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助念,第一次念死
几个月前,岳母因为癌症去世了。心里的伤痛还未抚平,时隔仅四个月,岳父又离开了我们。如今,脑子里只剩下对他们二老满满的回忆。
岳母生前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在家里也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从来都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虽然没有佛教信仰,但她却有着菩萨一样的慈悲心。就连患癌症的最后六年间,她都不曾在我们面前展现她痛苦的样子,让晚辈们感到的都是她与病魔抗争时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毅力与平和心态。
那时,我刚刚进入同喜班,对死的概念还很模糊,对今生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深深的贪著,对家人也总会有一种永恒的期待,对马上就要到来的生离死别更是束手无策。我的妻子天天诵读《地藏经》回向给岳母,希望她减轻痛苦,儿子也用抄经的形式来为姥姥祈福,希望她不离开我们。直到岳母离开我们的那一刻,我们才不得不承认,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这也给我留下了疑问,活着就是一切,如果我们不存在了,我们的生命又是什么呢?这真是让我非常茫然的一件事。
办完葬礼,为了不让岳父睹物思人,我们就把岳父接到了我们家,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生活。
岳父是个很随和的老人,对孩子们超级宽容,无论是孩子们有时心情不好不愿说话,还是我们有时限制他抽烟喝酒,老人总是用对晚辈的慈悲来回复我们,每天都是笑呵呵的,这让我们做晚辈的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德行。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他人、要求他人,有没有真正像老人对我们一样,常怀利他之心呢?岳父没有宗教信仰,可拥有慈悲心的他却是我学习的榜样。
岳父在我家住了四个月后,突发脑溢血住进医院。当大夫下达病危通知时,我和爱人在悲痛之余,考虑的就是怎么为老人的最后再做点什么!
这次我摆脱了对生命的茫然,知道了生跟死是我们生命的整体,生只是我们生命延续过程的一个阶段,每个生命都要面临死亡,我们只有从完整生命的角度看生死,才会对人生有更智慧的认识。佛法认为我们死亡后,未来会去哪里,跟死前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有的人临终时心存善念,可能就会生到天上去;如果临终时能专注在佛号上,可能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临终时生起嗔恨心,也可能堕落三恶道。
了解到临终一念至关重要后,我跟爱人联系了班里的慈善义工,在辅导员慧征师兄的指导下,在医院就开始了临终助念的准备工作。岳父在弥留之际躺在了自己的床上,我们的助念开始了。感恩慈善义工慧定师兄,感恩网络助念团的各位师兄,在八个小时的助念过程中,现场及网络上的师兄们专心念诵佛号,希望我的岳父得到解脱,在临终时保有善念,放下对生的留恋,为他指引了一个好的归宿。
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助念,在整个助念过程中,我并没有以往对死人的恐惧,希望逝者得到解脱的思想充斥在我的心里。八个小时真的很快,当再次看到岳父的脸庞时,慈祥与安逸的容貌跃然而生,这也是我见到过的逝者最庄严的面相。
整个助念过程也是对家属的最大安慰,我们可以慢慢适应家人离去的现实,在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中静静地为亲人念佛,缓缓地释放对他的爱,为他指引往生的目标。虽然他再也不能与我们交流,但通过死亡,生者清醒,会对现实人生做重新的审视,知道死亡必将来临。
导师开示说,通过念死可以减少对生的执著,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另一方面可以也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贪著,帮助我们更加精进地修学,更加重视当下的修行,而不仅仅是关心死后的修行。需要好死,也要从当下开始。在生的时候,可以做死的主人,到临命终的时候才能做生命的主人。