴天霹雳的打击。自从太子出世,阿私陀仙就已经预言,将来太子如果在家,长大后就能接掌王位,甚至能成为转轮圣王,统领天下,假若太子弃俗出家,将来就会修成正等正觉,成为人天导师。
国王听了这些话忧喜参半,喜的是,他所期待的是太子能承续王位、统领天下;忧的是,虽然修得无上正等正觉,成为人天导师也是好事,但他还是很担心儿子会出家。这个心结一直存在他的心里,直到太子十九岁时提出想出家的意愿,国王还是很震惊。
国王告诉太子:「国家、社会将来都要靠你去领导,你怎么能一走了之?而且国王的地位如此崇高,将来领政后,你大可自由地发挥济世救人的心愿。」太子却说:「人生,只要是有物质、有形的东西就很难改造,何况生、老、病、死种种苦难的循环,并不是改造环境就能解决。」国王又说:「你舍得父母?舍得耶输陀罗和罗侯罗?」太子回答:「世间的情爱要割舍当然很难,但是父王,您要是能帮我解决心中的问题,我就可以不出家。」
国王就问:「你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太子回答:「父王如果能让我『不老、不病、不死,没有爱别离苦』我就放弃修行的念头。」国王无奈地说:「这是不可能的事!年龄会随着岁月而增加,哪有不老的人?尤其人的身体,不一定是老才会生病,不管金枝玉叶或是贫穷的人同样都会生病,我自己也不例外,再说有朝一日我也一样会死。」
太子就说:「对!不只是父王会如此,人人也都会经历这些痛苦,就像我现在想要出家,父王您这么不舍,生离是苦还有更苦的死别,人生诸多苦难要如何解决?」国王听了,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帮他解决这些事情。太子又请求:「父王,您这么疼爱我,也无法帮我解决这些事,而种种苦难的轮回却是苦不堪言,所以我一定要从心灵深处去探求真理,解脱一切苦难。」
心念坚固不移 克服困难障碍
太子的心意任谁也无法移转,终于克服重重难关出家。悉达多太子当时若不是心念坚固,勇于克服一切障碍,哪有现今的人天导师、四生慈父。
太子历经种种严苛考验、修证后,把自己所体悟的真理,以浅显易懂的教育化导于人间,比如:教人「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可保住人身;行「十善」则可生天道;若以「八正道」去除无明、习气则可渐入圣道;行「六度」则能超越生死,转凡入圣。
人生需要有正念、正见的引导,佛陀的睿智可以引人向善,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圆满,日常生活中,心念的方向要时时掌握好,才能向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勇往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