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足感是嗔恨心的来源之一


我发现造成心理不快乐的来源,

一个是阻挠我所想要做的事情,

还有强迫我去做我不愿意的事,

于是内心生嗔恨然后毁灭自我。

此颂陈述滋养愤怒或憎恨的因素是「心理的不快乐」,但「不满足」可能是个更适切的字眼。内心那种扰人的不满足感和不对劲之感,正是使我们产生愤怒和嗔恨的根源。我们应该做的是尽量避免这种不快和不满足感的生起。一般而言,当我们觉得自己或自己所爱之人,或是密友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被威胁时,内心就会生出这种不满足感。而且,当别人阻挠我们达成目标时,我们也会觉得被掣肘而备感愤怒。因此对治之道就是由根源处探察起,找到那条因果链的因,也就是会在最终引爆愤怒情绪的那个因素。这方法的要旨即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嗔恨心已形成才来寻求对治。这情况正如一个人若想截阻一条河流,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根源处想些办法,像是让河水改道或运用一些其他方法。

因此我应该完全断除

供应嗔恨大敌的粮食,

因为这个敌人除了害我之外

根本无法成就其他任何事情。

这里所指的敌人,是我们内在那位真正的敌人,也就是那位终极的敌人:嗔恨。这种嗔恨感不仅能摧毁我们的沉稳和内心平静,还会陷我们于混乱之境,使我们沦落到时刻都充满混乱、疑惑和困难的复杂处境。

所以事实上,这儿要说的就是,嗔恨这个我们内心的大敌,除了带给我们伤害外,没有其他用处。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摧毁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嗔恨心和一般的敌人极不相同。虽然我们一般视之为敌人者也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但至少他或她还有其他活动,必须吃饭睡觉和做许多其他的事情,于是就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总是专注在摧毁我们这件事上。但嗔恨心就不然了,它无时无刻都在处心积虑要摧毁我们。一旦了悟此事实,就应该下定决心做个修行人,决不容许仇恨这个敌人有任何出现的机会。

当我们与嗔恨心抗衡时,心中可能会有种想法:「嗔恨心是我心灵的一部分,它是心理的一部分。我又如何能努力去除属于自己心灵的一部分呢?」我们在这儿该知道一点:人的心灵不仅复杂,而且还非常精巧,它知道如何找出适应之道来面对困境和不同观点。

例如,在一本叫做《现观庄严论》的佛经中,有一种特别的禅修与四圣谛中的苦谛有关,在此类禅修中,一个人视自身的肉体为大敌,进而开启一段对话。同样的,在一段修菩提心的经文中,当一个人要增进利他之心时,也会采行一种禅修方式,让代表自我中心的自我和做为修行者的自己进行一种对话。如此一来,虽然嗔恨是心灵的一部分,我们仍能将嗔恨视为一种对象并与之抗衡。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自己会处于自责状态。我们说:「喔,那天我真是丢脸极了。」然后我们就对自己愤怒不已。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自我,而只有一个连续体。无论如何,自我批判是有道理的。在这之中也存在着某种对话。有些事是存在于我们共同经验中的。虽然人的外表看来只是单独个体,但实则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当一个人说「我做错了」和「那件事不对」,他是在批评自己。那个扮演批判角色的自我,是由一个整体自我的观点,也就是从整个存有的观点看事情;而被批评的那个自我,则是在某种特定经验或事件之下的自我。所以我们就可能看到这种自我面对自我的关系。

省视一下自己在身分认同上的各种面向,可能会对我们理解这点有些帮助。就拿一位西藏佛教僧侣来做例子吧,此人的自我认同感可能是来自于身为一名僧侣的观点:「我,一名僧侣。」然后他也可能转换到另一层面的身分认同──不是以自己的僧侣身分为主,而是奠基于自己的种族根源──西藏人。所以他可能说:「我,一名西藏人。」之后那个人再提升到另一层境界,此时他的僧侣身分或属那个族裔都已不再重要,他想到的只是:「我,是个人类。」因此,每个人的自我认同可以有不同的层面。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我们的观念与某种事物相亲近时,就会由许多不同角度来看待同一个现象。但通常我们的角度都相当有选择性,我们会把焦点放在某个特定角度来观察某些现象。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