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财物当敬畏 因果重如须弥山


因果重大,罪福悬殊

请细心读读《佛说因缘僧护经》、《大乘金刚经论》、《大宝积经》,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缁门崇行录》,藕益大师的《梵室偶谈》、《灵峰宗论》、《印光大师嘉言录》等圣经贤传,其原文都非常优美流畅、平实易懂,无须翻译,心诚自通。佛无妄语,师不欺我,读者必深信因果,谨言慎行。

先从莲池大师的《竹窗三笔》中摘录一则分享。

出家利益。古德云,最胜儿(ni),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升天。此则赞叹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为利益也。岂曰“不耕不织,而有自然衣食之为利益”乎?岂曰“不买宅不赁房而有自然安居之为利益”乎?古人偈曰:“施主一粒米,大似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又云:“他日阎老子与你打算饭钱,看你将何抵对?”此则出家乃大患所伏,而况利益乎哉!所谓出家之利益者,以其破烦恼、断无明,得无生忍、出生死苦。是则天上人间之最胜,而父母宗族被其泽也。不然,则虽富积千箱,贵师七帝,何利益之有?吾实大忧大惧,而并以告诸同业者。

这种“涕泗交零,稽首顿首以劝”的千古警语,在古圣先贤的著作中比比皆是,而今不多见了,佛法也是一柄双刃剑,善用者得大利,不善用者招大祸,所以有“成佛路上皆善信,地狱门前僧道多”的谚语。看似矛盾,实则常理。若不信,请看《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中的一段:

梁武帝问师曰:“佛法微妙,能度生死苦海,超脱轮回烦恼。而有人幼少出家,深受师恩,及长却不乐修行,侵损常住,还俗娶妻。这种人日后如何?”志公曰:“此辈罪根深厚,福力浅薄,不信出家是解脱道,不知犯错忏悔后仍可得安乐。佛门中钱米财物,来自十方施主,他们缩衣节食布施,原为僧人安心修道资粮。僧人不精进修道已觉惭愧,却搬去还俗娶妻,罪报难逃,直入地狱,求出无期!

当初有个杨和尚,是个德行端正、学有所成的高僧。一日想外出参访善知识,刚要出门,就被护法神蛇王扯住,要他还一匹绢再走。杨和尚说:“我在寺中,未曾欠债,还什么绢?”蛇王说:“难道你忘了,当年你曾经拿纸一张,包果子送给母亲。算到今日,连本加息该还一匹绢!”僧人不服,质问蛇王为何不去管管那些胡作非为的人,独来找自己麻烦?蛇王说:“旁人不学好,自有恶报时,一旦恶贯满盈,我自然会找他算帐,将他打入地狱,受罪满期,再做畜生,偿还夙债。你若愿入地狱,我也就不扯你了。”

僧人大惊,却又不解何故欠一还万。蛇王告诉他说:“我受佛咐嘱,管理寺院财物,大到金银财宝,小到粒米寸丝,都有信施记录,因果连十方,舍一得万报;浪费、侵损常住,日夜计忽追还。因此你用过一张纸,今日需还一匹绢。”杨和尚听后胆碎心寒,连忙拜倒请罪,并迅速筹得一匹绢,归还寺庙。乃作一偈,警诫后人:

日勤操劳夜坐禅,

免得伽蓝算饭钱。

若不听吾警诫言,

堕落地狱万千年。

说罢此偈,腾空而去。

蛇王作偈赞曰:

侵占常住地狱因,

偷盗财物祸相随。

拿纸还绢腾空去,

债业牵缠怕轮回!

志公禅师讲完这桩公案,又道:寺院有余钱米,切莫图利借人,应当用于弘法利生,慈善布施,才对得住佛法和施主。僧道受供,要知惭愧。我食一粒米,农夫汗淋漓,今生不得道,披毛戴角还。故应诵经念佛,用功修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与众生积福消灾,同登佛道,同证菩提。同样的道理,我们居士也要舍得布施,广修供养。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广辟大福田,圆满波罗蜜。偈曰:“若要开通佛法门,殷勤供佛及斋僧。常住三宝最珍重,莲池九品帐目清。”

正因为因果重大,罪福悬殊,所以历代高僧大德莫不恪守清规,严持戒律,真修实证,冰清玉洁,嘉言懿行,万古流芳!历史上不乏“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之类的佳话。印光大师在《复邵慧圆居士书》中解释:“杨歧灯盏者,杨歧方会禅师,在石霜圆会上作监院,夜间看经,自己另外买油,不将常住油私用。宝寿生姜者,洞山自宝(寿)禅师,在五祖戒禅师会下作监院,五祖时有寒病,需用生姜红糖熬膏,以备常服。侍者往库房求此二物,监院曰:‘常住公物,何 可私用?拿钱来买!’戒禅师即令持钱去买,且深契其人。后来洞山住持缺人,有求戒禅师举所知者,师云‘卖生姜汉可以’!”

印光大师初读《沙弥律仪》,了知盗用常住财物的报应,“心甚凛凛”,因此,“凡整理糖食,手有粘及气味者,均不敢用口舌舔食,但以纸揩而已。近世俗僧,多以钱财用之于结交徒众俗家,光一生不愿结交,不收徒弟,不住寺庙。”可谓精严戒德,道行卓绝。“法语超尘俗,慈心普蕴涵,春风来大地,秋月照寒潭。”如此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

法语超尘俗,慈心普蕴涵

《竹窗随笔》:“古人学者,宾主相见,才入门便以此一大事因缘递相研安究。而今群居杂谈,率多世谛(俗务);漫游千里,靡涉参询。遐哉古风,不可复矣!”“予单丁行脚时,忍饥渴,冲寒暑,备历诸苦。今幸得把茆盖头,虽不识修行,而识惭愧。云水(僧)乍到,供事惟勤;己身受用,不敢过份。盖谓‘曾为浪子偏怜客,穷汉起家,惜土如金’也。而今乍人缁门,便住现成庵院,事事如意,喻似富家儿,不谙民间疾苦。纵才智兼人,无赖参访,而闭门自大,习成我慢,增长无明,亦所失多矣!”

书中亦有“以斋僧钱作僧堂,而有火枷之报”,“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不见僧过,非为僧言”等针贬时弊、振聋发聩的至论。余读之再三,惊心动魄,每每仰天浩叹,愧疚欲死!从此忏悔消旧业,念佛度残生,断不敢争强好胜,拨弄是非也。静坐常思己过,闲居莫论人非,志求上品上生,同出苦轮,同圆种智,方不虚此生、不负佛恩也。

学愚钝,无以供养诸师,只有一片赤子之心,数句浅陋之言,敬劝诸位居士同修,进入寺庙当以拜佛参学为重。至诚恭敬,心净业清,如入皇宫,如履薄冰,克己守戒,谨言慎行。盖佛法利益,唯于恭敬中求。而佛门乃十方常住之圣地、人天供养之福田、诸佛护念之净土。一饮一啄,因果如山。清净布施者,功德无量;贪图财物者,罪恶滔天!一点偷心,万劫钩缠;半缕邪念,轮回路险。白吃白住,谁说合算?悬崖勒马,迷途速返!岂不闻《果报录》所载“毛侃骗僧钱米堕地狱” 之事实乎?有诗为证:

幽州毛侃异人流,

负骗山门债难酬,

生前造作无边业,

死后泥犁(地狱)苦未休。

奉劝丛林往来客,

敬惜僧物莫贪求!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