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喜和谢谢的区别是什么


很多年前,曾有一个洋人佛弟子送给夏札仁波切上百万美金支票。这个人趾高气昂对仁波切讲:“我给你100万美金,你去盖个庙吧。”仁波切拿起支票揉成一团,扔给那个人,语重心长地说:“你看看我,已经满头白发了,我已经路都快走不动了,你还以为我能给你当佣人吗?想种福田你自己去种,如果想找个佣人帮你种福田,你就去找别人吧。”

其实,你们所谓的上供到寺庙,清净福田僧也只是在帮你们做功德,在帮你们累积福报而已。你们来供养,为什么我们一般不说“谢谢”,而说“随喜”呢?谢什么呢?我们又不会拿你们的钱去吃喝玩乐,但我们却要好好随喜大家的供养功德。竭尽所能上供下施,都是为我们自己累积福报资粮。有些富豪弟子,捐再多钱我们也只是说随喜,对体力、财力、能力都有限的弟子,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帮助大家累积福报资粮。

我曾经向一些年老体弱,并不富裕的老居士募捐100元,用于盖昌列寺购买石头。我告诉他们:“这些建设寺庙的石头,是在离昌列寺五十公里远的地方开凿的,非常好,30多块钱,加上搬运费差不多就是100元一块,不是我缺那100元,你们都知道有不少富裕的弟子在这儿,我是想办法为大家累积一点功德。放一块石头在咱们寺庙里,我们的设计起码500年以上不会坏的,1000年以后,寺庙就算坏掉了,石头还在,还是一样好,只要有清净的僧人在里面修行,你们就永远都会有建庙的殊胜功德成熟在身上,从此以后,你们再也不会变成贫苦的人。”很多人听了都高高兴兴捐了100元钱,还有很多人流下了热泪,感受到能够以清净心上供,是多么欢喜与殊胜。

三宝的供养,将为自己累积福报资粮,很多佛弟子都愿意做。下施呢?也要力所能及去做。凡夫俗子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喜欢锦上添花,不爱雪中送炭。你们看,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人们都喜欢给他们送礼,去锦上添花,旁边很多穷苦人,他们却看都不看一眼。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捡垃圾的人,高兴的不得了,笑眯眯地喜不自禁。我问他:“你笑什么呢,这么开心?”他兴高采烈地说:“哈,我今天可有福气了,不知是谁家丢出来一个生日蛋糕,都没开封,我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金戒指!”原来是有人想锦上添花,别人不领情,却让一个捡垃圾的人得到了。所以,布施,要施舍给有需要的人,不要施舍给没有需要的人。

藏族有句俗语:对有需要的人,送上一杯水;对不需要的人,别去送黄金。我们周边有很多人都需要帮助,虽然国家已经比较富裕了,但是依然会有穷苦人。以佛教的慈悲思想,要身体力行多做一些慈善事业,将布施变成一种习惯。

谈到慈善,我们都要向台湾的慈济学习,它凝聚了具有慈善之心的广大人群。不仅是佛教徒,几乎所有知道慈济的人,都认同证严法师的理念。账目、规章、制度、计划、行动等等一切都清清楚楚,透彻明了。慈济的响应速度永远都最快,哪里有灾难,不管对方是什么民族、信仰,不管对方在世界哪个角落,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将爱心送达。从不要求对方有任何信仰,只是无私地把佛教徒的温暖送到那里。这是佛教徒里,做布施的最好表率。

慈济有一股核心力量,这股凝聚力就像一根绳子将大家紧紧捆绑在一起。很多社会慈善团体,个人英雄主义太重,个人、小组、地区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巨大的合力。我们要学会如法慈善,不仅如佛法,还要如国家与地区的法律法规,然后竭尽全力布施慈善,将佛教徒践行慈悲的精神与行动,全心全力奉献社会!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这部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真妄不二,是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三宝的境界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正念,这个时候的正念叫做真实的心;但是我们这..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不停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佛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太理解很多人信佛只为升官发财获得财富要有三方面认识。一,因果。只有肯施与的才能得到,这就是福报,是六度中的施舍。二..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弘深,所以他的功德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

佛教的咒语本意是“真言”,因为宇宙的秘密也是心灵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种“语密”,为梵语的音译,现已没有统一而确切的汉语义译的成份,常含有诸佛菩萨和一些护法..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成佛之道药师山紫虚居士前言:在前《药师山通讯》中,笔者曾经提及成佛之道概分五阶段,本文将此五阶段中最重要之处提出说明,以为画龙点睛之作,给有缘读者参考,请多指教..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