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


“初修增上生,后起决定胜”,忽略道前基础和下士道,将无法实现权时和究竟的善法利益。如果我不重视次第,不仅下、中士的意乐生不起来,还成就了自己妄称“我是大乘”的慢心。

回首第一遍学习《道次第》道前基础的经历,那时的我,手捧殊胜的经典,就像迷途的孩子偶拾地图般如获至宝。这是我埋藏在心里多少世的疑惑,今日何其有幸能在此听闻正法,寻求生命的答案,学习解脱智慧啊。

可是,也许这一份期待埋藏得太久,让我无法将心安住在日复一日看似重复的法义上。“为何还没有进入正式的修行呢?”当第一个疑惑的念头生起时,我学习的节奏进入了浮躁、不耐烦的轨道,每次都无法安住在当期法义中,总希望赶紧学习下一课。听过了,知道了,也在做了,表面上看起来我不仅在“精进地修学”,还在“努力地做事”,感觉自己已经超越了下士道、中士道,直奔上士道而去,哪还有心思修什么道前基础呢?

道前基础直接导向下士道的修学。因为我忽略了基础,对下士道也就不够重视,加之我学佛因缘是因为看到世俗物质的虚幻,想要寻找生命究竟的意义,因此对下士道的增上之心生不起欢喜好要,一心想要赶紧走入中士道、直达上士道。

此刻回顾当时的自己,作为一个身患重病的凡夫,不仅追求着现世的享乐,还用美丽的包装把自己追求现世利益享乐之心包裹得更华丽了。我的现状是“前有追兵、后有虎狼,却还在吃着悬崖上滴下的蜂蜜”,而我一边尝着蜂蜜,一边忙里偷闲地告诉周围同样境遇的人:“你们赶紧看看自己的危险处境,快寻找出路吧,别再沉迷那一点现世利益了。”

看,我可是发菩提心了,还做着传灯慈善、接引众生的活呢,这应该是稳稳走在菩提大道上了吧。沾沾自喜的我因为忽略了道前基础和下士道,对于自身现状不仅没有觉察,还被狡猾的凡夫心骗得团团转。

“从彼发起菩提心故,故修共同下中意乐者,实是引发无伪菩提心之方便。”修习念死无常、念轮回苦,是引发真实菩提心的途径。

午夜梦回,我追问自己,何时忘了那一份初心?

细细回顾,因为经过修学,我具备能力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境了,以往令我烦恼、纠结的问题都已不太能左右自己的心情,用佛法正见来处理世间问题游刃有余,和没有学习佛法时的自己有着天壤之别。那时的我一遇到问题就会彻夜难眠,辗转反侧,苦恼不堪。也正因为没有了以往常伴左右的切肤之痛,如救头燃般精进修学之心也就无法生起了。渐渐的,追求舒适、轻安的感受成了我的目标,这是一种用佛法包装过的对现世利益享乐的贪著,我却以为自己在追求生命的解脱。

因为我不重视下士道的修习,没有真切地念死、念恶趣苦,所以无法发起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做义工做得很辛苦,常常在内心上演拉锯战,担心义工工作占用的时间、精力,会影响我清净的生活状态。所以不念死、念苦,善行中必然夹杂着恶趣之因。

我是否“想自身当受恶趣苦恼”,而后推己及人,认识到众生的苦,认识到只有发菩提心才是使我及众生脱离苦海的舟楫?

对于法义要理解、接受、运用,而且要通过重复多闻才能真正理解。当再次听到导师问“对菩提心生起希求之心了吗?”我暗自回答“当然生起了呀”,可是追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有希求之心?我为什么要解脱轮回?

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我想到一个社会现象:现在的房价为何居高不下,因为世人都在买房,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买房?大多数人是因为周围的人都买,我也得买,不买就亏大了,却不是因为真切体会到租房子住可能随时被房东赶来赶去,因居无定所的痛苦而要买房子。联想到我身在这个团体中,大家都说发菩提心好,导师也说不发菩提心是没有出路的,我就接受了一定要发菩提心的说法,却没有真切地认识到自身的现状,继而推己及人,发起坚实勇猛的菩提心。

三级修学是引领我稳步前进的灯塔,良好的同修氛围则是我迷航时的一阵清风,令前路云开雾散。

反观自己,因为串习和工作的原因,我对自己、对他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苛刻,七支供中的随喜支是我最大的障碍,无法突破。但这次在做静修营义工时,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师兄们,放下世俗事务,一心为营员们服务,起早贪黑,汗水湿透了衣衫。他们的世间能力都比我强,通过观察比较,我看到了自己的懈怠、懒散、自以为是。在惭愧与忏悔中,我也惊喜地发现自己愿意发自内心地随喜赞叹身边的每个人了,因为不论是谁,都有比我强的优点,都值得我去学习。

现在已进入第二遍《道次第》下士道的学习,如果我不把握好这次机会,稳稳走在每一步台阶上,不知哪天将会再次摔回原形。问题是,我还有多少时间、机会可以重新来过?

三级修学、两套模式是对三士道最圆满的开显和诠释,是我获得解脱、成就菩提最稳妥的道路。万丈高楼平地起,愿我跨出每一步时都能谨记导师的教诲,在求法的道路上做到“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