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发财 也许恰恰是佛菩萨的加持


没有发财,也许恰恰是佛菩萨加持(资料图)

大家都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加持,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加持?下面从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解释:

首先,心诚则灵。

当我们祈求佛菩萨的加持时,常常会说一句话:“心诚则灵”。那么,什么才是“心诚”呢?我们有了庄严的佛堂、供上了昂贵的供品,或是千里迢迢去参加了很多法会,这就是“心诚”吗?这样一定会得到加持吗?

这些行为虽然也有功德,但不一定能得到加持。

从浅层次来说,“心诚”是指心态很真诚;从深层次来说,这里的“心”指的是“利他之心”。《入行论》说:“悦众令佛喜。”意思是说,唯一让佛陀欢喜的事,就是让众生欢喜。所以,“心诚则灵”的真正含义是:如果以真诚的利他之心来经常利益众生而向佛菩萨祈请,加持必定会迅速降临。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就像阳光一样平等地照耀世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如果我们举起一块纸板挡住阳光,阳光再灿烂,我们也无法沐浴其中。我们的自私之心就像这块纸板,会挡住佛菩萨的加持。这不是佛菩萨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这样祈求佛菩萨的加持:“请加持我赚到很多钱,有钱之后,我会修缮寺庙、做很多善事。”这种祈求是为了利益他人,也是可以的。但要记住:一旦发了财,请你“不忘初心”。很多人贫穷之时这样祈愿,发财以后往往把“初心”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很不如法的。

其次,加持需要因缘具足。

佛教中常说一句话——“佛度有缘人”。如果因缘不具足,即使我们付出很多,也感受不到加持。当年无着菩萨为了亲见弥勒菩萨闭关苦修了十二年,不仅没有见到弥勒菩萨,甚至连一个好梦都没有做。最后,由于他发起了强烈的悲心,才终于亲见弥勒菩萨。因此,如果我们的因缘未到,没有感受到加持,不要沮丧气馁,也不要怨天尤人,要坚持到底,主动去创造因缘。从因果不虚的角度说,得到并不重要,付出才是最重要的!付出才能创造因缘,有缘才能得度,瓜熟才会蒂落。如果因缘未到却急于得到加持,这叫“拔苗助长”,反而会导致稚嫩的苗芽夭折而死。

最后,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起对“加持”的正确观念。如果观念不正确、言行违背佛法,我们永远不会得到加持。

什么是加持呢?

佛菩萨的加持,并不是世俗观念中的升官发财、名利双收、身体越来越好、皮肤越来越白皙等等。有时候佛菩萨的加持甚至会恰恰相反——比如:让我们变得贫穷。为什么?

因为升官发财往往会增加我们的贪欲。贪欲就像蜘蛛织网,不断吐出一条条的线跟物体连起来。比如说,当我们拥有一条佛珠,贪欲就会跟佛珠连上一条线;拥有一部新手机,贪欲就会跟手机连上一条线。是不是这样?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假如我们刚买了一部最新版的手机,忽然一不小心,手机掉进水里了,哇!这时,我们的心仿佛也跟着手机扑通一下掉进了水里。这说明什么?说明手机已经跟我们的贪欲连线了,而且连接得非常牢固。

我们越有钱,拥有的东西就越多,贪欲的连线也就越多,最后,贪欲会像蜘蛛网一样把我们密密麻麻地缠住,无法解脱,导致我们继续轮回。贪欲习气就是这样积累下来的,轮回就是这样持续的。每得到一件心爱之物,我们内心的阿赖耶识里就种下了一个贪欲的种子。而阿赖耶识的种子极难断除,只有到了十地菩萨,靠金刚般的禅定才能彻底破除。所以,佛菩萨不会轻易加持我们发财,因为佛菩萨知道贪欲的危害。密勒日巴尊者身无分文,却能坚持修行,最终成就无上佛果,这就是佛菩萨对他最大的加持。

实际上,我们人类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不是没有钱,不是没有地位,不是没有亲人,也不是没有健康的身体,而是生与死!佛法要为我们解决的正是这个最大的痛苦。一旦生死问题解决了,一切痛苦都会烟消云散。如果我们今生没能依靠佛法解决生死,死后就会继续轮回,承受无边无尽的苦难。

佛法就像一个最关爱我们的亲人,在我们春风得意时也许不会前来打扰,一旦我们生病了、倒霉了、遇到灾祸了,这个亲人立刻会出现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保护我们。佛法对于我们吃穿住行的日常生活,显现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到了死亡的关键时刻,佛法才会显现出无比强大的加持力。

佛法的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很不一样,佛菩萨的加持是按照佛法价值观来体现的。而有时,世俗价值观的标准恰恰是佛法所要推翻的。所以,只有我们对加持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利他之心真诚祈请,积极主动创造因缘,才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