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小目标”刷屏? 来看看学佛人的目标
学佛的目的是要让我们回归到人的原始状态
生命的原始状态是一个超越了二元对立的世界。主观和客观完全是一体的,没有快乐与痛苦的分别,没有好与坏的分别,也没有生与死的分别,更没有轮回与涅槃的分别。
而现在的我们,因为有了“我”和“你”的分别,“好”与“坏”的执著,所以就有了对亲人的贪爱,对仇人的憎恨,就有了一系列轮回的二元对立,乐与苦、美与丑、好与坏、生与死;因为有了二元对立,就有了我们这些数不清楚的无明、烦恼、分别、妄想、迷惑、苦恼、颠倒和执著。
学佛的目的是要让我们回归到人的原始状态。那么,人的原始状态是什么呢?它是极其天真、极其单纯的。就有点像小孩三五岁时是多么天真,多么单纯,多么清净,但这不是幼稚的天真,愚痴的单纯,而是具有高度智慧的天真,充满慈悲的单纯。
然而,因为后天环境的关系,这份纯洁和单纯慢慢变化了,在不断地成长的过程中、甚至年老时,表面上学到很多东西,说不定还获得了一顶博士帽,各种世间的经验也非常丰富,但是离原始的、真的东西却越来越远,离人类的潜能也越来越远,同时也多了不少污染。
从小孩到老年这个阶段,对于常人来说可能是很长时间,但相对于生生世世的轮回来说,则是极其短暂的,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就能有如此大的变化。
一个七八十的老人,内心如果回归到像三五岁的小孩一样,他的心灵就会变得既天真又纯洁,随着生活也变得轻松又自在;同理,一个人回归到轮回的原始状态,回归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这时某一个层次而言人跟佛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唯一的区别是佛拥有觉知,众生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众生,除了普贤王如来以外,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直接当下悟到我们本来的原始状态。普贤王如来是没有经过修行就顿悟成佛,所以他是第一佛。其他的,比如释迦牟尼佛、燃灯佛等等,都是通过修行而成佛的。所以,生命的原始状态无论是佛还是众生本性是平等的。
由于业的暴风力量出现了很多的显现,除普贤王如来之外的生命都没有意识到心的本性。从这个时候起很多的生命就开始迷惑,就像小孩成长的过程一样,一世比一世迷的无明深,一世比一世起的烦恼多,一世比一世造的恶业重,一世比一世种的习气强,并越来越根深蒂固,最终日积月累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那也许有人会问:
第一,以前我们也是和佛一样的,那我们怎么变成了现在的这样呢?
第二,我们修行成佛后不也有可能变成迷惑状态吗?那么成佛不就变成没有意义了吗?这些问题应该怎么理解呢?
简单地说: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使主观和客观,经过修证最后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原始状态就是主观和客观合二为一,但不同之处在于,悟和迷的差距,觉醒和无明的不同。
比如现在有一种迷惑的毒品摆在两个人目前,当一个人看到毒品时,他觉知这是毒品,没有服用,所以他没有迷惑,一直很健康。
另一个人不知道这是毒品,他就服用了,结果他中毒了,神智不清,严重迷惑。幸好遇到一位医生,帮助他治疗,最后他还是完全治愈了。
如果有人问:刚治愈的中毒的人还会不会中毒呢?答案是决不可能。因为他知道这是毒,所以再也不会吸这种毒。同样,成佛之后,由于全然觉悟,就不可能再变成凡夫了,也不可能遭受生死苦海。
我们学佛修行,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回归到生命的原始状态。我们众生都是平等的具有佛性。虽然我们不能像普贤王如来一样顿悟成佛,但是可以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经过修行而成佛。
学佛修行
如果没有经过修行,即使原始状态境界出现时,我们也无法成就。这个境界很多时候都会出现,沉睡时会出现,中阴时也会出现,还有当下念头的刹那间也会出现,但是为什么没有悟出来呢?由于我们总是散乱、偏执,修行不精进,缺乏觉知和意识,禅定力不强大,福报和智慧不够,于是这个境界一带而过,然后又投胎了,又轮回了。
所以我们要通过努力修行,实修禅定来保持觉醒,在生命原始状态境界出现时,确保能把握住,直至最终将佛性全然现露,这样就不会再出现迷惑状态了。
在凡夫的思维中,世间的概念里,原始的生命状态,即是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我们无法以语言来描述,也无法以比喻来形容。就像哑巴吃糖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什么呢?
例如,对于空间而言,一个芝麻的里面可以容下三千大千世界。对于时间来说,一刹那的时间能容下三大阿僧祇劫,是不是不可思议呢?这就是原始状态超越二元对立的一个境界。因为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密勒日巴尊者在教导惹琼巴大师时,为了调服他,就示现神通:在一个偏僻的草原上,下暴雨没地方可躲时,就进入到牛角里,牛角没有变大,密勒日巴尊者也没有变小。但是人的的确确在牛角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而且他很自在地唱着道歌。这样惹琼巴大师才彻底地推翻了他的我慢,并生起了无比的虔敬心。
这就是生命的原始状态,超越了主客观二元对立的境界。目前的科学还无法解释的,这是充满慈悲和智慧的圆满大法界。我们学佛最终要达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