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洋更宽的是人心 比人心更宽的是佛法


佛法与宇宙

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小到个人与个人的吵架,群体与群体的冲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说到里面的实质,其实还是源自于人内心的贪执。记得书中记载有个佛学家无垢光尊者早在六百多年前就讲过:人的贪欲是无穷的,贪欲越强的人,导致的痛苦和烦恼也就越大!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问题和纠纷都是需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调和和解决,但索达吉堪布则认为最有效最持久的法律还是佛法。佛法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以佛法的慈悲与宽容去息灭贪嗔痴才是协调各种利益与关系的最好办法。有时候也时常思考,怎么去理解佛法,佛法的用途在哪里,只有理解了佛法的人才会可能才会真正的解脱,走向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并且还能真正的做到就像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的一句话一样: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以前看过很多书籍,其中记载过,有作为成就的人都有共性的,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信仰,且无比坚定,时常锻炼身体,身体健康,能够顺应潮流,临危不乱,胸怀广阔,而且他们都很少出现个人主观武断的情况。而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自私自利,虚情假意,懒懒散散的人生的态度。有的他们可能在社会获得了一些稀缺资源和社会地位,财富之类,但在精神和灵魂上面,她们还是一无所有,若有所失,整个人显得空虚和麻木。由此。

我们也可以悟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人的思考和价值观会决定一个人的走向,他的命运和前途也会随着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积极的思想观念可以让人变得向上、向善,工作中生活中也会顺利,和吉祥、而不好的思想,错误的观念则麻烦不断,命运多舛,烦恼和忧虑也使人常常困扰人不是孤独单独存在的,我们是群居而活,是要在社会上立足的,假如生活工作中布满了误会和偏见,故而心灵上肯定会收到很多不消极的影响。况且这些恩怨与偏见是日积月累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解决掉的,更何况我们凡夫还受内心的执著与欲望的控制,只要这种执著与欲望存在,我们的心就不可能获得平静,也就不可能没有烦恼。

人很怪,贪念很重。即使得到了某样东西或者情感,也许会短时间满足一下下,但这种满足感并不能维持多久,很快又想得到另外一样东西。得到了,倒还好,而现实是往往得不到,得不到就随之产生烦恼了。

反过来说,对世界上的许多东西,很多人都想占为己有,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但这又不可能,于是就发生了违法乱纪、瞒心昧己的事情。看样子,如果让欲望无限膨胀,人恐怕是不能开心的。也有人说,依法治国,用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的一举一动都符合国家意志的要求。这种思想有实现的可能性,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也存在着种种弊端。法律只能约束人的行为,却不能控制人的内心,而人的行为却是由思想支配的。不从思想上下手,只控制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

况且,法律并不能包括现实的全部,当人们只遵循强制性的法律时,便往往会忽视内心对道德的渴求。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困惑,仅有法律是远远不够的。懂得以上的道理后,人们的的烦恼少了许多,生活也轻松了不少,工作也不觉得那么紧张了,人际关系也有所改善,就像一抹润滑剂,那你轻松地滑过那一道道障碍!

佛教的神奇和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确实能给人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即使你可能遭遇一些人生重大坎坷它也会赐予你无穷的力量,让你有勇气和能力地面对任何难以逾越的高峰。佛教倡导的众生平等、诸恶莫作的慈悲道德情怀,人心离散,道德滑坡,这个社会所缺失的,所以说佛法就好比一剂良药,对唯利是图、只知追求经济效益而严重破坏人心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种种恶行,也有较好的治愈效果。

佛教是一直强调跟人相处之道就是和善,重视培养贤善人格、注重因果关系,这些都对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减少刑事案件的发生、控制许多不稳定的社会因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佛教的作用远不止这些,佛教的伟大还在于她能彻底解决人们的无明烦恼、帮助人们摆脱六道轮回的痛苦,从而获得永远的快乐。所以我应该从内心就觉得,佛教才真正是洗涤人的内心。应律师说的话很有道理。在整个社会中,大至社会团体小至家庭都经常处在争执之中。但人们都能真正领悟佛法、思考人生,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大家都能够将佛法记在心中,社会和个人都能以之为行为准则的话,这个社会和世界都将变得更加的美好和祥和!

综上所述,虽说人生是苦,但只要懂得和运用佛法,无论今生还是来世,要想过安详、幸福的生活,就不再是个口号了,记住,佛不远人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