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众生做恶事受恶报 菩萨会怎么想?


若是看到他人造了恶业,自己要能够认真地去思惟观察这件事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有句颂:“若见他恶业,能审谛思惟;自身终不为,由彼业能缚。”若是看到他人造了恶业,自己能够认真地去思惟观察这件事。自身就会由始至终不会造恶行,知道恶业会系缚人。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

解释初二句:若见他恶业,能审谛思惟

今此颂中,云何见他恶业,审谛思惟?

怎么叫做“见他恶业审谛思惟”呢?见到别的人做了很多罪过的事情,见到了以后,自己能够深刻地、很认真地去思惟观察这件事。

谓如有一,或善男子、或善女人为性聪慧,成就如理谛观法忍。

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或者是善男子、或者是善女人。这个人的心性特别地有智慧。“成就如理谛观法忍”,如佛法的道理去观察成就“忍”了。得到“忍”,就是决定无疑的境界了,这样的智慧决定了,叫做“如理谛观法忍”,这是思现观,还没有入圣道。

现见他现行恶行因故,便遭种种挫辱楚挞,又为王人执至王所,广说如经,乃至断命。

成就如理谛观法忍的这个人,见到其它的人现行的身口,违越了善法,做种种恶事。表现出来的行动是恶,做了很多罪过的事情。以此为因的缘故,就会遭遇到很多的“挫辱”,受到人家的毁辱,受到很痛苦的责罚。楚挞是杖打。“挞”是用鞭子或棍子打,就是给人打。这个做了种种恶事的人,被政府的人捉去了,到了政府的地方受到种种的处罚。“广说如经,乃至断命”,命也断了。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人,于现法中造作如是恶不善业,即于现法还受如是辛楚果报。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终不应为,终不应作,终不应行,终不应犯。

这位修行人看见这些事情,心里面就这样思惟。“观观”就是不只一次地去观察,观察了又观察,观察这个人在现在的身口意里面,他造作了这样的恶事、不善业。就在现在的生命中,遭受到法律的制裁,受到这样辛苦的果报。

这位修行人观察了这件事以后,心里面很有感觉,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的过患,乃至到知道若是做这种事情能障圣道。“乃至止止”,就是停下来不要有种种的烦恼的活动,使令三业清净,要停下来这一切有罪过的事情。“终不应为”,始终──从开始乃至到最后都是不应该做恶事。“终不应作”,也劝他人不要做这些恶事。“终不应行”,不论受不受戒,也不要做恶事。“终不应犯”,受了戒就不要犯戒、不要做恶事。

即彼又见屠羊、鸡、猪,广说一切不律仪众。不由如是作业技能活命方术,而乘象马车乘辇舆;又不因此能致广大财宝库藏,令不散失。然为世间之所诃毁,凡在庸俗,尚不以身暂相触受,而远避之,况余贤哲。

这是“于邪命”。

“即彼又见”,即彼成就如理谛观法忍的人,又见众生屠杀羊、杀鸡、杀猪,以杀生为职业,这就是邪命。“广说一切不律仪众”,广说所有的这些以杀生、以偷盗、以淫欲这些事情为职业的人,都叫“不律仪众”,就是不合乎佛法律的这些人。

方术士即方士,专门从事星占、神仙、房中、巫医、占卜等术的人。邪命的人,由于他做这种职业、这种技能活命的方法,而能够有所得,他能够乘象、能够乘马、还能乘车,或者乘辇舆。国王的车,叫“辇”;“舆”就是所有车的通名。因此邪命的生活而能得到广大的财宝库藏,“令不散失”。

这样生活的人,是为世间人所轻视、或诃责。平常的人,都不会用他的身体暂时地去接触,乃至远避这些事情。况且其余的贤善有智慧的人,决定不会以杀生为职业的、不会有邪命的生活。

贤善有智慧的人,不会以杀生为业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前说。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就是“余如前说”,像前面说的:不会因此活命而能乘象、乘马,不会因此活命而能够集聚广大的财富,而会为世间所呵斥的,思惟有种种的过失。下面就是“观观是人,于现法中造作如是恶不善业,即于现法还受如是辛楚果报。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就是如前所说。

即彼又见他人巨富,饶大财宝,然由懒惰多住纵逸,经过日夜,淹积岁月;所有珍财僮仆基业,及诸善法,渐渐衰退。

“于放逸懈怠”的事情。

即彼成就谛观法忍的人,“又见他人巨富”,有很大的财富的人。“饶大财宝”,很多财宝。“然由懒惰,多住纵逸”,然而这个人懒惰、不勤劳,大多数的时间安住在放纵的境界里面。从日到夜、从夜到日,时间久了,经过很多的年月,所有的珍财和僮仆,“基业”,就是原来的财产,“及诸善法”,原来还有一点善法,因为他懈怠放逸的关系,逐渐地衰退了,财宝也丧失了,他的内心的善法也失掉了。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前说。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前说”,像前面说的一样。

即彼又见种种有情身相差别。或有生盲、生聋、生痖,或瞎、或跛、或癣、或癞,或复短寿,或恶形色,或多疾病,或贫贱家,或少支属,或弊恶慧,或扇宅迦,或半宅迦,或丑形类,余即不尔。

这是“于依身的差别”。又见种种的众生身相有差别,不一样。什么样的差别?“或有生盲”,生来两个眼睛就盲了;生来就是聋了、生来是哑、或者是瞎、或者是跛。“瞎”也是盲,但是有一个眼睛盲了叫“瞎”。“或跛”,就是这个足不良于行了。“或癣、或癞”,癣:皮肤感染霉菌后引起的一种疾病。癞:恶疮、顽癣、麻风。

“或复短寿,或恶形色,或多疾病”,或者是“贫贱家”。或者“少支属”,“少支属”,应该说是身体的各部份有所缺少,或者是缺一个耳朵、或者是缺个鼻子。“或弊恶慧”,或是这个人虽然是身体各部份都具足,但是智慧有问题,有恶慧,他执着行善恶报、作恶得善报。“或扇宅迦,或半宅迦”就是男根损坏了;“或丑形类”或者丑陋的形貌的这一类的人。“余即不尔”,其它的人身体就不是这样子。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人,先作种种恶不善业,今受如是苦恶果报;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余如前说。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察──“观观是人:先作种种恶不善业,今受如是苦恶果报”,说这个人前一生、前多生做了种种的罪过的事情,所以现在受到这样的苦恼的果报、恶果报。“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所以我不可以做这种事情。“余如前说”。

即彼又见他人黠慧,无有懒惰具足翘勇,所谓能作营农商贾行船等业,及能正作言论事业。彼虽具足如是翘勇,所作事业数渐衰损,终无成辨。

这是“于所作不遂”。

即彼成就谛观法忍的人,“又见他人黠慧”,说这个人的智慧很高。“无有懒惰”,很勤力地做事情,不懒惰。“具足翘勇”,“翘勇”就是精进勇猛地做事情。“所谓能作营农”的事情;或者营商的事情;“贾”,行商作贾,作这些行业的;或者是行船事业的。“及能正作言论事业”,这可能是为人做老师的人。“彼虽具足如是翘勇”,这个人虽然肯勤力地做事情,但他的事情逐渐逐渐地就做不来了,最后都失败了、都没有成就,一无所成。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前说。

看见这样的事情,他心里面就思惟,像前面说的。后面有解释为何失败的原因。

即彼又见二人出家,趣于非家,同修梵行。一于衣服饮食等利有所匮乏,一则不尔。

这“于所求不遂”,于所求、所希求的事情没有成功。

即彼修行人又看见两个人都出家,“趣于非家”,到寺院里面来。“同修梵行”,修学戒定慧的圣道。“一于衣服、饮食等利有所匮乏”,这个发心出家也是同的;“趣于非家,同修梵行”,也是相同的;但是一个人他的衣服、饮食等利养有所匮乏,就是不够用。“一则不尔”,另外一个人不是那样子,衣服、饮食都还是够用的,就有这样的差别,这是“现见”。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前说。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也是这个样思惟这件事;余如前面说。

即彼又见或有国王、或是王等,大地封疆咸皆克伏,坚着不舍。但为一身一具骸骨,唯为现在少小安乐,身语意门,现行无量广大恶行,损坏多生多身安乐,当受多生多身大苦。

这是“于国王等”。

“即彼又见”或者有国王──国家的政府的领导人;或者是“王等”,就是同一类的有地位的人。“大地封疆,咸皆克伏”,广大的这个土地,封疆这些界限;“咸皆克伏”,他完全都克伏了、都归他统治了。做一个大国王了,他爱着这件事情而不肯弃舍。但他所做事情的目的,就是为了他自己一个人的利益,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他这一身是什么?就是一具的骸骨,就是一节节的骨头连接起来的这一个人。现在的生命那么短、那么少少的时间内的安乐,为这小小的安乐,这个有权力的人的身语意造了无量广大恶行。他这样做就损坏了将来的多生──很多的生命、很多的身体的安乐,都被破坏了。“当受多生、多身”的大苦。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王,或是王等,甚为愚弊。唯知保爱一生一身,不知保爱多生多身;唯爱现在少时小乐,不爱当来多时大乐,亦非不受多生重苦;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终不应为,终不应作,终不应行,终不应犯。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王”,反复观察这个王的事情,或者是王的同一类的这些政府的领导人,这些人真是太愚痴了!只是知道保护、爱护一生一身,不知道保护自己将来很多的生命体;或者是不能够对老百姓有爱心,也可以说是“不知保爱多生多身”。“唯爱现在少时小乐,不爱当来多时大乐”。这个人造了很多罪,将来想要不受多生的重苦,是不可能的!“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终不应为、终不应作、终不应行、终不应犯”。

这是前面由谛现观的法忍看见这么多的境界,做如是思惟。

复有或善男子、或善女人,为性聪慧,获得天眼;用此天眼见诸有情死时生时,如经广说,乃至生在大那落迦中。

获得天眼通思维观察。

前面谛观法忍的人还没有得禅定,只是他有一点佛法的认识,他能从因果的道理能观察这么多的事情。“复有或善男子、或善女人,为性聪慧,获得天眼”,现在这个人──这个善男子、善女人,他的心性是聪慧的,得到禅定了,获得天眼通了。“用此天眼见诸有情”死的时候、投生的时候的相貌,“如经广说”。“乃至生在大那落迦中”,就是有的人做善、有的人做恶,做善的生到善处人天中受福乐,乃至做恶的生在大那落迦中、大地狱里面去了。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人,于现法中造作如是恶不善业,令受后法辛楚果报;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余如前说。

“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人,于现法中造作如是恶不善业,令受后法辛楚果报”,这个天眼通能看见地狱、饿鬼、畜生,都能看见;所以看见在生的时候做恶、死了后受恶报,都能看见。“辛楚”就是辛苦的果报。“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余如前面说。

如是或善男子、或善女人,见他所作诸恶业已;由四种行,谛善思惟,谛善观察。

“如是或善男子、或善女人,见他所作诸恶业已;由四种行,谛善思惟”,由四种的心行、心里面的活动;“谛善思惟”,就是深刻地去好好地、善巧地思惟观察;“谛善观察”。“思惟”和“观察”意义是相同的;或者说善思惟是粗略的,观察是深细的。

前边的观察,若是综合起来说就有四种不同。

“谛善思惟”就是深刻地去好好地、善巧地思惟观察

何等为四?

一者、观察或因违越,或邪活命,或放逸懈怠,于现法中造作种种恶不善业,即现法受非爱果报。

第一是“现作现受”。“观察或因违越、或邪活命、或放逸懈怠,于现法中造作种种恶不善业,即现法受非爱果报”,这是在现在作了错误的事情,现在就受到不可爱的果报。

二者、观察或有有情依身差别,或有所作而不果遂,或有所求而不果遂,皆由先造恶不善业,故现法中各受如是非爱果报。

这是“先作现受”是过去生中造的罪,而现在受果报。

“二者、观察或有有情依身”相的“差别”,“或有所作而不果遂”,这个人很精进、没有犯什么错误;但是他就是不成功。“或有所作”是指表现出来的行动;“或有所求”是内心里面、没有表现出来行动;“而不果遂”。这个人并不懈怠,也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事情就是失败了。那是什么原因呢?“皆由先造”,先世造了恶不善业的关系,故于“现法中各受如是非爱果报”。

三者、 观察或有国王,或与王等,因现法中行诸恶业,比知当来定受种种非爱果报。

三是“现作当受”,现在作种种恶业现在没受果报;没受果报,将来的生命还是会受的。“观察或有国王、或与王等”这一类的人。现在造了很多的恶事,虐待老百姓的事情,现在他没有受果报,他有权利,没有人能奈何;但是有因就有果,比量可以知道:他将来定受种种不可爱的果报,还是要受苦的呀!

四者、观察诸有情类死时、生时,因现法中造作种种恶不善业,后法中受非爱果报。

“现作生受”,现在造罪,第二生要受苦了。

“四者、观察诸有情类死”的时候,或者受生的时候。因现在造作种种恶不善业,现在造罪,第二生要受苦了受非可爱的果报。

解释第三句:自身终不为

彼由如是如实知故,终不自作。

第三句就是“自身终不为”。“彼由如是如实知故,终不自作”,终究自己不敢做恶事了!

解释第四句:由彼业能缚。

云何业缚?

怎么叫作受到业力的系缚?

谓乐诸业故,由业重故,于业果报不自在故。

乐诸业者,谓如有一串习恶故,爱乐诸恶。

“乐诸业者”,这个人“串习恶”,就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作很多的恶事,他做这恶事做习惯了,他就欢喜做恶事,这就叫做“乐诸业”。

由此因缘,于诸善法心不能入。

是初业缚。

作了恶业,就为业所系缚。作了很多的恶事,那么对于佛教里面说的戒定慧的善法,心里面就不能契入。按平常生活就能知道,如果发了很大的贪、瞋心,静坐的时候就受影响。贪、瞋的烦恼常常的活动,能使令的智慧低、渐渐地会减少,所以也就“于诸善法心不能入”,这就叫做系缚,也就是障碍了。

这是“初业”──就是“乐诸业”系縳。

由业重者,谓如有一于无间业,或有具造,或不具造。

“由业重者”,这是第二句。先“辨相”,辨这个重业的相貌。堕落无间地狱的这个罪业,就是五逆罪。“或有具造”,具足的造了五逆罪;或者不具足。

由此因缘,虽有欣乐于佛所证善说正法毗奈耶中,暂时出家尚不能得,况当能获沙门果证。

如是名为第二业缚。

因为这样的因缘,虽然欣乐于佛所证善说正法毗奈耶,连想要暂时出家都办不来的。“况当能获沙门果证”,更不可能得圣道了!这是“如是名为第二业缚”

于业果报不自在者,谓如有一,由身语意恶行因缘,生诸恶趣。

“于业果报不自在者”,这是第三句。

就是有一个人,由于他身语意三业造了很多恶行、恶业的因缘。死掉了以后,就生到三恶道去了。

生彼处已,不得自在,不能自任长夜受苦;或生边地,于彼绝无四贤善众,所谓苾刍,广说乃至邬波斯迦。

如是名为第三业缚。

生到三恶道去受苦时候,不能随心所欲,所以“不得自在”。受不了那种苦还非受不可的,“长夜受苦”,没有间断的受苦!或者造了很多的罪过,没有到三恶道去,那么到哪去了呢?生到边地,就是没有佛法的地方。在那个地区没有四种贤善的人,所谓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四种,就不能听闻佛法了!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

谓薄伽梵于此略示依诸有情恶业果报,如理思惟;及显如理思惟为先,法随法行。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薄伽梵”是佛,于此颂中简要地开示我们:众生做恶事、受恶报要去思惟观察。先要如理思惟,而后“法随法行”。“法随法行”就是修八正道;第一个“法”是涅盘,第二个“随法”是八正道,修八正道能得涅盘,所以叫“法随法行”。先是如理作意、思惟,而后修八正道。

这是这一个颂的要义。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华严经简介《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谓“大”是包含的意思;“方”是仪轨的意思;“广”是周遍的意思;“华”是成就佛果的意思;“严”是开演因位,严饰佛果..

佛说疗痔病经唐(táng)三(sān)藏(zàng)法(fǎ)师(shī)义(yì)净(jìng)译(yì)如(rú)是(shì)我(wǒ)闻(wén),一(yī)时(shí)薄(bó)伽(qié)梵(fàn)在(zài)王(wán..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回向可以分两个内容,先念通用的回向偈,然后再单独回向,具体内容如下:1、普遍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佛法里面讲病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生理的病,包括你的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口是祸福之门。天气变化,我们衣著不小心,这些都是生理病的来源。第二种..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为到彼岸.渡河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