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气质
上周,先生被我拉着去看病,检查出胸口有一个肿块,生活一下子进入到求医的节奏,身边的朋友、师兄也都纷纷伸出援手。
开始觉得自己处理得还挺好,首先对治了自己因为贪著而引起的情绪,认识到唯有修学、做事才有力量和福报来帮助他,以及接纳他的任何反应,坚持陪伴。为了讨论看病方案,就把朋友和几位师兄拉到一个微信群里互通消息。晚上,朋友给我发消息说:给你一个建议,尽量不要提到“癌症”、“肿瘤”的字眼,对他来说太过冰冷和沉重。智书师兄也跟我说了类似的话。我才意识到,虽然我尽力去体谅他的心情,但还是没有关注到如何使他的心情更放松。
反思自己在修学和辅导的过程中,也是偏重于对负面心理的否定,对于正向心理的鼓励偏少,会把问题和困难看得过于实在。其实就像净理师兄所说的,在这个果还没有出来之前,它就是可变的,我的心就是改变它的一个因素。
想起有一次,自己去寺院为一位不幸故去的家人办理超度,但是因缘不具足,办理的人下班了,找到的师父又急着要上晚课。当时寺院里一位陌生人跟我说:“我教你一个方法,你站在这里,看到里面的牌位了吗?你找一个喜欢的位置,用自己的心把她的名字刻上去。”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对于这位家人来说,我是她和佛法的唯一连接,当下我启白三宝和阿弥陀佛,并且认识到我自己也具备佛性,我有这样的能力,深具信心,以观想的力量这样去办了。而且这样做的当下,我自己体会到了事实就是这样的。确实在迷惑和烦恼的层面之外,自己和十方三宝一样具有觉悟的潜质,这个不是修出来的,而是现成的。就像雾霾天我们看不到月亮,但不会认为月亮不存在。
导师在《生命的回归》里说到,行为受观念的影响,观念来自于认识,一般人的观念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受感情和情绪的影响,所以,往往是错误的。世界的真实是因缘因果。其实我把负面和困难看得实实在在,这也是错误的观念,是由于无明和我执。
我经常会认同这种观点,是因为这种认识帮我避免了很多风险。我和我爸爸一样,都是谨小慎微,充满自我保护的人,所以我们都很少丢钱包,也很难被诈骗,而且做事都比较认真,容易得到肯定,所以无意之中我们都会对这一经验加以肯定。师兄们老跟我说:你别自我检讨了。可能大家比较受不了我这点,但是又说不出所以然来。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危险虽然存在,但也是没有自性的,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因缘就是践行三级修学两套模式。
这种把困难看得实实在在的错误认识,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影响。在人生遇到挫折时,往往因暂时没有能力立刻解决而产生巨大的恐惧感,让逃避成了自己的一种串习。在面对新的领域时,畏难成了自己的串习。
在修学和辅导过程中,这种错误认识对自己也有很大影响。在学新课的时候,因为新的认识尚未建立,错误认识总会生起抵触心理。虽然这也正常,但是自己会看得过重,而忽视了修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生命的真相、让生命更快乐,就是要让自己的生命品质向佛菩萨靠拢。
在辅导中,自己会刻意去寻找随喜之处,其实,能够生而为人,能够和佛法结缘,能够想到来修学佛法,本身就很值得随喜了,而自己还要刻意去寻找,这也是一叶障目的缘故。在引导的时候,说的话也偏向负面,对于自我感觉比较好的师兄来说,这样的辅导员也许比较适合,但对于其他师兄来说,这样的辅导员会使他们感到紧张,对修学中的困难看得过重,过于苛责自己。
修行,不仅仅是为了消除生命中的烦恼和迷惑,更重要是要开显自己内在的觉悟品质。就像导师讲到修习皈依的方法时,要观想自己念念具足三宝的功德,或是念念融入三宝的功德之中。如果你的起点就是业障深重,那修半天还是业障深重。作为辅导员,也是发心的菩萨,虽然还有串习,但是我要学着用缘起的、如实的眼光,也就是用佛菩萨的心去看待自己和世界。
想到这里,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和先生分享很多,例如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帮他,是因为他平时与人友善,具有深厚的福德;沉重的心情其实是来自对还没发生的事情的猜测,是完全不必要的,而现在要培养良好的心态,这样可以帮助康复;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提前有机会思考人生,会让他过得更实在,也更加有能力去理解和帮助自己的亲人等。
我想在辅导中也是一样的,首先转变自己的认识,接着改变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人格也会慢慢改变。感恩三宝,感恩一切!分享出来,希望帮助到有同样气质的师兄和辅导员,希望大家都能一起成就佛菩萨的品质,欢喜走在觉醒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