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重


我们一直都听过这个说法,“人命关天,死生事大”,生命一直都被认为是人生的大事。但在现代社会,自杀的现象却越发普遍,“危机干预”这个词,在心理学的培训里越来越被频繁提到。据对国内的一所最高学府调查,有四成以上的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人活着,有没有意义?很多人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而苦闷,甚至走上了绝路。

我曾经以为活着就是按部就班地生活,上学、读书、考大学、工作、成家、生子……当通过这些努力,我的生存和生活都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该以什么目标作为方向了。我的人生难道就是这样了吗?就等着退休、衰老、死亡了吗?午夜梦回,心空落落的,漂泊无依,难以入眠。

我用工作和杂事把上班时间填满,用手机和书籍把业余时间填满,用旅游和玩乐把节假日时间填满,只有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才能让自己不去思考活着的意义。

但是,到了一些特别的时刻,这种矛盾无可避免。比如,目前这种岁末年初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会有一种悲哀。亲人们会开玩笑地说:吃一顿少一顿了,多吃点。同学之间聚会,会略带开玩笑地说,怎么一晃眼已经老了?这都奔五啦。

学佛时,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都局限在断灭论,认为人死如灯灭。这样的人生充满了悲哀,当我面对死亡的时候,现在拼命为之奋斗的财富、地位、荣誉带不走;我在意的孩子、亲人、身体都会和我分离;谁也帮不了我,谁也代替不了我,任何外在的一切都不能依靠。我能理解现在大学生所说的人生活着没有意义,因为我也读了大学,在我所受的教育里,从来没有一门课告诉我,如何正确认识生命,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没学佛时,我不相信轮回,唯物论的教育让我认为那是迷信,但缘分和天赋的无法解释让我改变了看法。朋友家双胞胎儿子,基因相同、教育相同,但个性不同、命运不同,让我相信了人是带着业力轮回的。我们的色身来自父母的遗传,而我们的精神系统来自我们过去生的身口意形成的业力,造就了我们的这一生。没有佛陀智慧,确实是没有办法把生命看清楚。

于是,我确立了我的生命意义:我这一生不是来享受的,是来种因的。如果我们现在能种下善的因,那么我们将来的生命可以有品质的提升,可以出离六道的轮回。

修学以后,我更明白,佛陀、导师用无尽的慈悲找寻着无明众生,告诉我们人人有佛性,人人有本自具足的觉醒力量。我很感恩遇到了佛法,否则我和我的同学都会继续这样,除了哀叹岁月的流逝,抱怨衰老的降临,就只有无奈地叹气了。

我现在很认真地工作,内心充满安然地工作。我会多为同事着想,而不再抱怨别人的不协同,我会赞叹同事的升职获奖而不再嫉妒,我会去开解烦恼的同事而不再袖手旁观。我知道,我是在种福田,生命是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的,我的每一个行为都在影响我生命的走向,当下的努力,是衔接过去和未来的关键;未来生命的发展,来自今生的积累,世间一切都遵循着因缘因果的规律。

生存、生活、生命是人生的三个层次,没有佛陀的智慧,我们依然生活在无明中,没有办法看清楚生命的本质。当人临死的时候,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世人所追求的事业、家庭、财富,都是短暂的,越拥有越害怕失去,越依赖失去时越痛苦,人生更谈不上幸福。

明白活着的意义,能让我们对生命感到珍贵,不会走上绝路;通过善知识的引导,能让我们转变心念,不再去依赖任何的外界因素;通过三级修学,能不断纠正我们错误的思想和混乱的情绪,佛法智慧能让我们的生命充满安乐。

上一篇:第一次班级庆生活动
下一篇:如何念死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