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菩提心去哪里了
学到菩提心,我又觉得我的菩提心出了很大问题。感觉学到哪里,自己的问题就暴露在哪里,反复验证自己真是个漏习满满的人。
在七因果的学习中,特别感谢辅导员师兄的一句提问:“学到这里,知道什么是菩提心了吗?”
我答:“是长久对一切众生的有承担的大悲心。”
辅导员说:“其实菩提心就是七因果里面的后四步:慈(与乐)悲(拔苦),加上强烈意愿,对一切众生产生任运的帮助解脱的心。”
在辅导员的点拨下,我再仔细琢磨七因果,菩提心首先是对一切众生产生好感,然后给一切众生带来快乐,之后才是帮一切众生拔苦。这种对一切众生的慈悲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也就是不能以自己的心情为转移,永远任运而做。
要对一切众生产生好感,《道次第》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就是前三步:知母、念恩、报恩。
对比自己的心行。表面上,我太强调之后的增上意乐,强调要对一切众生有承担,却没有重视首先要给众生带来快乐。实际上,这是我执太强,凡事以自己的想法为中心,根本就是凡夫心和控制欲,跟菩提心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我在医院里看到受疾病折磨的人,本来对他们充满同情,可是看到他们不排队,乱挤一气,还挤到我身上,我的嗔恨心马上起来了,一点慈悲的念头都没了。对众生的态度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心情而改变的。
我还想,我怎么可能把这群人想成自己的母亲呢。我自己的母亲如果这样,我也会去“教育”她的。
想想我有时候的确会“教育”母亲,我觉得不对的,一定要指出来,而且往往不顾她的感受,还以为是为她好。
那么真正的菩提心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是清净的,不受凡夫心的影响,不夹杂自己的判断和情绪,才能对一切众生生起欢喜之心,也才能够愿意帮一切众生生起欢喜。原来让一切众生生起欢喜,才是菩提心的起点。
有两点是我一定要注意的:1.发菩提心要先想到给别人带来快乐;2.如导师提到的心要,在修行中一定要随时“舍凡夫心,修菩提心”。
再想想昨天在某项义工工作的讨论中,我屡屡不顾别人感受而发言,因为想提高讨论效率,所以对别人的鼓励、肯定都轻描淡写,只想把大家引到自己的思路上来。一到做事上面,就以事情为中心,忽略了对人的关注,这在世俗中叫情商差,在修学中是没有关注发(菩提)心。做事情是为众生服务的,菩提心是为众生服务的根本,给众生带来快乐才是菩提心的始点。不能确保让周围人快乐,做什么都不叫发菩提心。
之后,在义工工作分配上,我计较工作的分量,不愿意用心去研究考证,这是明显的贪懒。开始没重视发心,凡夫心的力量明显增强,所以导致这种拈轻怕重的串习随意跑了出来。
晚上班级共修人数不够,我又鼓励到场的师兄,“来的都是资粮足的”,“因为我们对大众有承担,才会有足够的福报来修学”。这句话听起来是鼓励人,其实凡夫心已经有分别了,对因缘不足的师兄没有充分的理解,如果网上的师兄听到后,可能会受伤。即使是对现场的师兄,只喊发心,什么都没做,也如同放空炮。
这样再想想,我平时也的确爱指手画脚,还冠以“对他好”。其实真正对他好,首先是自己要清净,不能第一眼就对人对事给好多评价。也就是不能凡事先被自己的凡夫心左右。第二,要注意与乐。要先对他接纳,之后理解,让他真正心生欢喜。他欢喜之后,我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帮助他。
帮别人,成长自己,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一定要在开始的时候调好方向——明白了菩提心的方向,知道以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此刻我的心里舒服多了。真正的发心,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