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出家师父能接受红包供养吗
出家师父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在当今社会,这个问题可能会引起热议。其实在佛陀住世期间,社会各界对此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一天早朝过后,摩揭陀国的国王与群臣们也聊起了这个话题。有的大臣说,比丘师父们收点红包供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的大臣却说,出家人理当远离利养,怎么能接受居士们的红包供养呢?大臣们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国王眼见此情见景,顿时也没了主意。怎么办呢?他略加思忖,对大臣们说:你们都别争了,我们还是请佛陀老人家来裁决吧!
佛陀听了大家的陈述后,慈祥地开示说:这个问题呀,看似棘手,其实,它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它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前提要件:发心。对于这些供养,你是用于自利,还是用于利他?倘若是为了贪图自身的享受,甚至拿来挥霍,那当然是不能收了;但师父们将这些供养用于服务常住大众,用于济世利生事业,这样的供养,不仅清净如法,而且还多多益善呢!
其实红包是在家信众对修道之人的供养,是非常殊胜的植善培福之道。为了帮助出家人树立坚固的道心,集中精力做自行化他、弘法利生的事业,佛陀在戒律中严格要求出家弟子不从事经营生产,一心办道,上乞如来之法以滋慧命,下乞众生之食以活色身。以修行功德回施有情,做人间的福田,接受人天供养,为教化众生,奉献一生。
对于在家居士供养出家人以及出家人接受供养,在佛陀的教法中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在家居士供养出家人,一是为了修福,二是为了求法(因为接受供养的出家人必须为施主做法布施)。而供养所得的功德利益并不是看你供养的物质是否丰厚,最重要是看施主的供养之心是否清净虔诚。
出家人从来不会要求别人供养自己。在接受供养时要常怀惭愧反省,问自己有没有福分消受。古大德警告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居士供养的财物出家人都会拿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印经放生、扶贫助学、救济灾难等等,性命交于龙天,色身交于常住,出家人为自己用钱的地方很少。如法地接受供养不仅可以利益众生,也可以时刻鞭策自己用功修行,回报施主之恩,丝毫懈怠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