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失道心的沙门被猕猴之喻醒悟 证得阿罗汉果


退道沙门被猕猴之喻醒悟,证得阿罗汉果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鬼等众生宣说微妙法义。当时,有一人舍去了家宅、妻儿,来到精舍求见佛陀,希望能于佛陀座下出家修行。佛陀慈悲应允后,为其剃度,并且教他于树下禅修静坐,思惟佛法义理。比丘领受佛陀的教诲后,遂前往离精舍有百里之远的深山中精进用功。

就这样,比丘独坐树下修道三年,因不见任何成就,不禁起了怀疑与退悔:“我舍弃了家宅、妻儿,不就是想要成道吗?但三年了,看来是毫无所成,再这样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生命。我倒不如回家和妻儿团圆,再享天伦之乐。”想毕,便准备下山回家。

此时,佛陀以神通力观察,得知此人应可得道,只因一时愚昧而想放弃解脱之路。于是,佛陀化成一位寻常沙门,并以神足通来到比丘修行的山中。果然,一到该地,只见比丘行色匆匆地往山下走,沙门即向前问道:“对不起,我恰巧从这路过,见您所来方向,请问您可是从山中而来?这边刚好有一平坦草地,不如我们坐着休息一下,也可藉此因缘向您请法。”

比丘点头答应,两人坐下之后,比丘感叹道:“不瞒您说,三年前我一心求道,舍离了家宅、妻儿,来到这深山修行,但几年过去却一事无成。所以我想与其在这吃苦、浪费生命,倒不如趁早回家与妻儿重温天伦之乐,然后再做打算!”两人在谈话之际,发现有一只老猕猴竟然离开树林,在平地生活。沙门问比丘:“这老猕猴真是奇特,为何会出现在这儿呢?这附近并无大树可供牠栖止、休息,为何牠乐意这样做呢?”比丘回答:“我很早以前就注意到这只猕猴了,根据我在山中的观察,牠选择在这儿生活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妻子眷属众多,就算日夜辛苦奔波,所得饮食仍不得饱足众口。第二、为求饮食,每天都要上下攀爬树木,不仅脚底容易磨破受伤,也难有片刻空闲。所以老猕猴选择离群索居,住在这个地方。”

两人才刚讲完这番话,却发现老猕猴竟然又爬回林中的树上。沙门问:“你看到了吗?这只老猕猴又回到树上,和同伴一起生活了。”比丘回答:“这只老猕猴实在太愚痴了!既然能远离喧嚣,又不用再为三餐奔波劳苦,为何还要舍弃这样自在的生活,回去自找烦恼呢?”沙门听了比丘的话,便说:“其实您与这只老猕猴又有何差别?当初您也是因为两个原因而舍家修行:一是妻子、家庭犹如牢狱一般,令人不得自由;二是儿子眷属如同枷锁,为其奔波,难有喘息之时。所以您出家求道,就是为了了断生死轮回之苦,但今日您却想要舍道归家,犹如将枷锁再套回身上,走入牢狱之中。所以贪恋不舍的情执,将会带您走向地狱之路。”沙门说毕,即还现佛陀丈六金身,光明普照,大地震动,飞鸟走兽皆循光来到佛前,忏悔过往的罪业。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如树根深固,虽截犹复生;爱意不尽除,

辄当还受苦。猕猴如离树,得脱复趣树;

众人亦如是,出狱复入狱。贪意为常流,

习与憍慢井;思想猗淫欲,自覆无所见。

一切意流衍,爱结如葛藤;唯慧分别见,

能断意根源。夫从爱润泽,思想为滋蔓;

爱欲深无底,老死是用增。”

比丘见到佛陀的光明瑞相,又听到佛陀所说的偈语,不禁惭愧汗颜。于是,比丘恭敬地顶礼忏悔,不再起诸恶念、妄想,并且一心思惟佛陀教法,当下即证得阿罗汉果。诸天人众亦听闻佛陀说法欢喜不已,所以散花供佛,同声赞叹佛陀无量功德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请问师父,香正燃着一半,突然接个电话着急出门,是把香灭了,还是继续燃着?家里没人,有明火担心有安全隐患,如果灭了是不是对诸佛菩萨不恭敬,..

我国的僧尼们,于‘僧鞋’之外,还穿著长筒的‘僧袜’。所谓‘僧袜’,实际上也就是我国的古装布袜;于今并且有人把它叫做‘罗汉袜’了。‘罗汉袜’的颜色,在习惯上都是以..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你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功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径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三皈五戒仪式在寺庙或者安静的地方可以举行皈依的仪式。没有这个条件,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礼。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没有人证,但佛却是无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

关于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